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6004发布日期:2018-11-02 21:4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混合机一般用于粘性或有凝聚性的粉粒体的混合以及粉粒体中添加液体及糊状物料的混合,同时由于粘性物料清洗困难的特点,适用于产量大、不经常更换品种的场合混合。

螺旋混合机在转动的时候,其内部的转轴绕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把容器内的粉末与液体搅拌、混合,然而通常粉末状物料投入料筒时,粉末物料加入料筒内后在从进料通道处加入液体物料,由于料筒体积较大,粉末物料堆积后再加入液体物料混合,显然会严重延长两者均匀混合时间,物料混合效率低。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混合时间短,混合效率高的螺旋混合机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合时间短,混合效率高的螺旋混合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搅拌装置,包括:

滚筒:所述的滚筒包括滚筒外壳、叶片,所述的叶片包括转轴、法兰盘和搅拌片,所述的法兰盘包括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的法兰盘固定在所述的转轴上,且所述的转轴穿过所述的第一法兰盘的圆心和第二法兰盘的圆心,所述转轴的转动带动法兰盘转动,所述的搅拌片固定连接在转轴上,且在第一、二法兰之间设有搅拌棒;

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杆,所述的电机带动传动杆转动,所述的传动杆带动所述的转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首先将物料由进料口投入,通过动力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对滚筒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起到混合物料的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搅拌片和搅拌棒共用的方法提高了搅拌的效率。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为圆台形,在滚筒靠近搅拌机的出料口的一侧的滚筒的横截面的直径小,所述的滚筒母线与滚筒的轴的夹角为6~10°。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此种角度可以保证物料在搅拌后顺利出料的同时保证物料在滚筒内存留有一定的时间,便于物料的均匀搅拌和混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混合速率。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片共有多片,且每个搅拌片上设有若干个小孔。

在搅拌片上设置小孔可以增强搅拌过程中流体物料的紊流状态,使得物料在混合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而且使得物料不会因为在搅拌中因为单向流动的原因而发生固体物料团聚的现象。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片为半圆环形。

搅拌片的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搅拌过程中流体物料的紊流状态,从而使得物料在混合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而且使得物料不会因为在搅拌中因为单向流动的原因而发生固体物料团聚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于物料的混合时间短,混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搅拌装置,包括:

滚筒1:所述的滚筒1包括滚筒外壳11、叶片12,所述的叶片12包括转轴121、法兰盘122和搅拌片123,所述的法兰盘122包括第一法兰盘1221和第二法兰盘1222,所述的法兰盘122固定在所述的转轴121上,且所述的转轴121穿过所述的第一法兰盘1221的圆心和第二法兰盘1222的圆心,所述转轴121的转动带动法兰盘122转动,所述的搅拌片123固定连接在转轴121上,所述的搅拌片123所述的搅拌片123为半圆环形,而且共有多片,且每个搅拌片123上设有若干个小孔1231,且在第一、二法兰之间设有搅拌棒3;

动力装置2:所述的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21和传动杆22,所述的电机21带动传动杆22转动,所述的传动杆22带动所述的转轴121转动。所述的滚筒1为圆台形,在滚筒1靠近搅拌机的出料口的一侧的滚筒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所述的滚筒1母线与滚筒1的轴的夹角为6~10°。

所述的电机21带动传动杆22转动,所述的传动杆22带动所述的转轴121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此种角度可以保证物料在搅拌后顺利出料的同时保证物料在滚筒1内存留有一定的时间,便于物料的均匀搅拌和混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混合速率。在搅拌片123上设置小孔1231可以增强搅拌过程中流体物料的紊流状态,使得物料在混合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而且使得物料不会因为在搅拌中因为单向流动的原因而发生固体物料团聚的现象。而且搅拌片123半圆环形的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搅拌过程中流体物料的紊流状态,从而使得物料在混合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而且使得物料不会因为在搅拌中因为单向流动的原因而发生固体物料团聚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