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棒材高效浸油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639发布日期:2018-07-27 18:3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金属棒材高效浸油沥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金属棒材/线材是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关键中间产业,它们一般是以炼钢、炼铁等厂家生产的卷状金属材料为原料,经过一些表面处理、校直、拉拔等工序后,加工成一段一段的金属棒材或线材,再供给下游厂家进行利用,金属棒材/线材的应用行业非常广泛。

金属棒材加工完成后,为了防止在储放或者运输过程中生锈,需要做浸防锈油处理。现有的作业中,一般由工人操作吊机将成捆的金属棒材进入装有防锈油的油箱中,然后提起直接沥油,由于金属棒材是水平吊装,因此沥油的时间长而且难以沥得比较彻底,因此沥油效率低,且会有较大的浪费,同时容易造成车间油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设备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金属棒材高效浸油沥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棒材高效浸油沥油装置,该浸油沥油装置具有一机架,其中:于机架的一侧设有开口朝上的浸油箱;在机架上安装有一沥油箱,该沥油箱的一端底面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在沥油箱的另一端底面连接有顶升油缸,顶升油缸底部安装在机架底部;于沥油箱的内部、靠近转轴所在端的箱壁内侧设有一与该箱壁平行的沥油挡板,沥油挡板的底边开设有沥油缺口,沥油挡板与该箱壁之间形成油槽,油槽的一端设有漏油孔并连接有漏油管。

本实用新型浸油沥油装置可以大幅减少沥油时间,提高浸油、沥油效率,而且防锈油能重复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也有利于车间环境的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金属棒材高效浸油沥油装置,该浸油沥油装置具有一机架1,其中:于机架1的一侧设有开口朝上的浸油箱2;在机架1上安装有一沥油箱3,该沥油箱3的一端底面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5安装在机架1上,在沥油箱3的另一端底面连接有顶升油缸6,顶升油缸6底部安装在机架1底部;即通过顶升油缸6可以驱动整个沥油箱3绕转轴4转动从而从机架1上升起呈倾斜状态;于沥油箱3的内部、靠近转轴4所在端的箱壁内侧设有一与该箱壁平行的沥油挡板7,沥油挡板7的底边开设有沥油缺口71,沥油挡板7与该箱壁之间形成油槽31,油槽31的一端设有漏油孔并连接有漏油管32,漏油管32的油排入浸油箱2中。

结合图2所示,进行浸油时,利用吊机或起重机将成捆的金属棒材吊悬空并慢慢放入浸油箱2中,使防锈油完全浸没金属棒材,一段时间后,吊机将金属棒材提起,再转移到沥油箱3上方并放下,使金属棒材轴向与沥油挡板7垂直接触;待多捆浸好油的金属棒材放入沥油箱3后,顶升油缸6开始动作,将沥油箱3的该端向上顶起,使沥油箱3及其内的金属棒材呈倾斜状,倾斜角度约为15°~30°;这样,沥出的防锈油将快速从沥油挡板7底部的沥油缺口71进入油槽31中,并通过漏油孔和漏油管32直接排回浸油箱2中,实现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浸油沥油装置可以大幅减少沥油时间,提高浸油、沥油效率,而且防锈油能重复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也有利于车间环境的整洁。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简单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做等效变化或者修饰的,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