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温控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2101发布日期:2018-10-19 20:0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产品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温控试验箱。



背景技术:

当一件产品生产完成后,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都会进行可靠性试验,用以暴露产品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故障原因、失效模式的分析,为产品后期的改进、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传统的可靠性实验是实验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是随时都能满足用户提出的任何要求,这是传统的可靠性实验满足不了的。因此,出现了可靠性强化实验,可靠性强化试验是对受试产品施加单一或综合的环境应力(应力水平远超过正常使用环境),以快速激发产品潜在缺陷。

因此在可靠性强化实验中,需要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的把控。在传统的试验箱中,环境温度主要由气流循环装置制造,通过制冷机或者电热丝制造试验箱中所需要的温度,再通过风机将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吹入试验箱中,想成冷空气或热空气的循环(如图11所示),从而对试验箱的温度进行把控。但是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需要在真空下对产品进行试验,则设有抽气泵,将试验箱的气体抽出到外界,保持真空的状态。

但在真空状态下,试验箱中的热交换效果不好,难以维持产品试验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温度,将导致产品的性能测试结果不准确,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温控试验箱,该试验箱在真空条件下,能促进试验箱中的热交换,提高热交换效果,保证产品测试过程的环境温度恒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温控试验箱,包括温控密封箱,该温控密封箱连接有调温箱和气压调节装置,所述温控密封箱的箱体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箱体内壳、保温层和外箱壳,其关键在于:所述保温层中布置有外围式恒温管,所有所述外围式恒温管紧贴在所述箱体内壳上。

采用上述方案,将外围式恒温管布置在保温层中,保温层能减少外围式恒温管的温度损耗,并将外围式恒温管紧贴在箱体内壳,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加快外围式恒温管与试验箱内部的热交换,保证试验箱中温度恒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温控密封箱的一个侧壁上安装有箱门,所述外围式恒温管呈s型均匀分布在所述温控密封箱另外五个箱面的箱体内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式恒温管通过导热硅脂粘接在所述温控密封箱的箱体内壳上,并通过管卡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在安装有箱门的侧壁上安装外围式恒温管,是为了方便开箱门,放置或取出试验的产品;导热硅脂既能使外围式恒温管粘贴在温控密封箱的箱体内壳上,还能使用其导热性能,促进外围式恒温管与温控密封箱箱体内部的热交换。

进一步地,在所述温控密封箱内两个相对的侧壁上都开有支管过孔,靠近该支管过孔的外围式恒温管上安装有三通管,该三通管的第一管口、第二管口串接在所述外围式恒温管中,第三管口经所述支管过孔伸入所述温控密封箱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温控密封箱的内部还设有内置式恒温管,所述内置式恒温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三管口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温控密封箱上的三通管将外围式恒温管与内置式恒温管连通,内置式恒温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对的三通管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上安装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上设有连接头,所述内置式恒温管通过该连接头与所述三通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阀可以控制三通管的第三管口是否连通,当不需要使用第三管口时,关闭控制阀;同时在连接头设置在控制阀的后端,连接头可使三通与内置式恒温管可拆卸连接,方便随时更换内置式恒温管的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管帽,所述管帽安装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上;

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直管,该直管将两个相对的三通管第三管口直线连通;

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往所述温控密封箱的顶部凸出,突出部分靠近温控密封箱的顶部;

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s型管,所述s型管的上凸部分靠近所述温控密封箱的顶部,其下凸部分靠近所述温控密封箱的底部;

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往所述箱门方向凸出,靠近所述箱门部分呈s型分布,所有呈s型分布的内置式恒温管在同一个平面上,该平面平行于所述箱门;

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平行且靠近所述箱门,所述内置式恒温管往所述箱门方向凸出,并连接所述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平行设有n个热交换细管,所有热交换细管两端分别与温控密封箱两侧壁上的所述第三管口相通;

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s型横向安装在所述温控密封箱的中部,所述内置式恒温管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置物台。

采用上述方案,内置式恒温管可设置成多种类型,根据所需试验的产品大小,随时变换内置式恒温管的样式,以达到最好的温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式恒温管和内置式恒温管都由升温管和降温管组成,所述升温管与降温管并排设置,所述升温管连接高温源,所述降温管连接低温源。

采用上述方案,可将外围式恒温管和内置式恒温管都设置成升温管和降温管,升温管连通高温源对密封箱进行升温,降温管连通低温源对密封箱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设有抽气泵,该抽气泵的抽气口连通所述温控密封箱,抽气泵的排气口连通外界。

采用上述方案,抽气泵用于抽取密封箱内的空气,使密封箱达到真空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在保温层中设置外围式恒温管,紧贴温控密封箱,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加快外围式恒温管与试验箱箱体内壳的热交换,利用箱体内壳的热辐射效果,保证了试验箱中温度恒定;(2)在温控密封箱内部还设有内置式恒温管,当用于试验的产品较小时,可使外围式恒温管与内置式恒温管结合,明显增强了恒温管与试验箱的热交换效果。(3)由于箱门需要经常开合,不宜在试验箱的箱门一侧设置外围式恒温管,因此可将内置式恒温管设置在箱门一侧,由此保证试验箱箱体内壳的六个面都具有恒温管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外围式恒温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1;

图3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2;

图4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3;

图5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4;

图6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5;

图7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5的侧视图;

图8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6;

图9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6的侧视图;

图10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7;

图11为内置式恒温管的实施例7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内部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真空温控试验箱,包括温控密封箱1,该温控密封箱1连接有调温箱2和气压调节装置,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箱体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箱体内壳、保温层4和外箱壳5,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一个侧壁上安装有箱门10,所述保温层4中布置有外围式恒温管,所有所述外围式恒温管紧贴在所述箱体内壳上;所述外围式恒温管呈s型均匀分布在所述温控密封箱1另外五个箱面的箱体内壳上;所述外围式恒温管通过导热硅脂粘接在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内箱壁上,并通过管卡固定。

如图2所示,在所述温控密封箱1内两个相对的侧壁上都开有支管过孔,靠近该支管过孔的外围式恒温管上安装有三通管,该三通管的第一管口、第二管口串接在所述外围式恒温管中,第三管口经所述支管过孔伸入所述温控密封箱1内;在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内部还设有内置式恒温管,所述内置式恒温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三管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上安装有控制阀34;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上设有连接头33,所述内置式恒温管通过该连接头33与所述三通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33设置在所述控制阀34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管过孔和箱门10上都设有密封圈,以确保温控密封箱内部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如图1-9所示,所述外围式恒温管和内置式恒温管都由升温管31和降温管32组成,所述升温管31与降温管32并排设置,所述升温管31连接高温源,所述降温管32连接低温源;

或外围式恒温管与内置式恒温管都只有一条管道,该管道同时连接高温源和低温源,根据温控密封箱1的需求,随时进行源的切换。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调温箱2开有送风口12和回风口13,该送风口12和回风口13分别与温控密封箱1连通,在所述调温箱2的送风口12和回风口13之间设置有隔板20,该隔板20将所述调温箱2分隔成回风区21和送风区22;所述送风区22内设置有风机23,该风机23的出风口正对所述送风口12,风机23的进风口正对所述隔板20上的通风口,该通风口处设置有加热器24,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回风区21和送风区22,所述送风区22内设置有制冷器25,该制冷器25位于所述通风口的下方。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设有抽气泵26,该抽气泵26的抽气口连通所述温控密封箱1,抽气泵26的排气口连通外界。

如图2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管帽,所述管帽安装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上;

以下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直管,该直管将两个相对的三通管第三管口直线连通;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往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顶部凸出,突出部分靠近温控密封箱1的顶部;

实施例4:如图5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s型管,所述s型管的上凸部分靠近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顶部,其下凸部分靠近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底部;

实施例5:如图6、图7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往所述箱门10方向凸出,靠近所述箱门10部分呈s型分布,所有呈s型分布的内置式恒温管在同一个平面上,该平面平行于所述箱门10;

实施例6:如图8、图9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设有导热板35,所述导热板35平行且靠近所述箱门10,所述内置式恒温管往所述箱门10方向凸出,并连接所述导热板35,所述导热板35上平行设有n个热交换细管,所有热交换细管两端分别与温控密封箱1两侧壁上的所述第三管口相通;

实施例7: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内置式恒温管或为s型横向安装在所述温控密封箱1的中部,所述内置式恒温管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置物台36。置物台36与内置式恒温管之间保持有较高热传导率和冷传导率。提高置物台36与测试对象之间的热传递效果。作为优选,置物台36焊接在内置式恒温管的上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