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喷粉车间的粉尘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182发布日期:2018-10-09 21:3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粉尘处理的集尘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粉尘,这种工业粉尘的散发会破坏车间空气环境,进而危害操作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损坏车间机器设备,若任意排放还会污染大气环境造成社会公害,因此对工业粉尘恰当的处理,有利于改善车间操作空气环境和防止大气污染。

当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将工业粉尘经过除尘器处理后再排放,但是现有除尘器进气口的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粉尘从进气口进入除尘器后不能均流到各滤筒,大量气流从滤筒通过时容易破坏滤筒的结构,而且粒径较大的粉尘会直接嵌入滤筒的滤材中,也会破坏滤筒的结构,这些都会降低滤筒的使用寿命。

比如中国专利《粉尘废气处理装置》,申请公布号:CN 104258664 A,公开了一种粉尘处理设备,目前针对这种粉尘废气的处理方法大多是采用分段多级联合处理的工艺来对烟气污染企业产生的粉尘和废气进行环保治理,即处理废气和粉尘一般是在不同的处理系统内进行,分段多级联合处理的工艺虽然达到了处理废气或粉尘达标的目的,但处理装置设施占地面积增大,操作管理不便,设备投资成本大,处理流程长,处理费用高,此外,在现有的粉尘处理过程中,由于受设备结构和处理效果的限制,很难达到100mg/m3的排放标准。

另外采用,此类设备排放的气体的噪音很大,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喷粉车间的粉尘处理系统,能够对车间的粉尘进行集中处理,不仅能够阻挡大粒径的粉尘进入滤筒内,还能够均流进入设备内的粉尘气流,降低滤筒外壁粉尘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滤筒的过滤效果,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气体中的灰尘浓度≤30mg/m3,而且经烟囱降噪后,可将噪音降至30-40dB,消声降噪效果理想,满足并高于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喷粉车间的粉尘处理系统,包括按照粉尘流向依次设置的粉尘收集装置、横置滤筒式集尘机和排烟装置,所述粉尘的流动通道上还设有引风机;所述粉尘收集装置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连通,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与所述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至少一粉尘处理仓,每一粉尘处理仓皆包括第一支架、仓体、废气进气口、净气出气口和集尘斗,所述仓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废气进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上端,所述净气出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下侧壁,所述集尘斗位于所述仓体的下方;

所述仓体的内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仓体的顶部的分隔板且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废气进气口连通的集尘室和与所述净气出气口连通的洁净室,所述分隔板的下端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集尘室和所述洁净室;

所述集尘室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列固定杆和若干个滤筒,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仓体的侧壁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分隔板固定,所述滤筒与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且套装于所述固定杆上;

所述集尘室内对应所述废气进气口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固定杆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孔径为0.3-1cm且所述分流板为厚度为1-2cm的不锈钢分流板;

还包括若干列脉冲除尘装置,每一所述脉冲除尘装置包括空气压缩包、脉冲阀和喷气管,所述脉冲阀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包连接,所述脉冲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管连接,所述脉冲阀与所述仓体的外侧的电控箱连接,所述喷气管平行于所述洁净室的轴心,所述喷气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喷气口;

最后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通过出风连接管与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烟囱,所述烟囱的下端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净气出风口连通,所述烟囱包括筒形壳体、固定于所述筒形壳体的上端的上端盖以及固定于所述筒形壳体的下端的下端盖,且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平行,所述筒形壳体的内部,且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固定有多根竖直的消音管,所有所述消音管平行且间隔排布,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皆设有多组通孔,所述通孔的组数与所述消音管的数量一致,同时每一所述消音管的一端与所述上端板的通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下端板的通孔连通,所述筒形壳体内且所有所述消音管之间填充玻璃纤维消声棉;

每一所述消音管皆为管壁布满孔洞的多孔式镀锌管,且每一所述多孔式镀锌管的外表面皆包裹无纺布,所述消音管的管径为90-110mm,所有两相邻所述消音管之间的距离皆为45-55mm;

所述筒形壳体的高度为2400-2550mm;所述筒形壳体的壁厚为1.8-2.2mm;所述筒形壳体的直径为780-820mm;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电动阀门、所述控制开关、所述引风机和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皆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排烟装置还包括雨帽,所述烟囱的上端与所述雨帽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粉尘收集主管的端部通过进风连接管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废气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5-8个所述分流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杆斜向上倾斜且所述固定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5-20°。

进一步地说,所述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收集主管和与所述粉尘收集主管连通的若干个粉尘收集单元,每一粉尘收集单元皆包括气罩和粉尘收集支管,所述粉尘收集支管与所述气罩连接,每一所述粉尘收集支管皆设有电动阀门,对应的气罩设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应气罩的吸尘与否。

进一步地说,所述滤筒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所述滤筒的进风风速为 15-18m/s,且过滤面积为0.5-0.7m2

进一步地说,所述多孔式镀锌管的孔洞的孔径为3.5-4.5mm。

进一步地说,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三个粉尘处理仓,且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粉尘处理仓,所述第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与排烟装置连通;

每一所述粉尘处理仓皆包括8支滤筒。

进一步地说,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处理风量为22000m3/h,所述引风机的功率为22kW。

进一步地说,所述筒形壳体的两端皆连接法兰,通过法兰将相邻的两筒形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车间的粉尘进行集中处理,不仅能够阻挡大粒径的粉尘进入滤筒内,还能够均流进入设备内的粉尘气流,降低滤筒外壁粉尘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滤筒的过滤效果,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气体中的灰尘浓度≤30mg/m3;且此过程中,气体从烟囱下端板进入消音管,并经消音管和玻璃纤维消声棉降噪后经上端板出去,在此过程中,气体通过多次反弹、消声、减燥,可将噪音降至30-40dB,消声降噪效果理想,满足并高于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二、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结构紧凑,体积小,对工业粉尘的处理效果佳,能够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利于环保;

三、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的分流板为不锈钢分流板且厚度为1-2cm,具有一定的强度,不仅能够阻挡大粒径的粉尘进入滤筒内,还能避免大量气流直接通至滤筒导致滤筒结构被破坏;

四、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的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分流孔能够将大量气流均流后再通至滤筒的外侧壁,降低滤筒外壁粉尘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滤筒的过滤效果,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

五、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还设有脉冲除尘装置,当设备经过一段时间集尘后,可通过脉冲除尘装置对滤筒表面吸附的粉尘进行振荡除尘,避免滤筒长时间集尘发生堵塞,保证滤筒的过滤面积以及过滤效果,使滤筒可反复使用,增加了滤筒的使用寿命;

六、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筒形壳体内有多根竖直的消音管,且所有消音管之间填充玻璃纤维消声棉,气体通过消音管排出,而噪音被消音管之间填充的玻璃纤维消声棉吸收,此设计既不会阻碍风速的流动,能够保证风机获取足够的进风量;又能使噪音最大程度的反弹、消音,降噪效果佳;

七、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每一消音管皆为管壁布满孔洞的多孔式镀锌管,且每一多孔式镀锌管的外表面皆包裹无纺布,极大限度吸收噪音,起到降噪作用;

八、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筒形壳体内有多根竖直的消音管,且所有消音管之间填充玻璃纤维消声棉,气体通过消音管排出,而噪音被消音管之间填充的玻璃纤维消声棉吸收,此设计既不会阻碍风速的流动,能够保证风机获取足够的进风量;又能使噪音最大程度的反弹、消音,降噪效果佳;

九、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结构精简,便于制造和安装,且造价低;同时重量轻,便于运输,且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尽可能节省占地,节约能耗,全面贯彻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卫生、防火原则;

十、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消音管皆为管壁布满孔洞的多孔式镀锌管,且筒形壳体为碳钢壳体,采用镀锌管和碳钢壳体,耐烟气冲击,耐腐蚀性强,寿命长,维护简单;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动力,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且筒形壳体的表面喷涂高温银粉漆层,避免高温烟气和高温环境对烟囱的冲击,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十一、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筒形壳体的两端皆连接法兰,通过法兰将相邻的两筒形壳体连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组装不同长度的烟囱,满足需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不含粉尘收集装置);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侧视图(以设有一粉尘处理仓为例);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滤筒与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的剖视图(沿消音管长度方向的);

图7是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B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粉尘收集装置10、横置滤筒式集尘机20、排烟装置30、引风机40、粉尘收集主管101、粉尘收集单元102、气罩1021、粉尘收集支管1022、电动阀门1023、控制开关1024、第一支架201、仓体202、废气进气口203、净气出气口204、集尘斗205、分隔板206、集尘室2021、洁净室2022、开口207、固定杆208、滤筒209、分流板2010、分流孔20101、空气压缩包2011、脉冲阀2012、喷气管2013、喷气口2014、出风连接管50、排烟装置包括烟囱301、雨帽302、进风连接管60、分流孔20101、所述第二支架401、烟囱固定架303、筒形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消音管4、玻璃纤维消声棉5、法兰6、所述消音管的管径d1、两相邻所述消音管之间的距离d2、所述筒形壳体的高度 h1和所述筒形壳体的直径d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用于喷粉车间的粉尘处理系统,如图1.1到图8所示,包括按照粉尘流向依次设置的粉尘收集装置10、横置滤筒式集尘机20和排烟装置30,所述粉尘的流动通道上还设有引风机40;所述粉尘收集装置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连通,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与所述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至少一粉尘处理仓,每一粉尘处理仓皆包括第一支架201、仓体202、废气进气口203、净气出气口204和集尘斗205,所述仓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废气进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上端,所述净气出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下侧壁,所述集尘斗位于所述仓体的下方;

所述仓体的内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仓体的顶部的分隔板206且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废气进气口连通的集尘室2021和与所述净气出气口连通的洁净室2022,所述分隔板的下端设有一开口207,所述开口连通所述集尘室和所述洁净室;

所述集尘室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列固定杆208和若干个滤筒209,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仓体的侧壁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分隔板固定,所述滤筒与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且套装于所述固定杆上;

所述集尘室内对应所述废气进气口设有分流板2010,所述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固定杆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 20101,所述分流孔的孔径为0.3-1cm且所述分流板为厚度为1-2cm的不锈钢分流板;

还包括若干列脉冲除尘装置,每一所述脉冲除尘装置包括空气压缩包 2011、脉冲阀2012和喷气管2013,所述脉冲阀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包连接,所述脉冲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管连接,所述脉冲阀与所述仓体的外侧的电控箱连接,所述喷气管平行于所述洁净室的轴心,所述喷气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喷气口2014;

最后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通过出风连接管50与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烟囱301,所述烟囱的下端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净气出风口连通,所述烟囱包括筒形壳体1、固定于所述筒形壳体的上端的上端盖2以及固定于所述筒形壳体的下端的下端盖3,且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平行,所述筒形壳体的内部,且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固定有多根竖直的消音管4,所有所述消音管平行且间隔排布,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皆设有多组通孔,所述通孔的组数与所述消音管的数量一致,同时每一所述消音管的一端与所述上端板的通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下端板的通孔连通,所述筒形壳体内且所有所述消音管之间填充玻璃纤维消声棉5;

每一所述消音管皆为管壁布满孔洞的多孔式镀锌管,且每一所述多孔式镀锌管的外表面皆包裹无纺布,所述消音管的管径d1为90-110mm,所有两相邻所述消音管之间的距离d2皆为45-55mm;

所述筒形壳体的高度h1为2400-2550mm;所述筒形壳体的壁厚为 1.8-2.2mm;所述筒形壳体的直径d3为780-820mm;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电动阀门、所述控制开关、所述引风机和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皆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烟装置还包括雨帽302,所述烟囱的上端与所述雨帽连接。

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粉尘收集主管的端部通过进风连接管60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废气进气口连通。

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5-8个所述分流孔20101。

所述固定杆斜向上倾斜且所述固定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5-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收集主管101和与所述粉尘收集主管连通的若干个粉尘收集单元102,每一粉尘收集单元皆包括气罩1021 和粉尘收集支管1022,所述粉尘收集支管与所述气罩连接,每一所述粉尘收集支管皆设有电动阀门1023,对应的气罩设有控制开关1024,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应气罩的吸尘与否。

所述滤筒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所述滤筒的进风风速为15-18m/s,且过滤面积为0.5-0.7m2

所述多孔式镀锌管的孔洞的孔径为3.5-4.5mm。

所述引风机设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下游,且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401。

所述滤筒为覆膜滤筒或聚酯纤维滤筒。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管的管径为100mm,所有两相邻所述消音管之间的距离皆为50mm;

所述筒形壳体的高度为2500mm;所述筒形壳体的壁厚为2mm;所述筒形壳体的直径为800mm;

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的厚度为2mm。

所述筒形壳体为碳钢壳体,且所述筒形壳体的表面喷涂高温银粉漆层。

所述多孔式镀锌管的孔洞的孔径为4mm。

所述消音管的上端与所述上端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且所述消音管的下端与所述下端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筒形壳体的两端皆连接法兰6,通过法兰将相邻的两筒形壳体连接。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烟囱的高度将其组装,方便快捷。

较佳的是,所述法兰的规格为50mmx30mmx3mm,且内径为8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三个粉尘处理仓,且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粉尘处理仓,所述第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与排烟装置连通;

每一所述粉尘处理仓皆包括8支滤筒。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处理风量为22000m3/h,所述引风机的功率为 22kW。

所述气罩为Q235气罩。

所述粉尘收集主管与进风连接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主体尺寸为长2000mm、宽3500mm且高43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烟囱通过烟囱固定架303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风机的主体、叶轮、底座和支架的材质为Q235B。

所述粉尘收集主管采用全焊管,含尘空气在里面的流速为18m/ms。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粉尘收集装置收集车间的粉尘,并通过进气连接管进入横置滤筒式集尘机,即工业粉尘从废气进气口进入后,首先通过分流板将大量气流均流后再通至滤筒的外侧壁,经过滤筒过滤后,洁净气体从分隔板下端的出口流入洁净室,然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烟囱,即从烟囱下端板进入消音管,并经消音管和玻璃纤维消声棉降噪后经上端板出去,在此过程中,气体通过多次反弹、消声、减燥,可将噪音降至30-40dB,消声降噪效果理想,满足并高于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此过程中,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收集主管和与粉尘收集主管连通的若干个粉尘收集单元,粉尘收集主管可以沿车间工作流水线布局整,粉尘收集单元相互之间独立,又每一粉尘收集单元皆包括气罩和粉尘收集支管,每一粉尘收集支管皆设有电动阀门,对应的气罩设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应气罩的吸尘与否,能够有效针对车间内的粉尘进行清理,保持车间内的洁净;针对各个气罩,设计对应的吸尘控制装置,使得整个车间除尘系统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方便车间工作人员根据具体工作情况,适时根据需要控制车间除尘区域,既节能环保,又便于对车间除尘系统的后期清洁与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