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955发布日期:2018-08-28 23:0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酶解是利用酶水解动物蛋白的一道生产工序,采用养殖鲟鱼生产动物蛋白质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的特点,但在鲟鱼肉的酶解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油脂,这些油脂混杂在酶解液中,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在下一道过滤工序中容易堵塞离子膜。一般利用油脂和酶解液互不性溶,且密度不同,在静置分层后,通过人工开关设在装置底部的阀门将油脂和酶解液进行分离。人工手动分离时不能离开现场,必须集中精神准确判断油脂层与酶解液的分界面,否则造成分离失败,影响下一道工序和成品的质量,人工手动分离不仅耗时耗力,劳动强度高,分离效果不稳定。目前自动分离装置的效果尚不理想而没有推广使用,多数的原因是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安装不便、维护困难、检测不灵敏,油脂附着后造成失灵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不仅能提高对油脂和酶解液分离的效率和准确度,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和三通阀,光电传感器外置于入口管的下部,三通阀位于入口管的底部,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和三通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光电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及时反馈到控制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器为单片机,根据光电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三通阀的开关。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三通阀为电磁阀或电控阀,连通油脂出口管或酶解液出口管。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入口管为石英玻璃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和三通阀,光电传感器外置于入口管的下部,三通阀位于入口管的底部,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和三通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油脂和酶解液的密度不同静置分层,根据油脂和酶解液对光线的吸光度或反光度的差异,准确判断油脂层与酶解液的分界面,控制三通阀对酶解混合液中的油脂层和酶解液进行自动切换分离。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准确度高,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还适用比重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电传感器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光电传感器1,三通阀2,控制器3,入口管4,油脂出口管5,酶解液出口管6,酶解罐7,油脂层8,酶解液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中,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1和三通阀2,光电传感器1外置于入口管4的下部,三通阀2位于入口管4的底部,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和三通阀2分别与控制器3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入口管4位于酶解罐7的底部,利用酶解混合液中油脂和酶解液互不相溶、密度不同,在酶解罐7中静置后自动分为油脂层8和酶解液9。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内置有光线发射器和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线信号反馈到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所反馈的不同光线信号判断入口管4中为油脂、酶解液或酶解混合液,当入口管4中为油脂时,控制三通阀2连通油脂出口管;当入口管4中为酶解液时,控制三通阀2连通酶解液出口管;当入口管4中为酶解液时,控制三通阀2关闭。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器3为单片机,根据光电传感器(1)反馈的信号控制三通阀(2)的开关。可按照油脂、酶解液和酶解混合液对光线的反光度的不同进行参数化区分设置,单片机根据反馈的光信号自动判断入口管4中为油脂、酶解液或酶解混合液,从而控制三通阀(2)的开关。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三通阀2为三位电磁阀,根据控制器3的指令选择连通油脂出口管5、酶解液出口管6或关闭。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入口管4为石英玻璃管,具有优良的透光性,既可以透过远紫外光谱,又可透过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

上述的一种酶解液分离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和三通阀,光电传感器外置于入口管的下部,三通阀位于入口管的底部,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和三通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油脂和酶解液的密度不同静置分层,根据油脂和酶解液对光线的吸光度或反光度的差异,准确判断油脂层与酶解液的分界面,控制三通阀对酶解混合液中的油脂层和酶解液进行自动切换分离,因光电传感器外置于分离容器的下部,不与混合液体接触,可长时间持续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准确度高,不仅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