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粉分选系统用打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080发布日期:2018-09-07 22:5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粉分选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铝粉分选系统用打散机。



背景技术:

超细铝粉在军工、航天、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因此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关注铝粉的生产,研发出的铝粉的制粉工艺也越来越多,制粉设备多种多样;在制粉过程中,铝粉进行分级分选时,料斗中的铝粉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入用氮气保护的分级设备,由于铝粉的颗粒较小,易结团搭桥,结团搭桥的铝粉团将严重影响铝粉的分级精度;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727203U公开了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的进料斗的下端与送料装置连接,送料装置与打散腔体连通,打散腔体上设置有打散电机,打散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打散叶片,所述的打散腔体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分级设备的风机,所述的打散腔体的中上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惰性气体供气设备;打散叶片呈n字型结构,在打散腔体内沿轴向设置,铝粉由打散腔体的径向进入;上述打散叶片的分布使得打散腔体内铝粉量较大时,打散叶片的搅拌作用面积较小,打散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打散效率高的铝粉分选系统用打散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粉分选系统用打散机,包括:竖直设置的打散机料筒,该打散机料筒的底端经U型管道与惰性气源相通,该U型管道的出口一端沿打散机料筒轴心伸入打散机料筒内设置,进口一端与惰性气源相通,该打散机料筒的侧壁上沿径向设置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打散机料筒内沿轴向设置打散刀轴,该打散刀轴置于U型管道出口的上方,所述打散刀轴上沿径向设置多层打散刀片,各层打散刀片的长度自下而上递增设置,使得打散刀轴上部的打散刀片的长度大于打散刀轴下部打撒刀片的长度,打散刀轴带动打散刀片转动时形成倒锥形作用区域,进料管的出口一端不低于打散刀轴的底端设置,进口一端与加料斗相通,使得加料斗内的铝粉经进料管进入打散机料筒时由打散刀片进行打散作业,利于提高打散效率。

进一步,所述打散机料筒的内壁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层,增强润滑效果,减少铝粉粘附。

进一步,所述惰性气源为氮气气源,易于制造,成本低廉,防爆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打散刀轴、打散刀片为不锈钢铸造成型,防锈效果好,减少对铝粉的污染。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铝粉分选系统用打散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打散刀轴上的打散刀片设置多层,并向径向延伸,有效增加了搅拌面积,提高打散效果;(2)各层打散刀片的长度自下而上递增设置,打散刀轴带动打散刀片转动时形成倒锥形作用区域,在打散机料筒内形成漩涡,利于提高打散效率;(3)U型管道的设置可避免停机时因重力作用进入U型管的铝粉积聚在U型管道中部,避免进入惰性气源,损坏惰性气源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超细铝粉分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超细铝粉分级系统的管路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打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的离心分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离心分级机风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离心分级机的风选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离心分级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回流管路1,电气控制柜10,气源11,气泵12,地坑13,打散机2,U型管道21,打散刀轴22,打散机料筒23,打散刀片24,安装框架25,进料管26,出料管27,上料绞龙28,一级离心分级机3,锥形料筒30,第一料斗31,分级料筒32,转轴33,内环34,外环35,径向支架36,斜撑37,端盖38,引出料筒39,二级离心分级机4,电机40,第二料斗41,进料口42,出料口43,电磁阀44,二次风控制阀45,凸起46,轴承47,旋风收集器5,第三料斗51,除尘器6,除尘器料斗61,风机7,加料斗8,叶片9,外翻边91,第一台阶92,第二台阶9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超细铝粉分级系统,包括:加料斗8、打散机2、一级离心分级机3、二级离心分级机4、旋风收集器5、除尘器6、风机7、气源11、回流管路1;其中的打散机2包括竖直设置的打散机料筒23,打散机料筒23内沿轴向设置打散刀轴22,为便于安装,打散机2经安装框架25设置在地坑13内,安装框架25的底端与地坑13底部固定相连,打散机料筒23置于安装框架25的顶板上使得打散机料筒23的底端悬空设置,打散机料筒23的底端经U型管道与惰性气源相通,该U型管道21的出口一端沿打散机料筒23轴心伸入打散机料筒23内设置,进口一端与气源11(可以是氮气气源)相通,该打散机料筒23的侧壁上沿径向设置进料管26和出料管27,所述打散机料筒23内沿轴向设置打散刀轴22,该打散刀轴22置于U型管道21出口的上方,所述打散刀轴23上沿径向设置多层打散刀片24,各层打散刀片24的长度自下而上递增设置,使得打散刀轴22上部的打散刀片24的长度大于打散刀轴22下部打撒刀片24的长度,打散刀轴22带动打散刀片24转动时形成倒锥形作用区域,进料管26的出口一端正对打散刀轴的中部设置,出口一端经上料绞龙28与加料斗8相通,使得加料斗8内的铝粉经进料管26进入打散机料筒23时由打散刀片24进行打散作业,利于提高打散效率。

出料管27的进口一端与进料管26的出口一端沿打散刀轴对称设置,该出料管27的出口一端与一级离心分级机3相通;如图5所示,一级离心分级机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引出料筒39、分级料筒32和锥形料筒30,锥形料筒30的底端设置第一料斗31,引出料筒39上设置出料口43,分级料筒32上设置进料口42,该进料口42经管道与打散机料筒23的出料端口相通;分级料筒32内设置可转动的风选机构,如图6至图8所示,该风选机构包括转轴33、环形端盖38、4组内环34和外环35、径向支架36、斜撑37和叶片9,各径向支架36的一端与内环34外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外环35内壁固定相连,内环34与转轴33固定相连,以使转轴33、内环34、径向支架36、外环35形成笼型框架;转轴33的顶端设置一转动配合的轴承47,斜撑37的一端与轴承47固定相连,斜撑37的另一端与端盖38固定相连,以使端盖38与外环35同轴设置,由轴承47对转动的转轴33进行支撑;各叶片9的顶端向外翻折形成外翻边91,该外翻边91的内侧设置内凹的第一台阶92和第二台阶93,分级料筒32的顶端设置环形顶壁,引出料筒39的底端穿过环形顶壁使得引出料筒39的底端伸入分级料筒32设置,环形端盖38的上端面沿周向设置3道环形的凸起46,引出料筒39的环形下端面上沿周向设置与凸起46相适配的3圈环形的凹槽,装配时环形端盖38的凸起46卡入凹槽内,各叶片9沿外环35外壁倾斜设置使得叶片9由笼型框架的底端延伸至顶端,叶片9的第二台阶93套接在端盖38的外沿,叶片9的第一台阶92与引出料筒39的底端滑动配合,使得叶片9的外翻边顶部置于引出料筒39外壁与分级料筒32内壁之间,引出料筒39的顶端设置变频电机40,该变频电机40的输出轴穿过引出料筒39和端盖38与转轴33传动配合,用于控制转轴33转速;使用时叶片9随转轴33转动,由进料口42进入的铝粉在叶片9的旋转作用下进行分选,粒径小、质量轻的铝粉由叶片9之间的间隙进入内环34和外环35之间,并向上输送至引出料筒39内,由出料口43排出,粒径大、质量重的铝粉在叶片9的旋转作用下被甩出至分级料筒32的内壁,沿分级料筒32内壁下滑至锥形料筒30并进入第一料斗31内,第一料斗31与锥形料筒30之间设置电磁阀44用于控制下料节奏。

二级离心分级机4与一级离心分级机3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由二级离心分级机4分选出的铝粉进入底部的第二料斗41进行收集。

二级离心分级机4的出料口经管道与旋风收集器5的进风口相通,旋风收集器5的出料口经管道与除尘器6进风口相通,进入旋风收集器5内的铝粉在旋风作用下多数进入第三料斗51内,由第三料斗51进行收集;少量溢出的铝粉输送至除尘器6内,除尘器6的底端设置除尘器料斗61,对除尘器6内的物料进行收集;除尘器6可选用水膜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器6经管道与风机7相通,风机7可选用无泄漏防爆风机,风机7经回流管路1与打散机8相通,形成循环闭路系统;用于提供保护气体的气源11与回流管路1相通,气源11选用氮气气源,该气源11与回流管路1的连通处设置过滤器,提高纯净度。

作为优选,各分级料筒32、打散机料筒23的内壁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层,增强润滑效果,减少铝粉粘附。

作为优选,打散刀轴22、打散刀片24、叶片9、内环34、外环35、转轴33、径向支架36、斜撑37、端盖38为不锈钢铸造成型,防锈效果好,减少对铝粉的污染。

作为优选,回流管路1上设置气泵12,该气泵12的出气口经管道与除尘器6的清灰电磁脉冲阀相通,可使用回流管路1内的保护气体对除尘器进行清灰。

作为优选,风机7的出风口上设置氧含量测试点,用于监控系统内的氧含量,确保氮气浓度,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回流管路1上设置排氮口,该排氮口设置过滤器和电磁阀,便于对系统内的气体进行排放。

作为优选,地坑13上设置电气控制柜10,电气控制柜10内设置控制系统(例如PLC或单片机),各变频电机、电磁阀与电气控制柜内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各变频电机的转速和电磁阀的通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