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236发布日期:2018-09-11 20:5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很多化工原料或者药物等需要进行提纯,在提纯过程中会有一些熔融在液体中的固体,需要把这些固体分离后再重新利用,传统的分离方式只是在水槽中人工用工具捞固体,工作效率低,并且分离不干净,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水泵、折流板、挡板、过滤水槽、二次过滤水槽以及循环水槽;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入水口,入水口一侧的水箱上方设有打捞口,所述折流板固定在所述水箱内部上壁上,折流板与水箱底部间留有距离,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折流板一侧的水箱底面上,所述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位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所述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内部装有过滤棉板,所述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的底部与支撑柱连接,所述循环水槽位于所述二次过滤水槽以及循环水槽的下方,循环水槽的上部焊接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槽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二次过滤水槽的上方。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采用折流板和过滤水槽双重清理的方式,由于本装置所要分离的固体是熔融态的固体,因而固体的重量相对液体比较轻,类似于脂类和水混合物这种,固体在进入本装置后,在折流板的遮挡下,大部分液体和少量的固体会从折流板的底部流向过滤水槽中,而固体会漂浮在上方,这时只需人工每隔一段时间打捞即可,少量的固体进入到过滤水槽中,由于过滤水槽中有过滤棉块,因而可以再一次进行过滤固体,最后极少量的固体跟液体流道下方的循环水槽中,再通过水泵打入到二次过滤水槽中最终进行过滤后排出,通过本装置可以非常彻底的对固体进行过滤,过滤棉板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清理一下上面的固体还可以多次使用。

优选地,所述过滤棉板的厚度为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深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二次过滤水槽的底部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与排液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采用折流板和过滤水槽双重清理的方式,由于本装置所要分离的固体是熔融态的固体,因而固体的重量相对液体比较轻,类似于脂类和水混合物这种,固体在进入本装置后,在折流板的遮挡下,大部分液体和少量的固体会从折流板的底部流向过滤水槽中,而固体会漂浮在上方,这时只需人工每隔一段时间打捞即可,少量的固体进入到过滤水槽中,由于过滤水槽中有过滤棉块,因而可以再一次进行过滤固体,最后极少量的固体跟液体流道下方的循环水槽中,再通过水泵打入到二次过滤水槽中最终进行过滤后排出,通过本装置可以非常彻底的对固体进行过滤,过滤棉板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清理一下上面的固体还可以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水箱1、水泵2、折流板3、挡板4、过滤水槽5、二次过滤水槽6以及循环水槽7;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入水口8,入水口一侧的水箱上方设有打捞口9,打捞口用于工人通过打捞工具将悬浮在液体表面的固体打捞上来。所述折流板固定在所述水箱内部上壁上,折流板与水箱底部间留有距离,该距离便于液体从该位置流入到折流板的另一侧。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折流板一侧的水箱底面上,挡板将水箱纵向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所述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位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所述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内部装有过滤棉板10,所述过滤棉板的厚度为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深度的一半。所述过滤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的底部与支撑柱11连接,所述循环水槽位于所述二次过滤水槽以及循环水槽的下方,循环水槽的上部焊接有支撑梁12,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槽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13连接至所述二次过滤水槽的上方。所述二次过滤水槽的底部设有漏斗14,所述漏斗与排液管路连通。

本装置采用折流板和过滤水槽双重清理的方式,由于本装置所要分离的固体是熔融态的固体,因而固体的重量相对液体比较轻,类似于脂类和水混合物这种,固体在进入本装置后,在折流板的遮挡下,大部分液体和少量的固体会从折流板的底部流向过滤水槽中,而固体会漂浮在上方,这时只需人工每隔一段时间打捞即可,少量的固体进入到过滤水槽中,由于过滤水槽中有过滤棉块,因而可以再一次进行过滤固体,最后极少量的固体跟液体流道下方的循环水槽中,再通过水泵打入到二次过滤水槽中最终进行过滤后排出,通过本装置可以非常彻底的对固体进行过滤,过滤棉板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清理一下上面的固体还可以多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