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4335发布日期:2018-08-04 11:1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狭义的生物新材料是指天然生物新材料,也就是由生物过程形成的材料。广义的生物新材料是指用于替代、修复组织器官的天然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生物新材料能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生物新材料主要用在人身上,对其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具有四个特性:一、是生物功能性。因各种生物新材料的用途而异,如:作为缓释药物时,药物的缓释性能就是其生物功能性。二、是生物相容性。可概括为材料和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毒性、无致癌性、无热原反应、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三、是化学稳定性。耐生物老化性(特别稳定)或可生物降解性(可控降解)。四、是可加工性。能够成型、消毒(紫外灭菌、高压煮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酒精消毒等)。在生物新材料制药时需要对生物新材料进行混合配制,由于生物新材料的特性,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方位内进行制备,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将影响生物新材料的药性,严重的会使生物新材料损失药效,为了保障生物新材料的性能,减少生物新材料在制备使的药性流失,因此需要一种生物新材料的制药混合搅拌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673457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生物新材料的制药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上方设有入料管道,壳体的一侧上方设有冷却液输出管道,冷却液输出管道的正下方设有冷却液输入管道,壳体的内壁安装有螺旋型冷却管道,螺旋型冷却管道的一端与冷却液输出管道连接,螺旋型冷却管道的另一端与冷却液输入管道连接,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外侧套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沿搅拌轴的轴线对称设置,连接杆的两端均垂直安装有侧搅拌轴,侧搅拌轴和搅拌轴上均安装有搅拌叶片。但是现有的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还存在着上料不方便,智能化程度低和功能单一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上料不方便,智能化程度低和功能单一的问题。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柱,加料斗,支撑杆,支撑架,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测温导流板结构,便捷上料装置,加热仓结构,智能控制柜结构,电机座,过滤网板,出料管,电磁阀,伸缩杆,混合釜,吊环,防护釜盖和观察镜管,所述的支撑柱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左侧;所述的加料斗螺钉连接在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的支撑杆螺栓连接在支撑柱右侧的固定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的支撑架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混合釜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架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的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螺栓连接在电机座的上表面;所述的测温导流板结构分别螺栓连接在混合釜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便捷上料装置螺栓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位置;所述的加热仓结构螺钉连接在混合釜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智能控制柜结构螺栓连接在支撑杆的正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电机座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过滤网板横向螺钉连接在混合釜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出料管螺纹连接在混合釜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电磁阀螺钉连接在出料管和混合釜的相交处;所述的伸缩杆的上端螺钉连接在出料管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伸缩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吊环螺纹连接在防护釜盖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釜盖扣接在混合釜的上表面;所述的观察镜管螺栓连接在防护釜盖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包括混合搅拌电机,搅拌杆,转速传感器,叉型搅拌杆,一级套管,二级套管和搅拌叶,所述的搅拌杆联轴器连接在混合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转速传感器螺钉连接在搅拌杆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叉型搅拌杆分别焊接在一级套管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一级套管套接在搅拌杆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二级套管套接在搅拌杆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搅拌叶分别焊接在二级套管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测温导流板结构包括固定板,上挡料板,温度传感器,导流孔,液位传感器和下挡料板,所述的上挡料板焊接在固定板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螺钉连接在固定板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上挡料板的下部;所述的导流孔分别开设在上挡料板和下挡料板的正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液位传感器螺钉连接在固定板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下挡料板焊接在液位传感器下部设置的固定板的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便捷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筒,旋转绞龙,旋转杆,进料管,支撑座和从动轮,所述的旋转绞龙焊接在旋转杆的外表面;所述的旋转杆一端插接在上料筒的内部中间位置,另一端贯穿上料筒的内部右侧中间位置与从动轮键连接;所述的进料管焊接在上料筒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支撑座螺栓连接在上料筒的上表面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仓结构包括新材料加热仓,加热管,卡座,搅拌通孔,加热仓门,观察窗和把手,所述的加热管横向卡接在卡座的内部;所述的搅拌通孔一体化设置在新材料加热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加热仓门合页连接在新材料加热仓的左侧位置;所述的观察窗横向镶嵌在加热仓门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把手螺钉连接在加热仓门的左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智能控制柜结构包括智能控制板,显示器,plc,加热控制开关,混合搅拌开关和上料开关,所述的显示器螺钉连接在智能控制板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plc镶嵌在智能控制板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加热控制开关,混合搅拌开关和上料开关依次从左到右镶嵌在智能控制板的正表面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座包括上料电机,驱动轮和传动v带,所述的上料电机螺栓连接在支撑座的上端;所述的驱动轮键连接在上料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v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镜管的内部中间位置镶嵌有放大镜;所述的观察镜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防护盖。

优选的,所述的加料斗通过上料筒和进料管与混合釜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进料管贯穿防护釜盖的上表面左侧位置与混合釜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上料筒与上料筒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一级套管和二级套管与搅拌杆的相交处设置有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杆纵向贯穿搅拌通孔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在混合釜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搅拌杆与混合釜的相交处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板具体采用不锈钢网板;所述的过滤网板的内部下侧分别焊接有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的上料筒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筒;所述的上料筒的一端螺栓连接在加料斗的右侧下部位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混合釜的上表面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上料筒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智能控制板连接在支撑杆的正表面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搅拌电机螺栓连接在电机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与混合釜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新材料加热仓一体化设置在混合釜的内部下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上料筒和旋转杆的相交处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具体采用陶瓷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的转速传感器具体采用型号为xsa-v11801的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具体采用型号为的cwdz11的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具体采用型号为mik-rp的传感器;所述的plc具体采用型号为fx2n-48的plc。

优选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加热控制开关,混合搅拌开关和上料开关分别电性连接plc的输入端;所述的混合搅拌电机,显示器,加热管和上料电机分别电性连接plc的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所述的转速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对混合搅拌电机的转速进行测算,为新材料的混合速度提供依据,方便控制混合操作的进程。

2.本发明中,所述的搅拌杆和搅拌叶的设置,有利于对混合釜内的新材料原料进行混合搅拌。

3.本发明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检测新材料原料的混合效果,保证新材料加工的准确进行。

4.本发明中,所述的上挡料板,导流孔和下挡料板的设置,有利于起到阻挡导流的作用,提高混合的效率。

5.本发明中,所述的旋转绞龙的设置,有利于将加料斗内的原料输送到混合釜内,节省了人工加料的时间,增加了混合设备的功能,提高了劳动效率。

6.本发明中,所述的加热管的设置,有利于对起到加热的作用,提高混合速度。

7.本发明中,所述的观察窗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查看新材料加热仓内部的加热情况。

8.本发明中,所述的显示器,plc,加热控制开关,混合搅拌开关和上料开关的设置,有利于对混合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控制,方便混合操作的进行。

9.本发明中,所述的过滤网板的设置,有利于对进入混合釜内的原料进行过滤,保证混合原料的有效进行。

10.本发明中,所述的观察镜管的内部中间位置镶嵌有放大镜,有利于观察混合釜内混合的情况,方便对混合过程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测温导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便捷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加热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智能控制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底座;2、支撑柱;3、加料斗;4、支撑杆;5、支撑架;6、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61、混合搅拌电机;62、搅拌杆;63、转速传感器;64、叉型搅拌杆;65、一级套管;66、二级套管;67、搅拌叶;7、测温导流板结构;71、固定板;72、上挡料板;73、温度传感器;74、导流孔;75、液位传感器;76、下挡料板;8、便捷上料装置;81、上料筒;82、旋转绞龙;83、旋转杆;84、进料管;85、支撑座;851、上料电机;852、驱动轮;853、传动v带;86、从动轮;9、加热仓结构;91、新材料加热仓;92、加热管;93、卡座;94、搅拌通孔;95、加热仓门;96、观察窗;97、把手;10、智能控制柜结构;101、智能控制板;102、显示器;103、plc;104、加热控制开关;105、混合搅拌开关;106、上料开关;11、电机座;12、过滤网板;13、出料管;14、电磁阀;15、伸缩杆;16、混合釜;17、吊环;18、防护釜盖;19、观察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新材料加工用高速混合设备,包括固定底座1,支撑柱2,加料斗3,支撑杆4,支撑架5,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6,测温导流板结构7,便捷上料装置8,加热仓结构9,智能控制柜结构10,电机座11,过滤网板12,出料管13,电磁阀14,伸缩杆15,混合釜16,吊环17,防护釜盖18和观察镜管19,所述的支撑柱2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所述的加料斗3螺钉连接在支撑柱2的上端;所述的支撑杆4螺栓连接在支撑柱2右侧的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的支撑架5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混合釜16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架5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的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6螺栓连接在电机座11的上表面;所述的测温导流板结构7分别螺栓连接在混合釜16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便捷上料装置8螺栓连接支撑杆4的上端位置;所述的加热仓结构9螺钉连接在混合釜16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智能控制柜结构10螺栓连接在支撑杆4的正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电机座11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过滤网板12横向螺钉连接在混合釜16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出料管13螺纹连接在混合釜16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电磁阀14螺钉连接在出料管13和混合釜16的相交处;所述的伸缩杆15的上端螺钉连接在出料管13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伸缩杆15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吊环17螺纹连接在防护釜盖18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釜盖18扣接在混合釜16的上表面;所述的观察镜管19螺栓连接在防护釜盖18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可测速混合搅拌杆结构6包括混合搅拌电机61,搅拌杆62,转速传感器63,叉型搅拌杆64,一级套管65,二级套管66和搅拌叶67,所述的搅拌杆62联轴器连接在混合搅拌电机61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转速传感器63螺钉连接在搅拌杆62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叉型搅拌杆64分别焊接在一级套管65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一级套管65套接在搅拌杆62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二级套管66套接在搅拌杆62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搅拌叶67分别焊接在二级套管66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测温导流板结构7包括固定板71,上挡料板72,温度传感器73,导流孔74,液位传感器75和下挡料板76,所述的上挡料板72焊接在固定板7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3螺钉连接在固定板7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3设置在上挡料板72的下部;所述的导流孔74分别开设在上挡料板72和下挡料板76的正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液位传感器75螺钉连接在固定板71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下挡料板76焊接在液位传感器75下部设置的固定板71的右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便捷上料装置8包括上料筒81,旋转绞龙82,旋转杆83,进料管84,支撑座85和从动轮86,所述的旋转绞龙82焊接在旋转杆83的外表面;所述的旋转杆83一端插接在上料筒81的内部中间位置,另一端贯穿上料筒81的内部右侧中间位置与从动轮86键连接;所述的进料管84焊接在上料筒81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支撑座85螺栓连接在上料筒8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仓结构9包括新材料加热仓91,加热管92,卡座93,搅拌通孔94,加热仓门95,观察窗96和把手97,所述的加热管92横向卡接在卡座93的内部;所述的搅拌通孔94一体化设置在新材料加热仓9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加热仓门95合页连接在新材料加热仓91的左侧位置;所述的观察窗96横向镶嵌在加热仓门95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把手97螺钉连接在加热仓门95的左侧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智能控制柜结构10包括智能控制板101,显示器102,plc103,加热控制开关104,混合搅拌开关105和上料开关106,所述的显示器102螺钉连接在智能控制板10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plc103镶嵌在智能控制板10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加热控制开关104,混合搅拌开关105和上料开关106依次从左到右镶嵌在智能控制板101的正表面下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座85包括上料电机851,驱动轮852和传动v带853,所述的上料电机851螺栓连接在支撑座85的上端;所述的驱动轮852键连接在上料电机851的输出轴上;所述的驱动轮852与从动轮86通过传动v带853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镜管19的内部中间位置镶嵌有放大镜;所述的观察镜管19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防护盖。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料斗3通过上料筒81和进料管84与混合釜16的内部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进料管84贯穿防护釜盖18的上表面左侧位置与混合釜16的内部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料筒81与上料筒81的内部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一级套管65和二级套管66与搅拌杆62的相交处设置有调节螺栓。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杆62纵向贯穿搅拌通孔94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在混合釜16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搅拌杆62与混合釜16的相交处设置有密封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过滤网板12具体采用不锈钢网板;所述的过滤网板12的内部下侧分别焊接有导流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料筒81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筒;所述的上料筒81的一端螺栓连接在加料斗3的右侧下部位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混合釜16的上表面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在上料筒8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4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智能控制板101连接在支撑杆4的正表面下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混合搅拌电机61螺栓连接在电机座1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71与混合釜16的内壁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新材料加热仓91一体化设置在混合釜16的内部下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料筒81和旋转杆83的相交处设置有密封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管92具体采用陶瓷加热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转速传感器63具体采用型号为xsa-v11801的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3具体采用型号为的cwdz11的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75具体采用型号为mik-rp的传感器;所述的plc103具体采用型号为fx2n-48的plc。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3,液位传感器75,转速传感器63,加热控制开关104,混合搅拌开关105和上料开关106分别电性连接plc103的输入端;所述的混合搅拌电机61,显示器102,电磁阀14,加热管92和上料电机851分别电性连接plc103的输出端。

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在使用时,将新材料加工用的原料投入到加料斗3内,通过上料开关106启动上料电机851,通过上料电机851带动驱动轮852进行转动,经传动v带853带动从动轮8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杆83和旋转绞龙82进行转动,从而将原料经旋转绞龙82输送至进料管84内,从而落入到混合釜16内;经过过滤网板12的过滤,落入到混合釜16的内部下侧位置;通过混合搅拌开关105启动混合搅拌电机61带动搅拌杆6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叉型搅拌杆64和搅拌叶67的转动,从而起到对新材料原料搅拌混合的作用;在搅拌混合过程中,上挡料板72,导流孔74和下挡料板76会对原料起到疏导的作用,加快了混合的速度;为保证混合的效果,通过加热控制开关104启动加热管92对混合釜16进行加热,提高混合的效率;在混合加工过程中,转速传感器63,温度传感器73和液位传感器75会将混合设备的转速,温度和液位情况通过plc103的处理后显示在显示器102上,方便对加工混合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合格后启动电磁阀14,混合物从出料管13内排出即可。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