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体原料投料及混合系统的集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1483发布日期:2018-09-08 00:0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业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原料投料及混合系统的环保集气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工业企业排放的voc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它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是细颗粒物(pm2.5)和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在我国近年的大气复合型污染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vocs的治理得到了高度重视。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vocs包括工艺废气和车间废气。工艺废气往往产生量大、浓度较高,且集中产生,较容易收集;而车间废气出现在工艺流程中的气体泄漏、溶剂储罐的呼吸损失等,产生点分散,难以收集,属于无组织排放。虽然车间废气浓度较低,产生量也相对低,但仍对生产工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在工业生产的投料环节中,现有技术大多关注于液体原料投料自动计量(cn206219181u)、投料口状态与集气系统的联动方面的改进(cn103399500a)。投料环节的液体原料投料自动计量可通过内部阀门控制,减少与大气联通时带来的溶剂挥发散失,也减少工人对有害气体的暴露。投料口状态与集气系统的联动有利于大幅减少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时所需的能耗,并避免人工操作的疏漏,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然而,上述两种改进都并不全面。首先,某些原料的蒸气压受温度影响非常大,控制原料室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溶剂挥发,从根本上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然而上述两种改进都对此缺乏考虑;其次,标准化、整体化的投料器使用面更广,可以适应于不同的工业流程,也有利于工厂的高效运作,而上述两种改进都没有考虑到标准化设计的问题。

为了更加全面地解决投料时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问题,亟需提供一种集合阀门、温度、集气联合自动控制,并综合考虑标准化、整体化、自动化的用于液体原料投料及混合系统的集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合阀门、温度、集气联合自动控制,并综合考虑标准化、整体化、自动化的用于液体原料投料及混合系统的集气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液体原料投料及混合系统的集气装置,包括内部放置原料桶的集气箱、设置在所述集气箱顶端开口处的顶吸式集气罩、自动控制系统,所述集气箱的左右侧设置有进气口,背面通过堆焊固定密封有若干用于连接原料桶和原料输送管道的原料管接头,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阀门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原料管道阀门的开度调节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集气箱内的温度控制进入所述进气口的空气温度;

混合区集气系统,通过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集气罩的出气口,用于将集气箱收集的气体进行搅拌混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混合区集气系统还用于根据搅拌速度控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集气箱包括主体支架、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架四周及底部的装置外壁、平行设置主体支架内的若干用于将集气箱内腔间隔为若干原料存放间的平行支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箱底部设置有原料桶承托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罩系顶吸式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底部截面积尺寸不大于1200mm×1200mm,以满足承重、风速风量等指标需要,若底部截面积过大时拆分为多个集气罩并联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箱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与每一个所述原料存放间对应的后操作门,所述后操作门上开有钢化玻璃观察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阀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阀门自动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集气管道上的集气管道阀门、设置在所述原料输送管道上的原料管道阀门,所述阀门自动控制器与集气管道阀门和原料管道阀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原料管道阀门的开度调节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当所述原料管道阀门开度大于5°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开度与所述原料管道阀门一一对应;当所述原料管道阀门开度小于5°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开度保持为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区集气系统包括旋桨式搅拌器、单向隔膜止回阀和混合区自动控制器,搅拌器和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分别与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阀门自动控制器与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用于控制搅拌器、集气管道阀门和原料管道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阻丝、制冷机、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自动控制器,所述电阻丝、制冷机分别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阻丝或制冷机的启动或关闭,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装置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控制电阻丝开始发热,提高进气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装置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控制制冷机开始运作,降低进气温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区集气系统包括旋桨式搅拌器、单向隔膜止回阀和混合区自动控制器,所述搅拌器和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分别与所述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搅拌器的运行速度控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当旋浆式搅拌器全速运转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完全打开;当旋浆式搅拌器停止运转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开度为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投料阀门、集气阀门、温控系统和混合环节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使投料、混合环节的无组织排放废气的收集更稳定、更精确、更彻底;通过在原料混合系统进风口安装单向隔膜阀,并使该系统与投料系统集气装置相连,使混合环节的无组织排放废气得到收集;通过将原料存放间的尺寸设计为叉车载物板的标准尺寸,使原料桶装卸实现标准化操作。本发明装置对无组织排放废气的收集更加精确,提高了装置标准化、自动化、整体化水平,可适用于各种液体原料的投料和混合,从而提高了投料系统集气装置的集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气装置爆炸示意图(正面)。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气装置立体示意图(背面)。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气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集气罩;2-原料桶承托架;3-主体支架;4-装置外壁;7-平行支架;8-原料存放间;9-原料桶;10-控制面板;11-后操作门;12-原料管接头;13-帘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显然,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液体原料投料及混合系统的集气装置,包括内部放置原料桶的集气箱、设置在所述集气箱顶端开口处的顶吸式集气罩1、自动控制系统,所述集气箱的左右侧设置有进气口,背面通过堆焊固定密封有若干用于连接原料桶9和原料输送管道的原料管接头12,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阀门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原料管道阀门的开度调节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集气箱内的温度控制进入所述进气口的空气温度;

混合区集气系统,通过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集气罩1的出气口,用于将集气箱收集的气体进行搅拌混合、以及根据搅拌速度控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

具体而言,所述的集气箱包括主体支架3、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架3四周及底部的装置外壁4、平行设置主体支架3内的若干用于将集气箱内腔间隔为若干原料存放间的平行支架7。所述主体支架3高度不小于1200mm,两条平行支架7之间距离不小于1000mm,另外,所述集气箱还设置有帘门13和原料桶承托架2。

所述集气罩系顶吸式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底部截面积尺寸不大于1200mm×1200mm,若底部截面积过大时拆分为多个集气罩并联使用。

如图2所示,所述集气箱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与每一个所述原料存放间对应的后操作门5,所述后操作门5上开有观察窗。

具体而言,所述阀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阀门自动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集气管道上的集气管道阀门、设置在所述原料输送管道上的原料管道阀门,所述阀门自动控制器与集气管道阀门和原料管道阀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原料管道阀门的开度调节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当所述原料管道阀门开度大于5°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开度与所述原料管道阀门一一对应;当所述原料管道阀门开度小于5°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开度保持为5°。

具体而言,所述阀门自动控制器具体用于:所述混合区集气系统包括旋桨式搅拌器、单向隔膜止回阀和混合区自动控制器,搅拌器和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分别与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阻丝、制冷机、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自动控制器,所述电阻丝、制冷机分别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阻丝或制冷机的启动或关闭,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装置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控制电阻丝开始发热,提高进气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装置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自动控制器控制制冷机开始运作,降低进气温度。

具体而言,所述混合区集气系统包括旋桨式搅拌器、单向隔膜止回阀和混合区自动控制器,所述搅拌器和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分别与所述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区自动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搅拌器的运行速度控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的开度,当旋浆式搅拌器全速运转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完全打开(开度为90°);当旋浆式搅拌器停止运转时,所述集气管道阀门开度为5°。

具体而言,所述阀门自动控制器、温度自动控制器及混合区自动控制器均集成到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以控制面板10的形式安装在装置外壁4上,供用户进行可视化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