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2490发布日期:2018-10-19 20:0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相关五金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



背景技术:

喷嘴是很多种喷淋、喷雾、喷油、喷砂、喷涂等设备里很关键的一个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喷嘴在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材质从不锈钢、塑料到碳化硅、聚四氟乙烯、pp(工程塑料)、铝合金和钨钢等,应用范围一般常用在汽车、电镀、表面处理、高压清洗、除尘、降温、脱硫、加湿、搅拌、园林等各个行业。由于喷嘴是按其在多种不同喷雾条件下工作而设计的,因而选用适合需要的喷嘴,以便在使用中达到最佳喷雾性能。喷嘴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喷嘴的喷雾类型,即液体离开喷嘴口时形成的形状以及它的运行性能。喷嘴的命名一是以喷雾形状区分为扇形、锥形、液柱流(即射流)、空气雾化、扁平喷嘴,其中锥形喷嘴又分为空心锥形与实心锥形二大类;选用喷嘴的因素有流量、压力、喷雾角度、覆盖范围、冲击力、温度、材质、应用等,而这些因素之间往往相互牵连、相互制约。流量与压力,喷雾角度与覆盖范围均成正比关系。任何喷嘴的喷射目的是要维持连续不断使槽液与工件接触,流量这个因素比压力更为重要。液体的温度不影响喷嘴的喷雾性能,但它影响黏度和比重,同时还影响材料的选择。

现有的喷嘴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喷嘴只能喷出一些单一液体或者气体,如需要喷射混合物需设置两个喷嘴,再使用两个喷嘴共同喷射,喷射完毕后还要进行观察,观察混合物是否混合均匀,混合不均匀还需要进行人力混合,或者提前把需要混合的材料混合好,再使用喷嘴吸入混合物喷出,这样使用起来比较繁琐,如发现混合不均匀或达不到混合的效果,还需要二次加工等,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难以喷射混合物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包括喷口和保护圈,所述喷口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圈,所述保护圈的底部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接柱,所述第一接柱的底部外圈连接有第一保护螺圈,所述第一保护螺圈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接柱,所述第二接柱的底部外圈连接有第二保护螺圈,所述第二保护螺圈的底部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喷头包括液相入口、气相入口、喷头底座、拆卸底座、压紧螺母、初级导流片、喷头管、次级导流片、混合腔、撞击件喷孔和保护外管,所述液相入口的上方设置有气相入口,所述气相入口的右侧设置有喷头底座,所述喷头底座的右侧设置有拆卸底座,所述拆卸底座的右侧上部设置有压紧螺母,所述拆卸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初级导流片,所述初级导流片的右侧设置有喷头管,所述喷头管的下方次级导流片,所述次级导流片的右侧和喷头管的下方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右侧设置有撞击件,所述撞击件的上方和喷头管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喷孔,所述喷头的内部表面是保护外管。

优选的,所述喷头和第一接柱固定连接,且第一接柱与底部的第二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柱与底部的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螺圈保护第一接柱和第二接柱的连接口,所述第二保护螺圈保护第二接柱和底座的连接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螺圈和第二保护螺圈使用低碳素钢铸造,且有着高强度、抗氧化和防水的特性。

优选的,所述喷头内圈的保护外管使用加有微量钛元素的不锈钢铸造,且保护外管具有高强度、防腐蚀和防水的特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底座能通过螺纹的转动与外部金属管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头的直径为20mm,所述喷孔的直径为4mm,有利于混合物的喷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在喷头内部设置有一个混合腔,喷头从连接的管体内吸入多种液体,再喷出前可以在混合腔中进行混合,再由喷孔喷出,这样喷出的液体就是已经被混合好的,方便使用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混合原材料所使用的时间,增大了工作效率。

2、本发明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在喷头内部设置有液相入口和气相入口,不仅可以将液体混合喷出,还能够吸入气体进行混合,然后再喷出,功能较多,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喷嘴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喷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喷嘴上方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口;2、保护圈;3、喷头;31、液相入口;32、气相入口;33、喷头底座;34、拆卸底座;35、压紧螺母;36、初级导流片;37、喷头管;38、次级导流片;39、混合腔;40、撞击件;41、喷孔;42、保护外管;4、第一接柱;5、第一保护螺圈;6、第二接柱;7、第二保护螺圈;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以喷射混合物的喷嘴,包括喷口1和保护圈2,喷口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圈2,保护圈2的底部连接有喷头3,喷头3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接柱4,第一接柱4的底部外圈连接有第一保护螺圈5,第一保护螺圈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接柱6,第二接柱6的底部外圈连接有第二保护螺圈7,第二保护螺圈7的底部连接有底座8。

为了喷头3能喷出混合物,且不会堵塞在喷头3内部,而造成部件损坏,本发明中,优选的,喷头3包括液相入口31、气相入口32、喷头底座33、拆卸底座34、压紧螺母35、初级导流片36、喷头管37、次级导流片38、混合腔39、撞击件40喷孔41和保护外管42,液相入口31的上方设置有气相入口32,气相入口32的右侧设置有喷头底座33,喷头底座33的右侧设置有拆卸底座34,拆卸底座34的右侧上部设置有压紧螺母35,拆卸底座34的下方设置有初级导流片36,初级导流片36的右侧设置有喷头管37,喷头管37的下方次级导流片38,次级导流片38的右侧和喷头管37的下方设置有混合腔39,混合腔39的右侧设置有撞击件40,撞击件40的上方和喷头管37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喷孔41,喷头3的内部表面是保护外管42。

为了整个喷嘴安装紧凑,使得每个部件接口密封,不会让喷嘴内部的混合物泄露,本发明中,优选的,喷头3和第一接柱4固定连接,且第一接柱4与底部的第二接柱6固定连接,第二接柱6与底部的底座8固定连接。

为了喷嘴的侧面受到保护,且各部件的接口不易损坏,本发明中,优选的,第一保护螺圈5保护第一接柱4和第二接柱6的连接口,第二保护螺圈7保护第二接柱6和底座8的连接口。

为了两个保护螺圈有足够的强度,不会轻易的损坏,从而保护各部件的接口处,本发明中,优选的,第一保护螺圈5和第二保护螺圈7使用30低碳素钢铸造,且有着高强度、抗氧化和防水的特性。

为了喷头3内部的零件不会被腐蚀和不会生锈,增加喷头3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中,优选的,喷头3内圈的保护外管42使用加有微量钛元素的不锈钢铸造,且保护外管42具有高强度、防腐蚀和防水的特性。

为了喷嘴能与外部金属管连接,使得混合物进入喷嘴并喷出,本发明中,优选的,底座8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底座8能通过螺纹的转动与外部金属管转动连接。

为了能够喷出混合物,且混合物内的一些颗粒部堵塞喷头3和喷孔41,本发明中,优选的,喷头3的直径为20mm,喷孔41的直径为4mm,有利于混合物的喷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安装好过后,首先把喷嘴连接到软管或金属管的一端,通过底座8上的螺纹与管子一端的连接器转动连接,并确认接口是否密封,然后用水泵或其他区加压设备加压,使得净水进入到喷嘴内,冲洗喷嘴内部,同时观察有无漏液现象,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以免工作过程中因为高强度的水压而导致喷嘴炸裂,当检查无误后即可正常使用,先把外部管子另一头放入需要喷洒的液体液面以下或者连接到密封气体的气体瓶出口处,外部开始加压,把液体或气体顶入底座8内,通过第二接柱6和第一接柱4进入喷头3,因为压力的原因液体进入液相入口31,气体进入气相入口32,再通过初级导流片36改变方向,进入到喷头管37中,再由次级导流片38导向,进入混合腔39,在混合腔39进行液体或气体的混合,再由两个喷孔41喷出,当喷嘴使用完毕后,再重复使用前的步骤,用净水冲洗喷嘴的内部,防止内部残留的杂质损坏喷嘴内部部件。该喷嘴具有防水、防腐蚀和高强度的特性,存放在常温条件下的容器中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