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0665发布日期:2018-09-21 22:3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吸收器,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



背景技术:

石墨改性聚丙烯列管式降膜吸收器是我国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吸收设备。列管式石墨吸收器壳体为碳钢,列管和上下管板均为不透性石墨制成,上下封头为钢衬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石墨材料利用率高,单位换热面积的造价低于块孔式,流体阻力小,维护检修、清洗方便。

但是允许使用的温度较低,由于石墨管、管板和胶粘剂的膨胀系数不一样,温度、压力发生变化,粘接缝很容易损坏,造成泄漏,且石墨管内传质吸热后主要靠平稳的对流化热传热至传质内部,传热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需要一种高效耐用的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其石墨列管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能在一定程度加强石墨列管强度,且前进的传质经过导流槽引导,发生错位流动,能够提高传质内部热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顶壳、底壳、顶盖及底盖,所述管壳内设有石墨列管,所述石墨列管内壁设有导流槽,所述管壳侧壁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顶壳内部设有布膜器,所述顶壳侧壁上部设有液体进口,所述底壳侧壁设有尾气出口,所述底盖下部设有成品出口。其石墨列管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能在一定程度加强石墨列管强度,且前进的传质经过导流槽引导,发生错位流动,能够提高传质内部热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呈螺旋线圈状。该设计可以对传质进行有效搅动,且不会对传质流动造成过重的阻力负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底部呈弧形。该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形成搅动死角,也可以避免杂质阻塞导流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壳、顶壳及底壳呈圆筒状,所述管壳、顶壳及底壳法兰连接,所述顶盖呈圆盘状并与顶壳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该设计是吸收器结构的一种优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呈半球状并与底壳焊接连接或丝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石墨管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能在一定程度加强石墨管强度,且前进的传质经过导流槽引导,发生错位流动,能够提高传质内部热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管壳;2、顶壳;3、底壳;4、顶盖;5、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具体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各项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见图1,一种石墨列管式气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1、顶壳2、底壳3、顶盖4及底盖5,所述管壳1内设有石墨列管,所述石墨列管内壁设有导流槽,所述管壳1侧壁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顶壳2内部设有布膜器,所述顶壳2侧壁上部设有液体进口,所述底壳3侧壁设有尾气出口,所述底盖5下部设有成品出口。其石墨列管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能在一定程度加强石墨列管强度,且前进的传质经过导流槽引导,发生错位流动,能够提高传质内部热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呈螺旋线圈状。该设计可以对传质进行有效搅动,且不会对传质流动造成过重的阻力负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底部呈弧形。该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形成搅动死角,也可以避免杂质阻塞导流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壳1、顶壳2及底壳3呈圆筒状,所述管壳1、顶壳2及底壳3法兰连接,所述顶盖4呈圆盘状并与顶壳2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该设计是吸收器结构的一种优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5呈半球状并与底壳3焊接连接或丝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