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0496发布日期:2019-01-14 20:1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过滤器的反冲洗集污槽,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二次过滤的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盘式滤器集污槽基本都是在盘式滤器中设置一个结构简单的集污槽,从过滤器上方冲洗的水源以及冲洗下的杂物一起流到集污槽内,集污槽不能进行二次过滤,直接通过连接集污槽的排污管排出,由于盘式过滤器需要不断清洗,这样就会使用大量的水,水从集污槽排走,造成浪费。

目前,并没有一款省水而且可以进行二次过滤的节水集污槽。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轻易将集污槽的水进行二次过滤并且能将二次过滤的杂物清理出去的节水集污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轻易将水进行二次过滤并且能将二次过滤的杂物清理出去的盘式滤器节水集污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包括过滤槽和排污槽,所述过滤槽自左到右向下倾斜,所述过滤槽的右端连接所述排污槽,所述排污槽自后到前向下倾斜,所述排污槽前端设置有排污孔;

所述过滤槽包括槽架、过滤板、刮子、拉线、引线轮ⅰ、引线轮ⅱ和集水槽,所述槽架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过滤板可拆卸设置在方形通孔处;

所述槽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挡板,所述槽架右端设置有支撑棍,所述支撑棍上设置有若干个引线轮ⅰ;

在每个所述挡板的内侧左右设置有滑槽ⅰ,所述滑槽ⅰ左端底右端高,所述刮子前后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ⅰ配合的凸块ⅰ,所述刮子位于所述滑槽ⅰ的右端时,所述刮子的底端离开所述过滤板;

所述集水槽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槽的左端,且在所述集水槽与所述过滤槽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集水槽的下方的所述槽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引线轮ⅱ,所述拉线前端固定在集水槽左侧板最上端,所述拉线依次绕过所述引线轮ⅰ和引线轮ⅱ后与所述刮子右端连接,刮子左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槽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通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ⅱ,每个所述滑槽ⅱ内设置有一个定位珠,所述过滤板两侧设置有凸块ⅱ,所述凸块ⅱ与所述滑槽ⅱ配合,每个所述凸块ⅱ与所述定位珠相应处设置有凹槽,所述过滤板前端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通孔内侧设置有台阶,在台阶上设置有磁铁,过滤板底部设置与磁铁对应的铁块。

进一步的,所述刮子底端带有软毛。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槽架前后两端的阻挡器和在所述集水槽前后两端设置的与所述阻挡器配合的限位盲孔,所述限位盲孔内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阻挡器为一根轴且轴上设置有阻挡凸块,所述集水槽左侧板与所述过滤板垂直时,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阻挡凸块接触,限制所述集水槽继续向右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左侧板高于右侧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槽架上左右等间距设置有与所述槽架长度相同的两个所述方形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槽架上前后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方形通孔,在相邻所述方形通孔之间设置有引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端位于一个所述方形通孔的下方,另一端斜向下延伸至另一个所述方形通孔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为水平板,所述每个引流板宽度大于所述每个过滤板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集水槽左侧板顶端连接拉线,拉线通过引导轮连接刮子,当积水槽把水集满后,集水槽向左运动,水流到过滤板上,过滤板将水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过滤板上会有部分残留物,水流到过滤板上的同时,刮子通过集水槽向右运动的力向右运动,将残留物清扫到排污槽内,防止污垢积攒在过滤板上,集水槽没水后,连接刮子左边的弹簧将刮子拉回到原来的位置,更好的进行了二次过滤,结构简单,省水省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集水槽翻转状态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高压喷头和集水槽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卡槽和阻挡器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过滤板与方形通孔连接状态剖视图;

附图6为本发明集水槽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单个过滤板与方形通孔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的单个过滤板与方形通孔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附图9为本发明刮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安装在盘式过滤器内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发明卸下过滤板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过滤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过滤板与方形通孔配合的第二实施例未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过滤板与方形通孔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附图15为本发明过滤板与方形通孔配合的第三实施例未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引流板为弧形板);

附图16为本发明过滤板与方形通孔配合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引流板为水平板);

附图17为本发明安装在盘式过滤器内的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过滤槽1、槽架11、竖板111、横板112、过滤板12、把手121、凸块ⅱ122、凹槽ⅱ123、支撑棍113、滑槽ⅰ114、方形通孔115、滑槽ⅱ116、凹槽ⅰ117、定位珠118、台阶119、磁铁120、刮子13、刷毛131、铁环ⅰ132、铁环ⅱ133、凸块ⅰ134、拉线14、引线轮15、引线轮ⅰ15、引线轮ⅱ151、阻挡器16、阻挡凸块161、集水槽17、限位盲孔171、限位凸块172、左侧板173、支撑架174、铁环ⅲ175、弹簧176、支撑板18、通孔181、铁环ⅳ182、引流板19、排污槽2、排污孔21、凸块ⅱ122、高压喷头3、轴承4、托架5、排污管6,盘式过滤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17所示,本发明包括过滤槽1和排污槽2,所述过滤槽1包括槽架11、过滤板12、刮子13、拉线14、引线轮ⅰ15、引线轮ⅱ151和集水槽17,述槽架11包括两个竖板111和一个横板112,所述竖板111设置在横板112的前后两侧,为了使杂物更好的排出,所述槽架11自左到右向下倾斜,所述槽架11的右端连接所述排污槽2,所述排污槽2自后到前向下倾斜,为了更好的将杂物更好的聚集,所述排污槽2呈u形,所述排污槽2前端设置有排污孔21,杂物通过排污孔21排出。

所述两竖板111之间最右端设置有支撑棍113,所述支撑棍113上设置有若干个引线轮ⅰ15(如图所示为3个)。

在所述每个竖板111的内侧左右方向设置有滑槽ⅰ114,优选的,所述滑槽ⅰ114左端底右端高,所述刮子13位于滑槽ⅰ114右端时,所述刮子13底端的刷毛131离开所述过滤板12,刷毛131与过滤板12的距离约1cm,这样可以让杂物留在槽架11上,然后水流从刷毛131与过滤板12之间的缝隙穿过将杂物冲洗到排污槽2中。

当然,滑槽ⅰ114可以设置为水平,将刮子13的底部斜向右倾斜,在刮子13运动到槽架11的右端时,刮子13的下端可以伸出槽架11的右端。

所述刮子13底端设置有刷毛131,所述刮子13右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铁环ⅰ132,所述刮子13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铁环ⅱ133,所述刮子13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ⅰ114配合的凸块ⅰ134,所述横板112开设有方形通孔115,所述过滤板12可拆卸设置在方形通孔115处,所述过滤板12前端设置有把手121,方便拆卸。

为了固定过滤板12,如图5所示,所述方形通孔11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ⅱ116,每个所述滑槽ⅱ116内设置有一个凹槽ⅰ117,所述每个凹槽ⅰ117内设置有定位珠118(定位珠,又叫球头柱塞或弹簧柱塞。是一种由壳体,弹簧,球珠或柱体组成的负载设备。广泛用于医疗器械设备、润滑设备、气动工具等产品上面。工程师往往在模具、夹具,装配等工作中使用到它。借助一定压力的弹簧推动球体的运动,使得设备顺利运行)。

所述过滤板12两侧设置有凸块ⅱ122,所述凸块ⅱ122与所述滑槽ⅱ116配合,每个所述凸块ⅱ122与所述定位珠118相应处设置有凹槽ⅱ123,所述过滤板12与所述方形通孔115配合时,通过定位珠与凹槽ⅱ123配合将过滤板12固定。

如图7所示,通孔与过滤板12配合的第一实施例:在横板112上设置有方形通孔115,方形通孔115内设置有台阶119,台阶119上设置有磁铁120,过滤板12下方设置有铁块,过滤板12与方形通孔115通孔通过磁铁120配合连接,如图13、图15和图16所示的多个方形通孔115设计,则采用以上实施方式安装过滤板12。

如图13所示,为了滤水更加彻底,方形通孔115与过滤板12配合的第二实施例:横板112上前后等间距排列有两个方形通孔115,方形通孔115内侧设置有台阶119,在台阶119上设置有磁铁120,过滤板12底部设置与磁铁120对应的铁块,过滤板12的这种设计可以将水完全连接过滤,但是,这样设计容易导致从刷毛与过滤板12之间的缝隙穿过将杂物冲洗到排污槽2的水流不大,因此冲洗不干净。

因此,设计了方形通孔115与过滤板12配合的的第三实施例图15和第四实施例图16,如第三实施例图15所示,设计成左右等间距排列的四个方形通孔115,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水冲洗杂物。

为了防止过滤板12将污水过滤后,杂物积攒在过滤板12的前端,在相邻方形通孔115之间的前端设置有若干引流板19,所述引流板19呈弧形,所述引流板19设置在每个过滤板12之间,每个所述引流板19均延伸到过滤板12的下方,水流可以从引流板19一侧流到过滤板12的下方,将杂物冲洗到集污槽17内,刮子13向右运动到引流板19的上方即停止,引流板19呈弧形的这种设计只能将水流从一侧引出,效果不好不能达到最好。

因此,设计了如图16所示,方形通孔115与过滤板12配合的第四实施例,方形通孔115的设计和使用状态,均采用图15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板19水平设置在每个过滤板12之间,所述每个引流板19两侧均延伸到过滤板12的下方,因为过滤板12是水平设置的,所以水流可以从引流板19两侧流出,对两侧的过滤板19下方的杂物进行冲洗,引流板19水平的设计可以将冲洗效果达到更好,设计上引流板19后,刮子13运动到引流板19的上方即停止。

所述槽架11左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板18,所述每个支撑板18均设置有通孔181,所述每个支撑板18右侧设置有铁环ⅳ182。

所述集水槽17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槽的左端,且在所述集水槽17与所述过滤槽之间设置有可以限制集水槽17向后翻转的限位机构。

作为限位机构的优选实施例,根据图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槽架11前后两端的阻挡器16和在所述集水槽17底端前后两端设置的与所述阻挡器16配合的限位盲孔171。

所述限位盲孔171内设置有限位凸块172,所述阻挡器16为一根轴且轴上设置有阻挡凸块161,所述集水槽17设置在所述前后两侧的支撑板18之间,所述通孔181与所述限位盲孔171相对应,所述两个阻挡器16分别依次穿过前后两侧的通孔181和限位盲孔171,所述阻挡器16与所述支撑板18固定,所述集水槽17左侧板173与所述过滤板12垂直时,所述限位凸块172与所述阻挡凸块161接触,限制所述集水槽17继续向右运动。

所述集水槽17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架174(与引线轮ⅰ15的个数和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每个支撑架174均设置有引线轮ⅱ151,所述拉线14前端固定在集水槽17左侧板173上侧设置有铁环ⅲ175,所述拉线14前端固定设置在铁环ⅲ175上,所述拉线14一次绕过所述引线轮ⅰ15和引线轮ⅱ151后与所述刮子13右侧铁环ⅰ132连接,所述刮子13左端铁环ⅲ174通过弹簧176与所述铁环ⅳ182连接。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长度与盘式过滤器7长度相等,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宽度小于盘式过滤器7宽度,高压喷头3冲洗盘式滤器上的滤片,冲洗滤片后的污水流到集水槽17内,集水槽17装满后,集水槽17向右运动,水流到过滤板12上没过滤板12将水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过滤板12上会有部分残留物,水流到过滤板12上的同时,拉线14与刮子13和集水槽17连接,刮子13通过拉线14向右运动,将残留物清扫到排污槽2内,残留物通过排污槽2前端的排污孔21排出,防止污垢积攒在过滤板12上,集水槽17没水后,连接刮子13左边的弹簧176将刮子13拉回到原来的位置。

本发明的安装方法:将过滤板12设置在方形通孔115内,再将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从盘式过滤器7(此处盘式过滤器7的支架未画出,图17中所示仅为盘式过滤器7的过滤筒)的前端开口处放入,盘式过滤器7末端固定设置有轴承4,轴承4内壁固定设置有托架5,托架5支撑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的末端,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前端的排污孔21连接有排污管6,排污管6支撑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的前端。

对于本装置安装在盘式过滤器7的过滤筒内的方式,可以与现有的集污槽安装方式一样,但是,本装置由于设计了集水槽,集水后集污槽较重,因此,在盘式过滤器7末端内固定设置有轴承4,轴承4的外圈与盘式过滤器4内部固定连接,轴承4的内圈固定设置有托架5,托架5支撑盘式过滤器节水集污槽的末端。其他的安装方式与现有的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