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过滤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7635发布日期:2018-09-21 22:0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控车床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雾过滤收集器。



背景技术:

高速、超高速数控车床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而用以润滑和冷却的切削液遇到温度较高的金属零件时极易汽化,从而引起大量油雾,这些油气与雾气均含有多氯联苯成分,易造成有毒雾气,严重地伤害到工作人员的健康,这些弥散在空气中的油雾除了污染环境外,还会吸附在机床操作者身上和衣服上,危害其健康。在发达国家,为了保障工作的健康和预防职业病,创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延长机床设备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其政府机构还制定严格的法规来限制空气里切削油雾的允许量。而油雾过滤收集器即是解决切削环境的强有力工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数控车床切削时所产生的油雾进行有效的过滤收集的油雾过滤收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油雾过滤收集器,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上的盖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吸风口,吸风口处设置有静叶轮,筒体内设置有桶型的纤维过滤器,纤维过滤器与筒体之间形成隔腔,纤维过滤器的内壁中设置有精细玻纤滤筒,盖体上设置有离心风机,盖体的侧部设置有出风口。

本发明中的油雾过滤收集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叶轮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四个叶片,每个叶片为长条形结构,叶片在竖直方向上与顶板相垂直设置,叶片在水平方向上为圆弧形,四个叶片呈螺旋状均匀分布,每个叶片在水平方向上的旋向相同,每个叶片的内端位于顶板的中间区域,四个叶片的内端上设置有卡口部,每个叶片的外端位于顶板的边缘区域,每个叶片的内端朝向其一侧叶片的中部,四个叶片的内端部围合成带有四个开口的分离腔室。

本发明中的油雾过滤收集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外部设置有压力表,压力表固定在筒体的外壁上,压力表的检测管路设置在筒体内部,检测管路位于所述隔腔内,并且检测管路的端部连接至纤维过滤器内部所形成的腔体中,还包括控制器,压力表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离心风机的启停由控制器控制。

本发明中的油雾过滤收集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外部设置有耳架,耳架中设置有竖向的通孔,通孔中穿设有旋转杆,旋转杆为L型结构,由竖杆和横杆构成,竖杆穿设在通孔中,横杆与所述盖体相连接,通孔的侧部开设有键槽,竖杆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竖向的锁定键,在盖体盖合在筒体上时,锁定键位于键槽中。

本发明中的油雾过滤收集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顶部与盖体之间设置有上下开口的导风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油雾过滤收集器,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采用静叶轮将捕获到的绝大多数油雾进行浓缩,并在过滤器的分离腔室内得到收集,通过纤维过滤器对残余的油雾进行主过滤,再通过精细玻纤滤筒,使最小的油雾和烟气粒子被分离,通过三级过滤后,出风口排出的空气中95%以上为不含油雾的干净空气。能捕捉的油雾最小粒径为0.3u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静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盖体,3、吸风口,4、静叶轮,41、顶板,42、叶片,43、分离腔室,44、卡口部,5、纤维过滤器,6、隔腔,7、精细玻纤滤筒,8、离心风机,9、出风口,10、压力表,11、检测管路,12、耳架,13、竖杆,14、横杆,15、锁定键,16、导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油雾过滤收集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油雾过滤收集器,包括筒体1和设置在筒体1上的盖体2,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吸风口3,吸风口3处设置有静叶轮4,筒体1内设置有桶型的纤维过滤器5,纤维过滤器5与筒体1之间形成隔腔6,纤维过滤器5的内壁中设置有精细玻纤滤筒7,盖体2上设置有离心风机8,盖体2的侧部设置有出风口9。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静叶轮4包括顶板41和设置在顶板41下方的四个叶片42,每个叶片42为长条形结构,叶片42在竖直方向上与顶板41相垂直设置,叶片42在水平方向上为圆弧形,四个叶片42呈螺旋状均匀分布,每个叶片42在水平方向上的旋向相同,每个叶片42的内端位于顶板41的中间区域,四个叶片42的内端上设置有卡口部44,每个叶片42的外端位于顶板41的边缘区域,每个叶片42的内端朝向其一侧叶片42的中部,四个叶片42的内端部围合成带有四个开口的分离腔室43。其采用四个弧形叶片42的呈螺旋形分布,根据气流的走向,在静叶轮4的中部形成分离腔室43,油雾在进入该分离腔室43后,在盖体2的离心风机8的作用下,向相邻叶片42之间的间隔流动,在油雾与叶片42撞击时,油雾会沿着叶片42的圆弧度进行旋转流动,使得油雾不断与叶片42的表面撞击,而达到浓缩的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筒体1的外部设置有压力表10,压力表10固定在筒体1的外壁上,压力表10的检测管路11设置在筒体1内部,检测管路11位于所述隔腔6内,并且检测管路11的端部连接至纤维过滤器5内部所形成的腔体中,还包括控制器,压力表10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离心风机8的启停由控制器控制。采用压力表10对筒体1内部的纤维过滤器5的腔体的压力进行检测,根据压力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过滤器5的使用状态,当纤维过滤器5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堵塞严重,则纤维过滤器5内的腔体中的压力会变大,当压力上升到一定值,控制器发出指令来控制离心风机8的停止工作,从而进行纤维过滤器5的更换。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的外部设置有耳架12,耳架12中设置有竖向的通孔,通孔中穿设有旋转杆,旋转杆为L型结构,由竖杆13和横杆14构成,竖杆13穿设在通孔中,横杆14与所述盖体2相连接,通孔的侧部开设有键槽,竖杆1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竖向的锁定键15,在盖体2盖合在筒体1上时,锁定键15位于键槽中。需要移除盖体2时,只需将盖体2上提一定距离,使锁定键15从键槽中拔出,以竖杆13为中心转动盖体2,使盖体2与筒体1脱离,此时锁定键15的下端面可以搁置在耳架12的表面,从而对盖体2形成支撑,使盖体2处于挂持状态,即可进行纤维过滤器5的更换。纤维过滤器5更换完成后,反方向转动盖体2,当锁定键15与键槽相对应时,锁定键15落入键槽中,并且盖体2下移至与筒体1相准确盖合。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筒体1的顶部与盖体2之间设置有上下开口的导风筒16。通过导风筒16将离心风机8所产生的吸力直接朝向筒体1内部,从而增大离心风机8所产生的吸力,提高过滤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盖体2上的离心风机8工作,对筒体1内部产生吸力,从而将油雾从筒体1的底部吸风口3吸入,采用静叶轮4将捕获到的绝大多数油雾进行浓缩,并在过滤器的分离腔室43内得到收集,通过纤维过滤器5对残余的油雾进行主过滤,再通过精细玻纤滤筒7,使最小的油雾和烟气粒子被分离,通过三级过滤后,出风口9排出的空气中95%以上为不含油雾的干净空气。能捕捉的油雾最小粒径为0.3um。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