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9414发布日期:2018-08-28 23:2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球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



背景技术:

球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与有色金属选矿以及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可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其工作原理是,当筒体旋转时,装在筒内的研磨体和物料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着筒体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便脱离筒体内壁抛射下落或滚下,由于冲击力而击碎物料,同时研磨体相互间的滑动也会对物料产生研磨作用。

但是,现有球磨机在研磨物料时因摩擦和撞击而产生大量热能,造成筒体、筒体内零件、研磨介质以及物料发热严重,加速了部件老化,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且影响了物料正常的球磨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包括有机架、驱动装置、筒体、循环风管和两个轴承座,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筒体传动连接,所述筒体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筒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循环风管一端伸入至进料口内,所述第一出料口伸入至循环风管另一端口内,所述循环风管上从靠近第一出料口一端开始依次设置有第二出料口、空气过滤器、第一风机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下方。

优选的,所述筒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位于筒体下方。

优选的,所述循环风管上还设置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位于空气过滤器附近。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可对筒体内进行循环风冷处理,防止高温加速部件老化,从而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且保证了物料正常的球磨作业;其中,循环风管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可对粉尘进行吸附,避免生产现场粉尘污染;循环风管上还设置有振动器,可将空气过滤器上的粉尘杂物及时震落并从第二出料口排出,保证了空气过滤器的正常运行。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筒体上设置有散热片,在筒体旋转时,可对筒体外壁进行降温;同时在筒体下方设置有第二风机,可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出料口与循环风管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体上散热片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驱动装置,3-筒体,4-轴承座,5-循环风管,6-进料口,7-第一出料口,8-第二出料口,9-空气过滤器,10-第一风机,11-冷却装置,12-散热片,13-第二风机,14-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包括有机架1、驱动装置2、筒体3、循环风管5和两个轴承座4,所述驱动装置2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驱动装置2与筒体3传动连接,所述筒体3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座4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筒体3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6和第一出料口7;所述循环风管5一端伸入至进料口6内,所述第一出料口7伸入至循环风管5另一端口内,所述循环风管5上从靠近第一出料口7一端开始依次设置有第二出料口8、空气过滤器9、第一风机10和冷却装置11,所述第二出料口8位于第一出料口7下方;所述筒体3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1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风机13,所述第二风机13位于筒体3下方;所述循环风管5上还设置有振动器14,所述振动器14位于空气过滤器9附近。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驱动装置2带动筒体3旋转,物料从筒体3一侧的进料口6进入,经球磨处理后的物料再从筒体3另一侧的第一出料口7排出筒体3,并最后从循环风管5上的第二出料口8排出,完成整个球磨处理过程。在物料球磨处理中,通过循环风管5以及循环风管5上第一风机10和冷却装置11的作用,可对筒体3内进行循环风冷,降低筒体3内的温度,循环风管5上的空气过滤器9可对粉尘进行吸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可对筒体3内进行循环风冷处理,防止高温加速部件老化,从而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且保证了物料正常的球磨作业;其中,循环风管5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9,可对粉尘进行吸附,避免生产现场粉尘污染;循环风管5上还设置有振动器14,可将空气过滤器9上的粉尘杂物及时震落并从第二出料口8排出,保证了空气过滤器9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风冷功能的球磨机,筒体3上设置有散热片12,在筒体3旋转时,可对筒体3外壁进行降温;同时在筒体3下方设置有第二风机13,可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