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182发布日期:2019-02-01 19:3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促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大大增加,因此对垃圾进行发酵的工作不可或缺,垃圾发酵后产生的污水量也与日俱增。发酵后产生的污水中具有复杂成分,有机污染物、氨氮、重金属含量大,色度高,恶臭等特点,如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现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方式主要有浓缩法、气浮法和反渗透法。

但上述方式存在笨重、安装复杂、处理效率较低等缺陷。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移动方便,安装维护简单,处理效率高的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包括:固定座1,二级沉淀池2,搅拌电机3,控制器4,一级沉淀池5,一级沉淀池液位计6,缓冲箱7,连接8,水泵9,装置支撑机构10,预处理装置11;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二级沉淀池2和一级沉淀池5,一级沉淀池5结构为立方体,二级沉淀池2结构为圆柱体,二级沉淀池2和一级沉淀池5管道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5内壁布置有一级沉淀池液位计6;所述控制器4固定于固定座1顶部一侧;所述搅拌电机3位于二级沉淀池2顶部中心,搅拌电机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控制相连;所述缓冲箱7置于一级沉淀池5一侧,其中缓冲箱7一端设有连接管8,连接管8与缓冲箱7贯通;所述水泵9位于一级沉淀池5和缓冲箱7之间,其中水泵9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箱7贯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沉淀池5贯通;所述装置支撑机构10位于固定座1底部;所述预处理装置11与连接管8贯通。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二级沉淀池2结构的说明。所述二级沉淀池2包括:分离器2-1,分离器立轴2-2,二级沉淀池液位计2-3,支撑板2-4,颗粒物检测器2-5,二级沉淀池进水管2-6,二级沉淀池出水管2-7,沉积物收集箱2-8,沉渣池2-9,沉渣排管2-10;

所述分离器2-1顶部中心设有分离器立轴2-2,分离器立轴2-2上置有支撑板2-4,其中分离器立轴2-2通过支撑板2-4与分离器2-1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液位计2-3位于分离器2-1顶部内壁上;所述颗粒物检测器2-5位于分离器2-1中部内壁上;所述二级沉淀池进水管2-6一端与一级沉淀池5连通,二级沉淀池进水管2-6另一端从二级沉淀池2底部进入;所述二级沉淀池出水管2-7其中一端深入二级沉淀池2内部,其入口端面通过浮球将二级沉淀池2表面水引出;所述沉积物收集箱2-8位于二级沉淀池2底部外围;所述沉渣池2-9位于分离器2-1下部,两者贯通;所述沉渣排管2-10位于沉渣池2-9底部,两者贯通;所述二级沉淀池液位计2-3和颗粒物检测器2-5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控制相连。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分离器立轴2-2结构的说明。所述分离器立轴2-2包括:刮泥板2-2-1,联轴器2-2-2,转轴2-2-3,旋转叶片2-2-4,刮泥板加强筋2-2-5;所述转轴2-2-3底端设有刮泥板2-2-1,刮泥板2-2-1顶端设有联轴器2-2-2,刮泥板2-2-1通过联轴器2-2-2与转轴2-2-3同轴转动,其中刮泥板2-2-1上设有刮泥板加强筋2-2-5,刮泥板加强筋2-2-5数量为2个;所述旋转叶片2-2-4位于转轴2-2-3上,旋转叶片2-2-4与转轴2-2-3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沉渣池2-9结构的说明。所述沉渣池2-9包括: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离心锥体2-9-2,沉渣池传动齿轮2-9-3,防水电机2-9-4,沉渣搅拌装置2-9-5,搅拌轴反推装置2-9-6;所述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设于离心锥体2-9-2外壁表面,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与离心锥体2-9-2贯通,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的数量不少于16个,每侧相邻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呈等距分布;所述离心锥体2-9-2为沉渣池2-9内部的中空结构,离心锥体2-9-2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所述搅拌轴反推装置2-9-6位于离心锥体2-9-2内部下端,搅拌轴反推装置2-9-6的直径为10cm~20cm;所述沉渣搅拌装置2-9-5位于离心锥体2-9-2内部,沉渣搅拌装置2-9-5的直径为20cm~30cm,沉渣搅拌装置2-9-5与沉渣搅拌装置2-9-5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沉渣池传动齿轮2-9-3位于离心锥体2-9-2一侧且两者啮合连接,沉渣池传动齿轮2-9-3的数量为2个,相邻沉渣池传动齿轮2-9-3之间水平啮合连接;所述防水电机2-9-4垂直设于沉渣池传动齿轮2-9-3上部,防水电机2-9-4与沉渣池传动齿轮2-9-3转动连接,防水电机2-9-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结构的说明。所述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包括: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伸缩支架2-9-1-2,多孔调节板2-9-1-3,调节孔2-9-1-4,调节板支架2-9-1-5,启闭装置支架2-9-1-6,出水孔道2-9-1-7,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密封圆板2-9-1-9,圆板调节臂2-9-1-10,伸缩支架调节旋钮2-9-1-11;所述圆板调节臂2-9-1-10的一端与密封圆板2-9-1-9固定连接,圆板调节臂2-9-1-10的另一端与调节板支架2-9-1-5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圆板2-9-1-9位于出水孔道2-9-1-7内部,密封圆板2-9-1-9的数量为2个,相邻密封圆板2-9-1-9之间通过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固定连接;所述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的数量为6个,相邻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之间等距分布;所述出水孔道2-9-1-7为直径3cm~5cm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启闭装置支架2-9-1-6位于圆板调节臂2-9-1-10上端,启闭装置支架2-9-1-6与圆板调节臂2-9-1-10上的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支架2-9-1-5固定连接于圆板调节臂2-9-1-10下端,调节板支架2-9-1-5与圆板调节臂2-9-1-10之间的夹角为45°~60°,两者以圆板调节臂2-9-1-10上的中心轴为旋转轴前后摆动;所述多孔调节板2-9-1-3位于调节板支架2-9-1-5下部,多孔调节板2-9-1-3与调节板支架2-9-1-5通过调节孔2-9-1-4连接;所述调节孔2-9-1-4设于调节板2-9-1-3上,调节孔2-9-1-4为不均匀分布且形状大小各异的中空结构,调节孔2-9-1-4的数量不少于7个;所述伸缩支架2-9-1-2连接在多孔调节板2-9-1-3下端,伸缩支架2-9-1-2通过伸缩支架调节旋钮2-9-1-11实现上升及下降,伸缩支架2-9-1-2的底部与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支架调节旋钮2-9-1-11位于多孔调节板2-9-1-3上。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结构的说明。所述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包括:平衡配重物2-9-1-1-1,销钉调节旋钮2-9-1-1-2,固定横杆2-9-1-1-3,固定环加热器2-9-1-1-4,锁紧销钉2-9-1-1-5,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销钉套管2-9-1-1-7,固定环2-9-1-1-8;所述固定横杆2-9-1-1-3穿过固定环2-9-1-1-8内部并与固定环2-9-1-1-8中心垂直,固定横杆2-9-1-1-3的直径小于固定环2-9-1-1-8的直径;所述固定环2-9-1-1-8为直径15cm~25cm的可伸缩装置,固定环2-9-1-1-8内侧套有固定环加热器2-9-1-1-4;所述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设于固定环2-9-1-1-8外壁一侧,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上设有固定环2-9-1-1-8断接口,断接口同侧的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与固定环2-9-1-1-8固定连接;所述销钉套管2-9-1-1-7设于固定环2-9-1-1-8上,两者固定连接,销钉套管2-9-1-1-7的数量为3个,每个销钉套管2-9-1-1-7呈等距分布,相邻销钉套管2-9-1-1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销钉调节旋钮2-9-1-1-2位于销钉套管2-9-1-1-7顶端,两者转动连接;所述锁紧销钉2-9-1-1-5设于销钉套管2-9-1-1-7底端,销钉套管2-9-1-1-7通过锁紧销钉2-9-1-1-5对固定横杆2-9-1-1-3进行固定;所述平衡配重物2-9-1-1-1布置于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底部,平衡配重物2-9-1-1-1与固定环2-9-1-1-8通过立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搅拌轴反推装置2-9-6结构的说明。所述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包括:制冷液回收罐2-9-6-1,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反推轴承2-9-6-3,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制冷液释放孔2-9-6-5,制冷液回流通道2-9-6-6,反推装置制冷液出口2-9-6-7;所述反推轴承2-9-6-3设于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内部中心处,反推轴承2-9-6-3上部设有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反推轴承2-9-6-3下部设有制冷液回收罐2-9-6-1;所述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及其外部的立柱与反推轴承2-9-6-3同轴转动连接,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与立柱之间形成制冷液回流通道2-9-6-6,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上端封闭;所述制冷液回流通道2-9-6-6穿过反推轴承2-9-6-3内部与制冷液回收罐2-9-6-1贯通;所述制冷液释放孔2-9-6-5位于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外壁上端,制冷液释放孔2-9-6-5的数量不少于6个,相邻制冷液释放孔2-9-6-5呈等距分布;所述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位于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下部,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一端与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无缝贯通,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另一端穿过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外壁与外部的制冷罐连通;所述反推装置制冷液出口2-9-6-7从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外壁一侧插入,并与制冷液回收罐2-9-6-1底部贯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装置支撑机构10结构的说明。所述装置支撑机构10包括:机构升降电机10-1,齿轮传动装置10-2,连接块10-3,支撑臂滑道10-4,固定齿条10-5,升降齿轮10-6,支撑臂10-7,支撑机构基座10-8;所述支撑臂滑道10-4垂直位于支撑机构基座10-8上部,支撑臂滑道10-4的一侧布置有固定齿条10-5,支撑臂滑道10-4与固定齿条10-5平行且两者与支撑机构基座10-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10-7设在支撑臂滑道10-4上,支撑臂10-7与支撑臂滑道10-4滑动连接,支撑臂10-7为l型结构,支撑臂10-7的前端设有连接块10-3,支撑臂10-7与连接块10-3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10-2位于支撑臂10-7一侧,齿轮传动装置10-2两端布置有升降齿轮10-6,齿轮传动装置10-2与升降齿轮10-6滚动连接;所述升降齿轮10-6与固定齿条10-5啮合连接,升降齿轮10-6的数量为2个,相邻升降齿轮10-6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所述机构升降电机10-1位于齿轮传动装置10-2一侧,机构升降电机10-1与齿轮传动装置10-2传动连接,机构升降电机10-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相连。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预处理装置11结构的说明。所述预处理装置11包括:沉淀物排放管11-1,预处理装置支架11-2,沉淀物汇聚室11-3,反应室11-4,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待处理水进入管11-6,漂浮物打捞设备11-7,处理后水排放管11-8;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位于预处理装置支架11-2内部上端,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与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滑动连接;所述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固定连接在预处理装置支架11-2内壁上端,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的数量为4个;所述反应室11-4布置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下部,反应室11-4与预处理装置支架11-2固定连接;所述反应室11-4的一侧设有处理后水排放管11-8,反应室11-4与处理后水排放管11-8贯通连接,反应室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沉淀物汇聚室11-3位于反应室11-4下部且两者无缝贯通,沉淀物汇聚室11-3底部设有沉淀物排放管11-1,沉淀物汇聚室11-3与沉淀物排放管11-1贯通连接;所述待处理水进入管11-6位于整个预处理装置11上部。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反应室11-4结构的说明。所述反应室11-4包括:阻尼板11-4-1,阻尼网11-4-2,絮凝剂加注口11-4-3,反应室支护架11-4-4,溢流通道口11-4-5,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所述反应室支护架11-4-4为柱体中空结构,相邻竖直反应室支护架11-4-4之间形成反应室11-4外壁;所述溢流通道口11-4-5设于竖直反应室支护架11-4-4上端且与沉淀物排放管11-1贯通,溢流通道口11-4-5的数量为4个;所述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位于反应室11-4内部上端,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的数量为3个,相邻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之间等距分布,每个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呈m型;所述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通过支杆与外部电机连接;所述阻尼板11-4-1布置于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下端,阻尼板11-4-1两端与反应室11-4侧壁固定连接,阻尼板11-4-1的数量为4个,相邻阻尼板11-4-1呈等距分布;所述阻尼网11-4-2设于反应室11-4内部下端,阻尼网11-4-2两侧与反应室11-4侧壁固定连接,阻尼网11-4-2与阻尼板11-4-1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絮凝剂加注口11-4-3布置于反应室11-4内壁下端。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结构的说明。所述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包括:升降装置立杆11-5-1,气泵进气孔11-5-2,升降装置气泵11-5-3,升降装置气道11-5-4,立杆活塞11-5-5,升降装置缸体11-5-6,升降装置出气孔11-5-7;所述升降装置立杆11-5-1位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内部,升降装置立杆11-5-1的直径小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的直径,升降装置立杆11-5-1与升降装置缸体11-5-6之间形成升降装置气道11-5-4;所述立杆活塞11-5-5设于升降装置立杆11-5-1顶端,立杆活塞11-5-5与升降装置立杆11-5-1固定连接,立杆活塞11-5-5与升降装置缸体11-5-6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气泵进气孔11-5-2布置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下部,气泵进气孔11-5-2与升降装置气道11-5-4贯通,气泵进气孔11-5-2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气泵11-5-3;所述升降装置气泵11-5-3与气泵进气孔11-5-2贯通连接,升降装置气泵11-5-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出气孔11-5-7位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上部,升降装置出气孔11-5-7与升降装置缸体11-5-6内部贯通。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1-7结构的说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1-7包括:打捞网11-7-1,打捞臂转轴11-7-2,打捞臂11-7-3,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摇臂连杆11-7-5,摇臂11-7-6,打捞驱动电机11-7-7,凸滚轮11-7-8;所述凸滚轮11-7-8设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上端,凸滚轮11-7-8的一侧布置有打捞驱动电机11-7-7,凸滚轮11-7-8与打捞驱动电机11-7-7传动连接;所述摇臂11-7-6的一端与凸滚轮11-7-8不同轴转动连接,摇臂11-7-6的数量为两个,相邻摇臂11-7-6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摇臂连杆11-7-5一端连接在摇臂11-7-6下端,摇臂连杆11-7-5另一端与打捞臂转轴11-7-2转动连接;所述打捞臂转轴11-7-2布置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下部两侧,打捞臂转轴11-7-2通过固定装置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连接,每侧打捞臂转轴11-7-2上设有打捞臂11-7-3;所述打捞臂11-7-3与打捞臂转轴11-7-2转动连接,成对打捞臂11-7-3之间通过细杆固定连接;所述打捞网11-7-1为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下部两侧打捞臂11-7-3之间的连接装置;所述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固定在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上端,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与打捞网11-7-1连接,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结构的说明。所述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包括:网牵引索11-7-4-1,调节装置固定架11-7-4-2,绞盘11-7-4-3,装置冷却系统11-7-4-4,绞盘电机11-7-4-5,制冷压缩机11-7-4-6,绞盘张紧装置11-7-4-7,引导筒11-7-4-8;所述绞盘电机11-7-4-5位于整个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上端,绞盘电机11-7-4-5与绞盘11-7-4-3在同一轴线上,绞盘电机11-7-4-5与绞盘张紧装置11-7-4-7传动连接;所述装置冷却系统11-7-4-4设于绞盘电机11-7-4-5下部,装置冷却系统11-7-4-4与绞盘11-7-4-3转动连接;所述制冷压缩机11-7-4-6连接在装置冷却系统11-7-4-4底部一侧;所述绞盘张紧装置11-7-4-7位于绞盘11-7-4-3内部,绞盘张紧装置11-7-4-7与绞盘11-7-4-3贴合时两者转动连接;所述绞盘11-7-4-3为直径10cm~20cm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引导筒11-7-4-8固定连接在绞盘11-7-4-3底部,引导筒11-7-4-8上端设有调节装置固定架11-7-4-2,引导筒11-7-4-8下端设有网牵引索11-7-4-1,引导筒11-7-4-8为中空结构;所述调节装置固定架11-7-4-2与引导筒11-7-4-8固定连接;所述网牵引索11-7-4-1与打捞网11-7-1连接,网牵引索11-7-4-1通过引导筒11-7-4-8缠绕于绞盘11-7-4-3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该装置处理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效果理想,适用范围广,且内部设有搅拌刮泥板,避免了池内泥区死区以及底部沉泥排放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二级沉淀池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分离器立轴2-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沉渣池2-9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搅拌轴反推装置2-9-6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装置支撑机构10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述的预处理装置11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室11-4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漂浮物打捞设备11-7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刮泥板2-2-1抗疲劳强度增率与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掺量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发酵后的脱出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包括:固定座1,二级沉淀池2,搅拌电机3,控制器4,一级沉淀池5,一级沉淀池液位计6,缓冲箱7,连接8,水泵9,装置支撑机构10,预处理装置11;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二级沉淀池2和一级沉淀池5,一级沉淀池5结构为立方体,二级沉淀池2结构为圆柱体,二级沉淀池2和一级沉淀池5管道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5内壁布置有一级沉淀池液位计6;所述控制器4固定于固定座1顶部一侧;所述搅拌电机3位于二级沉淀池2顶部中心,搅拌电机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控制相连;所述缓冲箱7置于一级沉淀池5一侧,其中缓冲箱7一端设有连接管8,连接管8与缓冲箱7贯通;所述水泵9位于一级沉淀池5和缓冲箱7之间,其中水泵9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箱7贯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沉淀池5贯通;所述装置支撑机构10位于固定座1底部;所述预处理装置11与连接管8贯通。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二级沉淀池2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二级沉淀池2包括:分离器2-1,分离器立轴2-2,二级沉淀池液位计2-3,支撑板2-4,颗粒物检测器2-5,二级沉淀池进水管2-6,二级沉淀池出水管2-7,沉积物收集箱2-8,沉渣池2-9,沉渣排管2-10;所述分离器2-1顶部中心设有分离器立轴2-2,分离器立轴2-2上置有支撑板2-4,其中分离器立轴2-2通过支撑板2-4与分离器2-1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液位计2-3位于分离器2-1顶部内壁上;所述颗粒物检测器2-5位于分离器2-1中部内壁上;所述二级沉淀池进水管2-6一端与一级沉淀池5连通,二级沉淀池进水管2-6另一端从二级沉淀池2底部进入;所述二级沉淀池出水管2-7其中一端深入二级沉淀池2内部,其入口端面通过浮球将二级沉淀池2表面水引出;所述沉积物收集箱2-8位于二级沉淀池2底部外围;所述沉渣池2-9位于分离器2-1下部,两者贯通;所述沉渣排管2-10位于沉渣池2-9底部,两者贯通;所述二级沉淀池液位计2-3和颗粒物检测器2-5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控制相连;颗粒物检测器2-5为现有技术产品,ld-3c型微电脑激光颗粒物检测仪,由潍坊艾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分离器立轴2-2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分离器立轴2-2包括:刮泥板2-2-1,联轴器2-2-2,转轴2-2-3,旋转叶片2-2-4,刮泥板加强筋2-2-5;所述转轴2-2-3底端设有刮泥板2-2-1,刮泥板2-2-1顶端设有联轴器2-2-2,刮泥板2-2-1通过联轴器2-2-2与转轴2-2-3同轴转动,其中刮泥板2-2-1上设有刮泥板加强筋2-2-5,刮泥板加强筋2-2-5数量为2个;所述旋转叶片2-2-4位于转轴2-2-3上,旋转叶片2-2-4与转轴2-2-3焊接固定。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沉渣池2-9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沉渣池2-9包括: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离心锥体2-9-2,沉渣池传动齿轮2-9-3,防水电机2-9-4,沉渣搅拌装置2-9-5,搅拌轴反推装置2-9-6;所述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设于离心锥体2-9-2外壁表面,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与离心锥体2-9-2贯通,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的数量不少于16个,每侧相邻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呈等距分布;所述离心锥体2-9-2为沉渣池2-9内部的中空结构,离心锥体2-9-2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所述搅拌轴反推装置2-9-6位于离心锥体2-9-2内部下端,搅拌轴反推装置2-9-6的直径为10cm~20cm;所述沉渣搅拌装置2-9-5位于离心锥体2-9-2内部,沉渣搅拌装置2-9-5的直径为20cm~30cm,沉渣搅拌装置2-9-5与沉渣搅拌装置2-9-5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沉渣池传动齿轮2-9-3位于离心锥体2-9-2一侧且两者啮合连接,沉渣池传动齿轮2-9-3的数量为2个,相邻沉渣池传动齿轮2-9-3之间水平啮合连接;所述防水电机2-9-4垂直设于沉渣池传动齿轮2-9-3上部,防水电机2-9-4与沉渣池传动齿轮2-9-3转动连接,防水电机2-9-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连接。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分离出水孔启闭装置2-9-1包括: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伸缩支架2-9-1-2,多孔调节板2-9-1-3,调节孔2-9-1-4,调节板支架2-9-1-5,启闭装置支架2-9-1-6,出水孔道2-9-1-7,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密封圆板2-9-1-9,圆板调节臂2-9-1-10,伸缩支架调节旋钮2-9-1-11;所述圆板调节臂2-9-1-10的一端与密封圆板2-9-1-9固定连接,圆板调节臂2-9-1-10的另一端与调节板支架2-9-1-5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圆板2-9-1-9位于出水孔道2-9-1-7内部,密封圆板2-9-1-9的数量为2个,相邻密封圆板2-9-1-9之间通过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固定连接;所述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的数量为6个,相邻圆板间距调节机构2-9-1-8之间等距分布;所述出水孔道2-9-1-7为直径3cm~5cm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启闭装置支架2-9-1-6位于圆板调节臂2-9-1-10上端,启闭装置支架2-9-1-6与圆板调节臂2-9-1-10上的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支架2-9-1-5固定连接于圆板调节臂2-9-1-10下端,调节板支架2-9-1-5与圆板调节臂2-9-1-10之间的夹角为45°~60°,两者以圆板调节臂2-9-1-10上的中心轴为旋转轴前后摆动;所述多孔调节板2-9-1-3位于调节板支架2-9-1-5下部,多孔调节板2-9-1-3与调节板支架2-9-1-5通过调节孔2-9-1-4连接;所述调节孔2-9-1-4设于调节板2-9-1-3上,调节孔2-9-1-4为不均匀分布且形状大小各异的中空结构,调节孔2-9-1-4的数量不少于7个;所述伸缩支架2-9-1-2连接在多孔调节板2-9-1-3下端,伸缩支架2-9-1-2通过伸缩支架调节旋钮2-9-1-11实现上升及下降,伸缩支架2-9-1-2的底部与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支架调节旋钮2-9-1-11位于多孔调节板2-9-1-3上。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包括:平衡配重物2-9-1-1-1,销钉调节旋钮2-9-1-1-2,固定横杆2-9-1-1-3,固定环加热器2-9-1-1-4,锁紧销钉2-9-1-1-5,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销钉套管2-9-1-1-7,固定环2-9-1-1-8;所述固定横杆2-9-1-1-3穿过固定环2-9-1-1-8内部并与固定环2-9-1-1-8中心垂直,固定横杆2-9-1-1-3的直径小于固定环2-9-1-1-8的直径;所述固定环2-9-1-1-8为直径15cm~25cm的可伸缩装置,固定环2-9-1-1-8内侧套有固定环加热器2-9-1-1-4;所述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设于固定环2-9-1-1-8外壁一侧,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上设有固定环2-9-1-1-8断接口,断接口同侧的固定环调节旋钮2-9-1-1-6与固定环2-9-1-1-8固定连接;所述销钉套管2-9-1-1-7设于固定环2-9-1-1-8上,两者固定连接,销钉套管2-9-1-1-7的数量为3个,每个销钉套管2-9-1-1-7呈等距分布,相邻销钉套管2-9-1-1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销钉调节旋钮2-9-1-1-2位于销钉套管2-9-1-1-7顶端,两者转动连接;所述锁紧销钉2-9-1-1-5设于销钉套管2-9-1-1-7底端,销钉套管2-9-1-1-7通过锁紧销钉2-9-1-1-5对固定横杆2-9-1-1-3进行固定;所述平衡配重物2-9-1-1-1布置于平衡物固定装置2-9-1-1底部,平衡配重物2-9-1-1-1与固定环2-9-1-1-8通过立柱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搅拌轴反推装置2-9-6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包括:制冷液回收罐2-9-6-1,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反推轴承2-9-6-3,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制冷液释放孔2-9-6-5,制冷液回流通道2-9-6-6,反推装置制冷液出口2-9-6-7;所述反推轴承2-9-6-3设于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内部中心处,反推轴承2-9-6-3上部设有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反推轴承2-9-6-3下部设有制冷液回收罐2-9-6-1;所述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及其外部的立柱与反推轴承2-9-6-3同轴转动连接,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与立柱之间形成制冷液回流通道2-9-6-6,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上端封闭;所述制冷液回流通道2-9-6-6穿过反推轴承2-9-6-3内部与制冷液回收罐2-9-6-1贯通;所述制冷液释放孔2-9-6-5位于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外壁上端,制冷液释放孔2-9-6-5的数量不少于6个,相邻制冷液释放孔2-9-6-5呈等距分布;所述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位于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下部,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一端与制冷液上升立管2-9-6-4无缝贯通,反推装置制冷液进口2-9-6-2另一端穿过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外壁与外部的制冷罐连通;所述反推装置制冷液出口2-9-6-7从搅拌轴反推装置2-9-6外壁一侧插入,并与制冷液回收罐2-9-6-1底部贯通连接。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装置支撑机构10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装置支撑机构10包括:机构升降电机10-1,齿轮传动装置10-2,连接块10-3,支撑臂滑道10-4,固定齿条10-5,升降齿轮10-6,支撑臂10-7,支撑机构基座10-8;所述支撑臂滑道10-4垂直位于支撑机构基座10-8上部,支撑臂滑道10-4的一侧布置有固定齿条10-5,支撑臂滑道10-4与固定齿条10-5平行且两者与支撑机构基座10-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10-7设在支撑臂滑道10-4上,支撑臂10-7与支撑臂滑道10-4滑动连接,支撑臂10-7为l型结构,支撑臂10-7的前端设有连接块10-3,支撑臂10-7与连接块10-3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10-2位于支撑臂10-7一侧,齿轮传动装置10-2两端布置有升降齿轮10-6,齿轮传动装置10-2与升降齿轮10-6滚动连接;所述升降齿轮10-6与固定齿条10-5啮合连接,升降齿轮10-6的数量为2个,相邻升降齿轮10-6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所述机构升降电机10-1位于齿轮传动装置10-2一侧,机构升降电机10-1与齿轮传动装置10-2传动连接,机构升降电机10-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相连。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预处理装置1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预处理装置11包括:沉淀物排放管11-1,预处理装置支架11-2,沉淀物汇聚室11-3,反应室11-4,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待处理水进入管11-6,漂浮物打捞设备11-7,处理后水排放管11-8;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位于预处理装置支架11-2内部上端,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与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滑动连接;所述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固定连接在预处理装置支架11-2内壁上端,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的数量为4个;所述反应室11-4布置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下部,反应室11-4与预处理装置支架11-2固定连接;所述反应室11-4的一侧设有处理后水排放管11-8,反应室11-4与处理后水排放管11-8贯通连接,反应室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沉淀物汇聚室11-3位于反应室11-4下部且两者无缝贯通,沉淀物汇聚室11-3底部设有沉淀物排放管11-1,沉淀物汇聚室11-3与沉淀物排放管11-1贯通连接;所述待处理水进入管11-6位于整个预处理装置11上部。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室11-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反应室11-4包括:阻尼板11-4-1,阻尼网11-4-2,絮凝剂加注口11-4-3,反应室支护架11-4-4,溢流通道口11-4-5,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所述反应室支护架11-4-4为柱体中空结构,相邻竖直反应室支护架11-4-4之间形成反应室11-4外壁;所述溢流通道口11-4-5设于竖直反应室支护架11-4-4上端且与沉淀物排放管11-1贯通,溢流通道口11-4-5的数量为4个;所述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位于反应室11-4内部上端,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的数量为3个,相邻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之间等距分布,每个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呈m型;所述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通过支杆与外部电机连接;所述阻尼板11-4-1布置于前后移动式波浪板11-4-6下端,阻尼板11-4-1两端与反应室11-4侧壁固定连接,阻尼板11-4-1的数量为4个,相邻阻尼板11-4-1呈等距分布;所述阻尼网11-4-2设于反应室11-4内部下端,阻尼网11-4-2两侧与反应室11-4侧壁固定连接,阻尼网11-4-2与阻尼板11-4-1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絮凝剂加注口11-4-3布置于反应室11-4内壁下端。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打捞设备升降装置11-5包括:升降装置立杆11-5-1,气泵进气孔11-5-2,升降装置气泵11-5-3,升降装置气道11-5-4,立杆活塞11-5-5,升降装置缸体11-5-6,升降装置出气孔11-5-7;所述升降装置立杆11-5-1位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内部,升降装置立杆11-5-1的直径小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的直径,升降装置立杆11-5-1与升降装置缸体11-5-6之间形成升降装置气道11-5-4;所述立杆活塞11-5-5设于升降装置立杆11-5-1顶端,立杆活塞11-5-5与升降装置立杆11-5-1固定连接,立杆活塞11-5-5与升降装置缸体11-5-6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气泵进气孔11-5-2布置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下部,气泵进气孔11-5-2与升降装置气道11-5-4贯通,气泵进气孔11-5-2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气泵11-5-3;所述升降装置气泵11-5-3与气泵进气孔11-5-2贯通连接,升降装置气泵11-5-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出气孔11-5-7位于升降装置缸体11-5-6上部,升降装置出气孔11-5-7与升降装置缸体11-5-6内部贯通。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漂浮物打捞设备11-7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1-7包括:打捞网11-7-1,打捞臂转轴11-7-2,打捞臂11-7-3,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摇臂连杆11-7-5,摇臂11-7-6,打捞驱动电机11-7-7,凸滚轮11-7-8;所述凸滚轮11-7-8设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上端,凸滚轮11-7-8的一侧布置有打捞驱动电机11-7-7,凸滚轮11-7-8与打捞驱动电机11-7-7传动连接;所述摇臂11-7-6的一端与凸滚轮11-7-8不同轴转动连接,摇臂11-7-6的数量为两个,相邻摇臂11-7-6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摇臂连杆11-7-5一端连接在摇臂11-7-6下端,摇臂连杆11-7-5另一端与打捞臂转轴11-7-2转动连接;所述打捞臂转轴11-7-2布置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下部两侧,打捞臂转轴11-7-2通过固定装置与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连接,每侧打捞臂转轴11-7-2上设有打捞臂11-7-3;所述打捞臂11-7-3与打捞臂转轴11-7-2转动连接,成对打捞臂11-7-3之间通过细杆固定连接;所述打捞网11-7-1为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下部两侧打捞臂11-7-3之间的连接装置;所述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固定在漂浮物打捞设备11-7支架上端,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与打捞网11-7-1连接,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的数量为4个。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包括:网牵引索11-7-4-1,调节装置固定架11-7-4-2,绞盘11-7-4-3,装置冷却系统11-7-4-4,绞盘电机11-7-4-5,制冷压缩机11-7-4-6,绞盘张紧装置11-7-4-7,引导筒11-7-4-8;所述绞盘电机11-7-4-5位于整个打捞网调节装置11-7-4上端,绞盘电机11-7-4-5与绞盘11-7-4-3在同一轴线上,绞盘电机11-7-4-5与绞盘张紧装置11-7-4-7传动连接;所述装置冷却系统11-7-4-4设于绞盘电机11-7-4-5下部,装置冷却系统11-7-4-4与绞盘11-7-4-3转动连接;所述制冷压缩机11-7-4-6连接在装置冷却系统11-7-4-4底部一侧;所述绞盘张紧装置11-7-4-7位于绞盘11-7-4-3内部,绞盘张紧装置11-7-4-7与绞盘11-7-4-3贴合时两者转动连接;所述绞盘11-7-4-3为直径10cm~20cm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引导筒11-7-4-8固定连接在绞盘11-7-4-3底部,引导筒11-7-4-8上端设有调节装置固定架11-7-4-2,引导筒11-7-4-8下端设有网牵引索11-7-4-1,引导筒11-7-4-8为中空结构;所述调节装置固定架11-7-4-2与引导筒11-7-4-8固定连接;所述网牵引索11-7-4-1与打捞网11-7-1连接,网牵引索11-7-4-1通过引导筒11-7-4-8缠绕于绞盘11-7-4-3上。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作为刮泥板2-2-1,它是本发明的重要组件,由于它的存在,增加了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它为整体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通过以下是实施例,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述的刮泥板2-2-1,所表现出的高于其他相关专利的物理特性。

实施例1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刮泥板2-2-1,并按质量百分比计:

第1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组分中的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2%加入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同时加入净化湖水9%,启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的搅拌机,设定转速为2rpm;

第2步:搅拌釜式反应器罐运转9分钟后,加入促进外加剂dpg1%和α,α'-[(1-甲基亚乙基)二-4,1-亚苯基]二[ω-[(甲基-1-氧代-2-丙基)氧基]聚(氧-1,2-亚乙基)4%,启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的抽气加热器,使温度升至1℃,加入促进剂d2%和氧化铷纳米微粒9%,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搅拌均匀,得到h组分匀浆;

第3步: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配比组分中的促进催化剂5%,与h组分匀浆混合搅拌,再次启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的抽气加热器,控制温度为4℃,保温2分钟,出料入压模机,即得到刮泥板2-2-1。

实施例2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刮泥板2-2-1,并按质量百分比计:

第1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组分中的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52%加入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同时加入净化湖水1%,启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的搅拌机,设定转速为52rpm;

第2步:搅拌釜式反应器罐运转10分钟后,加入促进外加剂dpg13%和α,α'-[(1-甲基亚乙基)二-4,1-亚苯基]二[ω-[(甲基-1-氧代-2-丙基)氧基]聚(氧-1,2-亚乙基)85%,启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的抽气加热器,使温度升至103℃,加入促进剂d95%和氧化铷纳米微粒39%,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搅拌均匀,得到h组分匀浆;

第3步: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配比组分中的促进催化剂19%,与h组分匀浆混合搅拌,再次启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罐中的抽气加热器,控制温度为85℃,保温95分钟,出料入压模机,即得到刮泥板2-2-1。

对照例

对照例为市售某品牌与本申请刮泥板2-2-1同样部件,为进行性能测试试验。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2制备获得的刮泥板2-2-1和对照例所获得的同样部件进行使用效果对比。对二者热变形温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腐蚀速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本发明所述的刮泥板2-2-1,其上述性能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

实施例4

研究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成分占比对刮泥板2-2-1性能的影响。变化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掺量为总量的10%、20%、30%、40%,以刮泥板2-2-1抗疲劳强度增率为评价指标。从本发明中所述的刮泥板2-2-1抗疲劳强度增率与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掺量关系图中看出,5-甲基-1-(2,2,2-三甲基-3-环戊烯-1-基)-6-氧杂双环[3.2.1]辛烷的含量,对其材料抗疲劳强度增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