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1949发布日期:2018-09-04 22:1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喷涂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层喷漆装置。



背景技术:

喷涂设备是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或装饰层的专用工作,其喷涂设备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工业技术的发展自动化越来越普遍的环境中的产物。随着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喷涂生产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现市场上的喷涂设备按照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喷涂设备、半自动喷涂设备和全自动喷涂设备三种。

一般来说,一些工件在加工完成后,就需要对其表面涂上一层胶漆,在工件的表面上喷漆可以提高工件的耐蚀性和防锈能力,还能增强工件的装饰美观性。目前喷漆厂多采用机械手对需要喷漆的产品进行喷漆,但是其常规做法为每次只能喷涂一个工件,喷涂效率较慢。为满足生产需求,甚至会出现同种产品用多台机械手同时生产的现象,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2698912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多层喷漆装置,包括多个工件,多个工件自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列,相邻两个工件之间皆通过支撑杆相连,对应多个工件设有一活动的机械手,机械手上设有喷头,该专利实现了用一台机械手便可对多个工件同时进行喷漆,其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上述专利还存在以下问题:1、工件在喷漆前需要通过支撑杆一层一层的叠放,增加了劳动力,降低工作效率;2、虽然设有一活动的机械手,但是处于中间工件的某些局部也容易存在未喷漆的情况;3、当工件喷漆完成,由于油漆未干,必须需要将其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取下,延长了工件加工完成的时间,且喷漆完成的工件也得从上自下一层一层的取下,可见实际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多层喷漆装置,达到了对工件进行同时喷涂和吹干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还能对工件的表面喷涂全面和均匀。

本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是:多层喷漆装置,包括喷漆台,所述喷漆台设置为多层,各层喷漆台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相邻两层喷漆台之间皆通过支撑件相连,所述各层喷漆台均设有可卡住工件且可间歇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各层喷漆台内部均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中均设有喷漆头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喷漆台内部的水平两端,其中,各层喷漆台内部的上层结构设有转轮,所述转轮动力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有可卡住工件的夹板,所述各层喷漆台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喷漆口。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用夹板卡住待加工的工件,进风管和喷漆头外接鼓风机和喷漆机,启动鼓风机向喷漆台内部的两个进风管通热风,其中鼓风机间歇交替地对喷漆台两端的进风管进风,当进风管向喷漆台内部吹风时,喷漆台上层结构的转轮受到风力旋转,由于两个进风管间歇工作,即转轮旋转的方向受不同风向的影响,转轮会顺时针和逆时针间歇旋转,转轮间歇旋转即带动传动机构水平往复移动,设置在传动机构上的夹板便带动工件水平往复移动。

此时,启动喷漆机,喷漆机向各层喷漆台内的喷漆头均输送油漆,卡住了工件的喷漆台对工件下表面喷漆,上一层的喷漆台内的下层结构中的喷漆头对工件上表面喷漆,在喷漆的同时,工件也在做水平往复运动,即对工件同时进行了喷漆和吹干。当喷漆一段时间后,打开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下降卡住工件,然后可带动工件上下移动进行喷漆。当喷漆完后,伸缩装置下降,将工件又放在夹板上,此时,鼓风机仅给喷漆台上层结构中的一个进风管通风工作,此时转轮受一个风向的力就一直同方向旋转,从而使得传动机构带动加工完成的工件一直水平移出喷漆台,然后取下即可。当然,本方案还可是先用气缸使工件上下移动对其喷漆,再将工件放在夹板上,然后使工件水平往复移动对其喷漆。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设置多层喷漆台,可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喷漆处理,且喷漆台内部设为两层结构,不仅可对工件上下面进行喷漆,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实现了对工件下表面喷漆的同时对工件上表面进行了吹干,提高了工作效率。

2、进风管吹出的风不仅实现对工件进行干燥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还给转轮提供动力源,使得工件在喷漆和吹干时水平往复移动,以达到工件表面喷漆均匀和全面,且表面干燥程度一致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各层喷漆台内部设置可喷涂工件侧壁的倾斜的喷漆头。

有益效果:由于喷漆头是倾斜设置的,所以可以给工件的侧壁进行喷漆,不需要额外增加机构,便达到了对工件的彻底全面的喷漆。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各层喷漆台。

有益效果:便于将喷漆装置的携带,当需要对某一喷漆台出现故障时,取下该层喷漆台即可,也方便拿走维修。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杆,所述各层喷漆台的上下表面设有供支撑杆插进的限位孔。

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撑杆插进限位孔就实现了各层喷漆台的可拆卸连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为四个,所述限位孔也为四个,四个限位孔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在喷漆台的四端,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有益效果:四个限位孔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使得各层喷漆台的承载力高,连接杆以提高支撑件的稳固度。

进一步,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气缸、轴杆和可卡住工件的卡爪,轴杆一端与气缸连接、另一端与卡爪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转轮与齿轮动力连接,所述转轮与齿轮动力连接,所述齿轮位于喷漆台外部且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两端连接夹板。

有益效果:气缸带动轴杆上下移动,即可实现工件的移动。当转轮旋转便可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齿条移动,设置在齿条两端的夹板便带动工件水平往复运动。采用本方案的伸缩装置和传动机构,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层喷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喷漆台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喷漆台1、支撑杆2、限位孔3、连接杆4、喷漆口5、隔板6、上层空腔7、下层空腔8、喷漆头9、进风管10、气缸11、轴杆12、转轮13、齿轮14、齿条15、移动杆16、滑轨1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多层喷漆装置,包括喷漆台1,喷漆台1有三层,各层喷漆台1为中空长方体且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相邻两层喷漆台1之间皆通过支撑件相连,其中,每个支撑件包括四个支撑杆2,各层喷漆台1上下表面设有供支撑杆2插进的限位孔3,四个限位孔3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在喷漆台1的四端,四个支撑杆2分别插进四个限位孔3内,相邻两个支撑杆2之间设有连接杆4,其提高支撑件的稳固度。

各层喷漆台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若干喷漆口5,各层喷漆台1内部均为上下两层结构,即各层喷漆台1的内部均设有隔板6,隔板6与喷漆台1的上表面形成上层空腔7,隔板6与喷漆台1的下表面形成下层空腔8,如图2所示,上层空腔7和下层空腔8均设有喷漆头9和进风管10,上层空腔7的喷漆头9和进风管10放置在隔板6的上表面,下层空腔8的喷漆头9和进风管10放置在隔板6的下表面,上层空腔7和下层空腔8的喷漆头9的喷头分别朝向喷漆台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喷漆口5,其中,上层空腔7和下层空腔8的左右两端均有一个喷漆头9是倾斜设置的,通过喷漆头的倾斜设置实现给工件的侧壁喷漆。上层空腔7和下层空腔8的进风管10均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两层空腔内的左右两端。下层空腔8中还设有可卡住工件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气缸11、轴杆12和可卡住工件的卡爪(图中未示出),轴杆12一端与气缸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具连接,各层喷漆台1的下表面设有供轴杆12伸出的开口。

上层空腔7内还设有转轮13,转轮13动力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14和齿条15,喷漆台1上表面设有供齿条15滑动的滑轨17,滑轨17的设置与喷漆口5错开,齿轮14与转轮13动力连接,齿轮14位于喷漆台1外部且与齿条15啮合,齿条15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夹板16,以保证能够夹持工件两端。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用夹板卡住待加工的工件,进风管10和喷漆头9外接鼓风机和喷漆机,启动鼓风机向喷漆台1内部的两个进风管10通热风,其中鼓风机间歇交替地对喷漆台1两端的进风管10进风,当进风管10向喷漆台1内部吹风时,喷漆台1的上层空腔7的转轮13受到风力旋转,由于两个进风管10间歇工作,即转轮13旋转的方向受不同风向的影响,转轮13会顺时针和逆时针间歇旋转,转轮13间歇旋转带动即带动齿轮14间歇转动,齿轮14间歇转动带动齿条15往复水平移动,设置在齿条15上的夹板便带动工件水平往复移动。

此时,启动喷漆机,喷漆机向各层喷漆台1内的喷漆头9均输送油漆,卡住了工件的喷漆台1对工件下表面喷漆,上一层的喷漆台1内的下层空腔8的喷漆头9对工件上表面喷漆,在喷漆的同时,工件也在做水平往复运动,即对工件同时进行了喷漆和吹干。当喷漆一段时间后,启动气缸11,控制气缸11往复运动的路径和频率,首先让连接在气缸11的轴杆12下降,轴杆12上的卡爪夹住工件,然后通过气缸11带动轴杆12往复运动便可带动工件上下移动进行喷漆,使其工件表面喷漆全面和均匀。当喷漆完后,气缸11控制轴杆12下移,然后将工件又放在夹板上,此时,鼓风机仅给喷漆台1的上层空腔7的一个进风管10通风工作,此时转轮13受一个风向的力就一直同方向旋转,从而使得传动机构带动加工完成的工件一直水平移出喷漆台1,然后取下即可。当然,本方案还可是先用气缸11使工件上下移动对其喷漆,再将工件放在夹板上,然后使工件水平往复移动对其喷漆,达到了对工件进行同时喷涂和吹干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还能对工件的表面喷涂全面和均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