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棒销机的研磨细化加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193发布日期:2018-11-13 21:0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卧式棒销机的研磨细化加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卧式棒销机的研磨细化加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研磨精度和研磨效率是棒销机的研究方向,现有的棒销机普遍存在研磨不够充分的现象,如果要达到预定的研磨精度或者进行超细研磨,则需要延长研磨时间。进料口一般多开设于研磨筒的一侧,容易造成物料靠近料口一侧形成堆积,而远离进料口的一侧分布较少,导致物料不能被均匀的分散研磨,阻碍了研磨精度和研磨效率的提高。另外,在研磨时,有很大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这些热能使被研磨的物料及整个机器的温度迅速升高,容易导致设备在运转时突然停机,造成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卧式棒销机的研磨细化加强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研磨筒,所述第一研磨铜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静棒销和第二静棒销,所述第一研磨筒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研磨筒同轴设置,且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研磨筒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上对应所述第一静棒销设置有若干第一动棒销,所述第一研磨筒外套设有第二研磨筒,所述第二研磨筒与所述第一研磨筒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研磨筒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研磨筒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二静棒销设置有若干第二动棒销,所述第一研磨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其中,第二研磨筒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其中,第一静棒销和第一动棒销之间、第二静棒销和第二动棒销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用于研磨,且第一静棒销和第一动棒销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静棒销和第二动棒销之间的间隙,具体的间隙距离可根据具体的研磨要求而定。

第一研磨筒上的通孔用于筛选待研磨材料的大小,待研磨材料只有在经过了第一研磨筒的研磨,变小到设定值即通孔的大小之后,才能进入到第一研磨筒中进行第二级研磨,实现对待研磨材料的多级研磨,增加研磨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研磨筒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研磨筒同轴设置的套筒,所述第一研磨筒通过所述套筒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套筒且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

转轴可以通过轴承等可转动地安装于套筒内,使得转轴可以在套筒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研磨筒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研磨筒同轴设置,所述安装孔套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研磨筒两侧的套筒上,且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

安装孔可以通过轴承等安装在套筒上,使得第二研磨筒可以绕套筒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研磨筒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研磨筒的轴向设置。

挡板用于将第二研磨筒底部的待研磨材料带起到第二研磨筒的上部,防止待研磨材料堆积,影响研磨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研磨筒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片。

散热片用于带走研磨时产生的热量,设置在第二研磨筒外侧的散热片还能随着第二研磨筒转动,转动时可以使得散热片附近的空气快速流动,从而增加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对应所述第二动棒销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筒上。

对应第二动棒销设置的散热片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其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研磨筒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筒一侧的带轮和驱动所述带轮转动的皮带传动机构,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二研磨筒同轴设置,且所述带轮上设置有供套筒穿过的第二安装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卧式棒销机的研磨细化加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第一研磨筒,21-第一静棒销,22-第二静棒销,23-套筒,3-转轴,31-第一动棒销,4-第二研磨筒,41-第二动棒销,42-散热片,43-带轮,431-第二安装孔,5-第一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一种卧式棒销机的研磨细化加强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研磨筒2,所述第一研磨铜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静棒销21和第二静棒销22,所述第一研磨筒2内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研磨筒2同轴设置,且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研磨筒2转动配合,所述转轴3上对应所述第一静棒销21设置有若干第一动棒销31,所述第一研磨筒2外套设有第二研磨筒4,所述第二研磨筒4与所述第一研磨筒2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研磨筒2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研磨筒4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二静棒销22设置有若干第二动棒销41,所述第一研磨筒2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研磨筒2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研磨筒2同轴设置的套筒23,所述第一研磨筒2通过所述套筒23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穿过所述套筒23且与所述套筒23转动配合。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研磨筒4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研磨筒4同轴设置,所述安装孔套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研磨筒2两侧的套筒23上,且与所述套筒23转动配合。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研磨筒4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研磨筒4的轴向设置。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研磨筒4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片42。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散热片42对应所述第二动棒销41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筒4上。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与所述转轴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研磨筒4传动连接。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筒4一侧的带轮43和驱动所述带轮43转动的皮带传动机构,所述带轮43与所述第二研磨筒4同轴设置,且所述带轮43上设置有供套筒23穿过的第二安装孔43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