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968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放置架,尤其涉及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为整体时,无法进行折叠收纳处理,对于空置的放置架而言,医护人员是直接将放置架放置于储存柜内,此时,放置架占用了储存柜内部的大量空间,影响了储存柜摆放其它医疗器械的放置空间,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包括连接板、螺栓、滑板、定位孔、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放置孔、第三转动板、第四转动板、第一磁铁、第二磁铁,所述的连接板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栓贯穿连接板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螺栓与连接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板贯穿于连接板,所述的滑板与连接板滑动相连,所述的定位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定位孔均匀分布于滑板内部,所述的定位孔与滑板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转动板位于滑板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转动板与滑板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位于滑板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与滑板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与第一转动板转动相连,所述的放置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放置孔均匀分布于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内部,所述的放置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三转动板位于连接板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三转动板与连接板转动相连,所述的第四转动板位于连接板底部右侧,所述的第四转动板与连接板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四转动板与第三转动板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一磁铁位于连接板内侧左端,所述的第一磁铁与连接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磁铁位于连接板内侧右端,所述的第二磁铁与连接板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转动板前端还设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的第一固定套与第一转动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转动板前端还设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的第二固定套与第二转动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固定套内部还贯穿有滑销,所述的滑销与第一固定套滑动相连,且所述的滑销与第二固定套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滑销底部左侧还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的第一限位块与滑销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滑销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的第二限位块与滑销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滑板外壁左侧上端还设有指针,所述的指针与滑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外壁左侧还设有刻度表,所述的刻度表与连接板一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双手拉动左右两侧的连接板,使得连接板相背而行,以此让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处于水平的状态,同步,第三转动板和第四转动板处于水平的状态,通过以上方式,使得该装置处于展开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滑销,使得滑销沿着第一固定套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以此让滑销插入第二固定套内,通过滑销插入第二固定套内部的作用,使得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水平状态被固定,即该装置展开后的状态被固定,根据所需放置采集管长度的情况,医护人员再用手逆时针旋转螺栓,在螺栓与连接板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螺栓脱离定位孔,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滑板,使得滑板带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沿着连接板的方向做上下移动,同步,医护人员可通过指针指向刻度表的数值知晓滑板上下移动的距离为多少,当指针指向刻度表的数值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即滑板上下移动后的位置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顺时针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内,即让滑板移动后的位置被固定,医护人员再将采集管放入放置孔内,此时,水平状态的第三转动板和第四转动板对采集管进行支撑处理,同时,放置孔对采集管进行位置固定处理,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将滑销沿着第一固定套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以此让滑销脱离第二固定套,即该装置展开后的状态被解锁,医护人员再用双手将左右两侧的连接板相向而行,此时,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处于相互重合的状态,第三转动板和第四转动板处于相互重合的状态,此时,该装置处于折叠收纳的状态,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的作用,使得该装置折叠收纳后的状态被固定,医护人员再将折叠收纳后的该装置竖直放置于储存柜内,以此节省储存柜的内部空间,该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医护人员可将该装置进行折叠收纳处理,再将折叠收纳后的该装置放置于储存柜内进行存放,有效的节省了储存柜内存放的空间,便于医护人员将其它医疗器械存放至储存柜内,同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是为了防止滑销脱离第一固定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的局部左视图;

图4是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的折叠收纳剖视图。

连接板1、螺栓2、滑板3、定位孔4、第一转动板5、第二转动板6、放置孔7、第三转动板8、第四转动板9、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11、刻度表101、指针301、第一固定套501、滑销502、第一限位块503、第二限位块504、第二固定套6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包括连接板1、螺栓2、滑板3、定位孔4、第一转动板5、第二转动板6、放置孔7、第三转动板8、第四转动板9、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11,所述的连接板1数量为两件,所述的螺栓2贯穿连接板1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螺栓2与连接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板3贯穿于连接板1,所述的滑板3与连接板1滑动相连,所述的定位孔4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定位孔4均匀分布于滑板3内部,所述的定位孔4与滑板3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转动板5位于滑板3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转动板5与滑板3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转动板6位于滑板3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转动板6与滑板3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动板6与第一转动板5转动相连,所述的放置孔7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放置孔7均匀分布于第一转动板5以及第二转动板6内部,所述的放置孔7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三转动板8位于连接板1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三转动板8与连接板1转动相连,所述的第四转动板9位于连接板1底部右侧,所述的第四转动板9与连接板1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四转动板9与第三转动板8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一磁铁10位于连接板1内侧左端,所述的第一磁铁10与连接板1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磁铁11位于连接板1内侧右端,所述的第二磁铁11与连接板1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转动板5前端还设有第一固定套501,所述的第一固定套501与第一转动板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动板6前端还设有第二固定套601,所述的第二固定套601与第二转动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固定套501内部还贯穿有滑销502,所述的滑销502与第一固定套501滑动相连,且所述的滑销502与第二固定套601活动相连,所述的滑销502底部左侧还设有第一限位块503,所述的第一限位块503与滑销502螺纹相连,所述的滑销502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限位块504,所述的第二限位块504与滑销502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板3外壁左侧上端还设有指针301,所述的指针301与滑板3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板1外壁左侧还设有刻度表101,所述的刻度表101与连接板1一体相连。

该折叠式医疗检验用采集管放置架,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双手拉动左右两侧的连接板1,使得连接板1相背而行,以此让第一转动板5和第二转动板6处于水平的状态,同步,第三转动板8和第四转动板9处于水平的状态,通过以上方式,使得该装置处于展开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滑销502,使得滑销502沿着第一固定套501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以此让滑销502插入第二固定套601内,通过滑销502插入第二固定套601内部的作用,使得第一转动板5和第二转动板6的水平状态被固定,即该装置展开后的状态被固定,根据所需放置采集管长度的情况,医护人员再用手逆时针旋转螺栓2,在螺栓2与连接板1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螺栓2脱离定位孔4,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滑板3,使得滑板3带动第一转动板5和第二转动板6沿着连接板1的方向做上下移动,同步,医护人员可通过指针301指向刻度表101的数值知晓滑板3上下移动的距离为多少,当指针301指向刻度表101的数值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即滑板3上下移动后的位置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顺时针旋转螺栓2,使得螺栓2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4内,即让滑板3移动后的位置被固定,医护人员再将采集管放入放置孔7内,此时,水平状态的第三转动板8和第四转动板9对采集管进行支撑处理,同时,放置孔7对采集管进行位置固定处理,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将滑销502沿着第一固定套501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以此让滑销502脱离第二固定套601,即该装置展开后的状态被解锁,医护人员再用双手将左右两侧的连接板1相向而行,此时,第一转动板5和第二转动板6处于相互重合的状态,第三转动板8和第四转动板9处于相互重合的状态,此时,该装置处于折叠收纳的状态,通过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1吸合的作用,使得该装置折叠收纳后的状态被固定,医护人员再将折叠收纳后的该装置竖直放置于储存柜内,以此节省储存柜的内部空间,同时,第一限位块503和第二限位块504是为了防止滑销502脱离第一固定套501。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