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2697发布日期:2018-10-19 20:0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过滤材料处理流程,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过滤材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装置中都涉及到气体和液体的过滤,过滤装置的核心是过滤介质例如过滤袋。过滤袋是过滤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过滤袋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过滤效果,过滤袋材质包括尼龙,聚丙烯、聚酯(pet)、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过滤袋材质多样、规格齐全。可以针对性的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过滤袋被称为过滤器的心脏,这是因为过滤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过滤效果。纺织材料作为过滤介质可广泛用于气体、液体、食品制造和其他工业生产中的过滤。

粉尘过滤袋是过滤袋中的重要一种,应用于如电厂、钢厂、水泥厂、化工等行业,粉尘过滤袋所使用的原材料有多种纤维:涤纶、玻璃纤维、pps(聚苯硫醚)、ptfe、芳纶等,使用的化工原料包括四氟乳液、丙烯酸树脂乳液、硅油乳液等。过滤用纺织品主要有机织布、针织布和非织造布。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简称非织造布或无纺布)过滤材料中杂乱分布的纤维使载体相在流过过滤材料的纤维曲径式系统时可加强分散效果,使欲分离的粒子悬浮相有更多的机会与单纤维碰撞和粘附。

为了提高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性能,现有技术往往是对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进行浸渍、覆膜或涂层处理,但这样的处理都存在着使毡布透气陡降的共同缺陷,例如浸渍工艺,其浸渍中固形物随乳液中挥发性液体蒸发,既在其纤维表面形成保护膜对其纤维起保护作用,同时亦对滤料毡布间孔隙粘连严重影响毡布透气量或透气度;又如覆膜工艺,其使用的胶粘剂既将ptfe膜与滤料粘连,同时亦将膜原有的孔隙大量粘合也严重影响其透气度;再如涂层工艺,无论是辊涂、刮涂、喷涂都是在滤料迎层面增加表面过滤功能和抗化功能,直接烘干定型后其透气度亦大幅度下降。

因此,有必要改进无纺非织滤袋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

优选的,停止送风之后,还包括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

优选的,所述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之后,所述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包括: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包括: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面积及/或孔隙粘连程度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停止送风之后,所述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包括: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并且,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

优选的,所述预定距离与所述固化状态成反比。

优选的,所述吹风口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目标面相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时,还执行步骤:将所述目标面相对于所述吹风口做预设的相对运动。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在确定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需要进行处理时,先控制吹风口的位置到适合吹风的距离,然后按预设风力送风,从而能够在整理工艺固形物固化前较好地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正面进行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从而提升滤料毡布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对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这样,本发明在确定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需要进行处理时,先控制吹风口的位置到适合吹风的距离,然后按预设风力送风,从而能够在整理工艺固形物固化前较好地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正面进行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从而提升滤料毡布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对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是则返回执行所述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否则停止送风。优选的,所述停止送风之后,所述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是则返回执行所述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否则停止送风,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较好的,所述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包括: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整体移动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到下一处理对象处或者将吹风装置移动到下一处理对象处,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实现多对象处理。

较好的,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目标面的面积或幅宽,设置吹风装置;这样,可以按面积或幅宽一次性地对所述目标面进行吹风处理,亦可称为正吹风处理。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根据所述目标面的面积或幅宽,设置吹风装置,然后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其余实施例的各种组合方式以此类推。

优选的,停止送风之后,还包括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优选的,所述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之后,所述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对象,是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包括: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包括: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面积及/或孔隙粘连程度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面的孔隙面积及/或孔隙粘连程度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

较好的,所述预设风力为根据预设时间风力曲线所对应时间而输出的风力。例如,所述预设时间风力曲线为下行抛物线;例如,所述预设时间风力曲线中的风力为初始风力与时间或其修正值的商值。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风力曲线为若干段线段、抛物线或弧线的组合。这样,可以根据经验情况设计所述预设时间风力曲线,或者可以根据模拟测试设计所述预设时间风力曲线然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修改。

优选的,所述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包括: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并且,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复位。其余实施例的各种组合方式以此类推。

优选的,所述预定距离与所述固化状态成反比。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且所述预定距离与所述固化状态成反比;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且所述预定距离与所述固化状态成反比;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其余实施例的各种组合方式以此类推。

优选的,所述吹风口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目标面相垂直设置。这样,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的风向正对着所述目标面。例如,所述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包括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并且控制所述吹风口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目标面相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时,还执行步骤:将所述目标面相对于所述吹风口做预设的相对运动。较好的,预设的相对运动包括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及/或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较好的,预设的相对运动包括按预设步长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及/或左右移动若干步。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将所述目标面相对于所述吹风口做预设的相对运动,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例如,一种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面的孔隙状况判断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是则确定所述目标面的固化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将吹风装置的吹风口移动到所述目标面的正前方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根据所述固化状态而设置且所述预定距离与所述固化状态成反比;按预设风力送风进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将所述目标面相对于所述吹风口做预设的相对运动,判断所述目标面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处理,否则停止送风。其余实施例的各种组合方式以此类推。

较好的,所述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采用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实现。例如,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包括送风装置、进风管道与吹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吹风装置的进风口;所述吹风装置开设有多个吹风口。优选的,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还包括机架,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吹风装置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较好的,所述进风管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或者,所述进风管道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这样,可以将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整体设置,便于移动。较好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轮子,这样更有利于移动工作。

优选的,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较好的,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并根据所述距离控制所述送风装置的功率,即根据所述距离控制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量。较好的,各所述吹风口排列为与所述目标面向平行的一直线,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的各所述吹风口所排列直线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例如,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还包括机架,所述检测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吹风装置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较好的,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升降杆及与其连接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吹风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上下升降杆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上下升降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吹风装置上下移动,这样可以在上下方向调整所述吹风装置的位置。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并根据所述距离控制所述升降驱动电机以上下调整所述吹风装置的位置。较好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前后平移杆及与其连接的前后驱动电机,所述前后平移杆固定设置于所述上下升降杆上,所述吹风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前后平移杆上,所述前后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前后平移杆驱动连接或者所述前后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上下升降杆上并与所述前后平移杆驱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吹风装置上下移动及/或前后移动;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位置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及所述前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位置,并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及/或所述前后驱动电机以上下及/或前后调整所述吹风装置的位置。较好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左右平移杆及与其连接的左右驱动电机,所述左右平移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前后平移杆上,所述吹风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左右平移杆上,所述左右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左右平移杆驱动连接或者所述左右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前后平移杆上并与所述左右平移杆驱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吹风装置上下移动及/或前后及/或左右移动;所述无纺非织造滤袋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位置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前后驱动电机及所述左右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位置,并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及/或所述前后驱动电机及/或所述左右驱动电机以上下及/或前后及/或左右调整所述吹风装置的位置。这样,可以根据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来移动所述吹风装置,从而获得符合预定目标的吹风效果。

较好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启动装置,所述启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及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并根据所述距离控制所述启动装置启动所述送风装置;这样,可以将检测与送风进行联动,当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较远时无需运行所述送风装置,当所述吹风装置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距离靠近到一定程度时才自动启动所述送风装置。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与各所述吹风口的总吹风面积相等。或者,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各所述吹风口的总吹风面积。这样,可以确保各所述吹风口的输出风压。优选的,所述多个吹风口排列为线形。优选的,所述多个吹风口排列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弧线形。较好的,所述多个吹风口排列为至少二直线形及或至少一弧线形的组合。较好的,所述多个吹风口排列为一直线形、一弧线形与另一直线形的组合。这样,可以设计得到各种不同吹风口的风力输出线形。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为矩形。优选的,所述多个吹风口排列为直线形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实现进风口直吹吹风口的输出效果。

较好的,所述吹风装置具有吹风管,吹风管开设有进风口和多个吹风口;例如,所述进风口为矩形。优选的,所述多个吹风口排列为直线形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较好的,吹风管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该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连接送风装置,吹风管的另一端封闭设置,吹风管上开设有多个吹风口,即吹风管的壁部开设有多个吹风口。较好的,吹风管包括内吹风管与外吹风管。

较好的,吹风装置包括内吹风管与外吹风管;所述外吹风管同轴套置于所述内吹风管上;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内吹风管的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连接送风装置,即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吹风装置的所述内吹风管的进风口,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一端,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二端封闭设置;所述内吹风管与所述外吹风管上开设有多个吹风口。优选的,所述吹风口包括内吹风口与外吹风口,所述内吹风管设置多个所述内吹风口,所述外吹风管设置多个所述外吹风口。较好的,多个所述内吹风口与多个所述外吹风口均朝向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优选的,所述内吹风管于其周面轴向设置多个所述内吹风口,所述外吹风管于其周面轴向设置多个所述外吹风口。较好的,多个所述内吹风口排列为第一直线形,较好的,多个所述外吹风口排列为第二直线形,较好的,第一直线形与第二直线形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控制全部吹风口,包括内吹风口与外吹风口,所吹出的风大体上是一个方向,配合吹风距离能够促使滤料毡布上残留的挥发性液体蒸发,从而能够消除孔隙的粘连状态以迅速恢复原有的孔隙。较好的,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与各所述吹风口的总吹风面积相等。或者,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各所述吹风口的总吹风面积。这样,可以确保各所述吹风口的输出风压。

优选的,所述吹风口为圆形口,例如,所述内吹风口与所述外吹风口均为圆形口。较好的,所述内吹风口与所述外吹风口均为圆台形口,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外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大于其于外吹风管的外侧的直径,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内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大于其于内吹风管的外侧的直径,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小的吹风道且形成较大的风压。较好的,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与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具有相同大小的顶面,即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内吹风管的外侧的直径与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外吹风管的外侧的直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的底面小于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的底面,即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内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外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这样,在试用实施中有利于风力输送到所述外吹风管且确保外吹风口的风力输出。较好的,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内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为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外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的50%~80%;例如,所述内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内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为所述外吹风口的圆台形口于外吹风管的内侧的直径的61.8%,黄金分割比例在本实施例中具有较好的分配风力的作用。

较好的,所述吹风口朝向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优选的,所述内吹风管在靠近其第二端处设置多个所述内吹风口。较好的,所述内吹风管在靠近其第二端处设置多个朝向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所述内吹风口。在使用时,将所述吹风装置正对需要处理的无纺非织造滤料例如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目标面,从正面进行吹风处理,使其风向正对着浸渍、覆膜或涂层处理的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目标面,包括浸渍处理的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迎向的法面、覆膜处理的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覆膜面、涂层处理的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涂层面等,能够有效地避免孔隙大量粘合,从而提升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的透气度和目标产品的合规率。较好的,所述吹风口朝向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且与所述目标面的间距为0.5~10mm,即,吹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浸渍滤料的迎尘面或涂层滤料的涂层面、覆膜滤料的覆膜面的间距为0.5~10mm。较好的,所述吹风装置的长度,例如所述外吹风管同轴套置于所述内吹风管上之后内吹风管与外吹风管的总长度,大于所述目标面的幅宽;例如,所述吹风装置的各所述吹风口的总长度,即所述吹风装置的两端的吹风口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面的幅宽减去1~4毫米,这样,在使用时能够较妥切地进行正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达到较好的粘滞效果,粘连的孔隙能够较完善地恢复,从而提升滤料毡布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

较好的,所述内吹风口与所述外吹风口均包括圆台形螺旋结构,所述圆台形螺旋结构包括相连通的圆柱形风道、螺旋形风道与圆台形风道,螺旋形风道的形状类似于圆锥形压缩弹簧的形状,所述圆柱形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吹风装置的内部连通,所述圆柱形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螺旋形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圆台形风道的具有较大直径的底端连通,所述圆台形风道的具有较大直径的顶端用于输出风力,所述圆柱形风道的直径、所述螺旋形风道的螺旋线径与所述圆台形风道的底端的直径相等设置。这样,所述内吹风管与所述外吹风管内部的风力在各个圆台形螺旋结构中顺序通过圆柱形风道、螺旋形风道及圆台形风道后输出时会在微观层面上形成一定规模的旋风效果,有利于在同等进风量的前提下提升正吹风处理效率约10%~15%,从而快速地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

较好的,相对于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的距离越远位置的吹风口之间的间距,比相对于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的距离越近位置的吹风口之间的间距小,这样,越靠近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的吹风口的数量越少,有利于均匀分配输出风力。优选的,所述内吹风管各个位置的所述内吹风口的数量与所述内吹风口到所述外吹风管的距离成反比。这样,所述内吹风管越靠近外吹风管的位置的内吹风口的数量越多,所述内吹风管越靠近进风管道的位置的内吹风口的数量越少。优选的,所述内吹风管各个位置的所述内吹风口的通风面积与所述内吹风口到所述外吹风管的距离成反比。例如,所述内吹风管某一位置处的内吹风口的通风面积,与所述内吹风口到所述外吹风管的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所述内吹风管距离所述外吹风管越远的内吹风口的通风面积越小;较好的,所述内吹风管某一位置处的若干个内吹风口的通风面积之和,与该位置到所述外吹风管的距离成反比。这样,可以确保风力能够合理分配到所述外吹风管,不至于在所述内吹风管就全部或者大部分吹出从而导致所述外吹风管的吹风口缺乏出风量,由此影响正吹风处理效果。

优选的,多个所述内吹风口排列为至少二圆环形,多个所述外吹风口排列为至少三圆环形,较好的,多个所述内吹风口排列为至少二圆环形,多个所述外吹风口排列为至少三圆环形,多个所述内吹风口所排列的圆环形靠近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二端,多个所述外吹风口所排列的圆环形之间的间距形成等比数列且靠近所述内吹风管的圆环形之间的间距最小。这样,可以通过滚动式的旋转而实现面出风效果,特别适合处理大面积的浸渍工艺、覆膜工艺或涂层工艺处理后的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

优选的,所述外吹风管的直径为所述内吹风管的直径的1.8~2.2倍。例如,所述外吹风管的直径为所述内吹风管的直径的2倍。较好的,所述内吹风管为圆筒形,所述外吹风管具有圆台形状,所述外吹风管最小端即第一端的直径为所述内吹风管的直径的1.8倍,所述外吹风管最大端即第二端的直径为所述内吹风管的直径的2.2倍。较好的,所述内吹风管为圆筒形,所述外吹风管亦为圆筒形,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二端采用过渡件连接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一端;例如,所述过渡件具有圆台形状。这样的外吹风管能够更好地实现风力分配,使得送风装置通过进风管道输送到所述吹风装置的风量在外吹风管的末端即第二端也具有较大的风压,从而确保所述外吹风管末端的吹风口的风力输出,由此可以更好地达成对于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进行浸渍、覆膜或涂层处理后的正吹风处理效果。一个实施例是,外吹风管的直径为60~80mm,内吹风管的直径为30~40mm,例如,外吹风口的宽度为0.8~1.2mm,内吹风口的宽度为1mm~1cm;例如,外吹风口的宽度为1mm,内吹风口的宽度为1mm。

较好的,所述吹风装置包括至少二吹风筒体,每一所述吹风筒体通过进风管道连接送风装置;每一所述吹风筒体包括内吹风管与外吹风管;所述外吹风管同轴套置于所述内吹风管上;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一端通过进风管道连接送风装置,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一端,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二端封闭设置;所述内吹风管与所述外吹风管上开设有多个吹风口;各所述吹风筒体的轴向相平行设置且各所述吹风筒体的吹风口的风力输出方向相同,即各所述吹风筒体的吹风口均朝向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这样,所述吹风装置能够更好地实现风力分配,实现面出风效果,特别适合处理大面积的浸渍工艺、覆膜工艺或涂层工艺处理后的无纺非织造滤料毡布。

较好的,所述内吹风管的管壁还开设有线形进风槽,所述吹风装置于所述内吹风管上还设有进风板管结构,所述进风板管结构的一端为圆柱形,通过进风管道连接送风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一端及/或所述进风板管结构可通过多根进风管道连接一送风装置,亦可通过多根进风管道连接多个送风装置,所述进风板管结构的另一端为与所述线形进风槽相匹配的线槽形,用于输出风力到所述线形进风槽并通过所述线形进风槽向所述内吹风管实现侧向进风效果;例如,所述进风板管结构呈扁平的漏斗形状。较好的,所述进风板管结构与所述内吹风管一体成型设置。这样,能够形成更为均匀的进风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所述内吹风管与所述外吹风管上的各吹风口的风力输出。

较好的,所述内吹风管的内部还设有主风道与若干分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从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直通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二端,通过主风道与若干分支风道的设计,可以合理分配输出的风力。较好的,所述主风道为圆柱形;或者所述主风道为圆台形,圆台形的主风道靠近所述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的底面具有较大的直径,圆台形的主风道靠近所述外吹风管的第二端的顶面具有较小的直径。较好的,所述分支风道为圆柱形,且相对于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的距离越远位置的分支风道的直径越大。或者,所述分支风道为圆台形,圆台形的分支风道靠近主风道的底面具有较大的直径。或者,所述分支风道为螺旋形,相对于内吹风管的第一端的距离越远位置的螺旋形的分支风道的螺距越大,即螺旋的旋数越少。这样的设计,都有助于合理分配风力,使得风力输出均匀,不至于部分大部分小或者忽大忽小,从而使得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能够快速、高效且均匀地实现正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从而提升滤料毡布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是,在毡布后处理浸渍过程中,在整理工艺固形物固化前,采用专用的吹风装置,亦可称为正吹风导管装置,吹风装置包含外吹风管和内吹风管,外吹风管同轴地套置于内吹风管上,外吹风管和内吹风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外吹风与内吹风管之间封闭,内吹风管该端作为进风口;在外吹风管周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外吹风口,在内吹风口周面上对应于外吹风口的另一侧开设有内吹风口。风向正对着浸渍毡布的迎法面或涂层毡布的涂层面,进行正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从而提升滤料毡布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提升透气量,再经烘干处理,制得毡布成品。

例如,一种无纺非织造滤料后处理工艺,无纺非织造滤料在浸溃或覆膜、涂层处理后,在整理工艺固形物固化前,采用专用的吹风装置进行正吹风处理,例如以0.1~0.15mpa风力,风向正对着浸渍滤料的迎尘面或涂层滤料的涂层面、覆膜滤料的覆膜面进行正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从而提升滤料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再经烘干处理,制得最终的滤料。其中烘干处理可采用常规操作;正吹风处理以粘连的孔隙恢复为准。

各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扇或风机等,可以自制也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获得。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无纺非织滤袋处理方法,在确定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需要进行处理时,先控制吹风口的位置到适合吹风的距离,然后按预设风力送风,从而能够在整理工艺固形物固化前较好地从具有无纺非织造滤料的目标面的正面进行吹风处理,使即将固化的固形物粘滞,粘连的孔隙恢复,从而提升滤料毡布后整理工艺的透气度,对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