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5652发布日期:2019-02-19 18:5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的润滑油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原料的混合是将原料放入混料箱内进行搅拌,原料混合不彻底,进而造成生产原料分层,影响润滑油混合效果,进而给后期润滑油成品的加工精度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a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a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所述轴承a卡接在防护壳内侧壁的右侧面,所述防护壳焊接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转轴a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锥齿轮a,且两个锥齿轮a分别与锥齿轮b相啮合,且两个锥齿轮b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轴b和转轴c的外表面;

所述转轴b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b,所述轴承b卡接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转轴b的底端与螺旋送料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c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d,所述轴承d卡接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转轴c的底端与直齿轮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齿轮a与直齿轮b相啮合,所述直齿轮b固定连接在送液筒的外表面;

所述送液筒的下表面与转轴d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d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e,所述轴承e卡接在壳体内侧壁的下表面,所述送液筒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送液筒的外表面环形阵列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加液管,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阀。

优选的,所述送液筒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c,所述轴承c套接在转轴b的外表面,所述转轴b穿过轴承c与螺旋送料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位于送液筒外表面的下方,所述出液口位于送液筒外表面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和两个锥齿轮a均位于防护壳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内可拆卸安装有透明玻璃。

优选的,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通过设置送液筒、搅拌杆、螺旋送料杆、直齿轮a和直齿轮b,从而使得螺旋送料杆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将原料从壳体内部的下方输送至壳体内部的上方,使得原料在搅拌杆的带动下混合效果更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原料分层的现象,使得原料混合更加彻底,进而提升了原料混合过后的成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送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防护壳;3、驱动电机;4、转轴a;5、轴承a;6、锥齿轮a;7、锥齿轮b;8、转轴b;9、转轴c;10、轴承b;11、轴承c;12、轴承d;13、直齿轮a;14、直齿轮b;15、送液筒;16、转轴d;17、轴承e;18、进液口;19、出液口;20、搅拌杆;21、加液管;22、出液管;23、支撑腿;24、观察窗;25、螺旋送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转轴a4的左端固定连接,转轴a4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5,轴承a5卡接在防护壳2内侧壁的右侧面,防护壳2焊接在壳体1的上表面,转轴a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锥齿轮a6,且两个锥齿轮a6分别与锥齿轮b7相啮合,且两个锥齿轮b7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轴b8和转轴c9的外表面;

转轴b8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b10,轴承b10卡接在壳体1的上表面,转轴b8的底端与螺旋送料杆25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c9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d12,轴承d12卡接在壳体1的上表面,转轴c9的底端与直齿轮a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直齿轮a13与直齿轮b14相啮合,直齿轮b14固定连接在送液筒15的外表面;

送液筒15的下表面与转轴d16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d16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e17,轴承e17卡接在壳体1内侧壁的下表面,送液筒15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液口18和出液口19,送液筒15的外表面环形阵列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杆20,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加液管21,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出液管22,出液管22上设置有出液阀。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的型号可以为ye2-112m-4,工人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带动转轴a4转动,进而带动锥齿轮a6转动,在锥齿轮b7的带动下使得转轴b8和转轴c9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螺旋送料杆25转动,同时转轴c9通过直齿轮a13带动直齿轮b14转动,进而带动送液筒15外表面的搅拌杆20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加液管21将润滑油生产原料注入到壳体1内部,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转轴a4转动,进而在锥齿轮a6和锥齿轮b7的啮合作用下带动转轴b8和转轴c9转动,转轴b8带动螺旋送料杆25转动,壳体1内部下方的原料通过进液口18进入到送料筒中,在螺旋送料杆25的作用下将原料向上输送经过出液口19排出送液筒15,同时转轴c9带动直齿轮a13转动,在直齿轮a13和直齿轮b14的啮合作用下带动送液筒1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20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混合过程中工人可以通过观察窗24查看原料混合过程,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在送液筒15的上表面设置轴承c11,使得转轴b8通过轴承c11与送液筒15之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转轴c9带动螺旋送料杆25转动的过程中与送液筒15之间不会接触,通过设置螺旋送料杆25,从而使得螺旋送料杆25可以将原料从下方输送至上方,在搅拌杆20的转动作用下使其混合效果更好,有效避免了原料分层的现象,提升了原料混合精度。

进一步的,送液筒15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c11,轴承c11套接在转轴b8的外表面,转轴b8穿过轴承c11与螺旋送料杆25的顶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送液筒15的上表面设置轴承c11,使得转轴b8通过轴承c11与送液筒15之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转轴c9带动螺旋送料杆25转动的过程中与送液筒15之间不会接触。

进一步的,进液口18位于送液筒15外表面的下方,出液口19位于送液筒15外表面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使得转轴b8带动螺旋送料杆25转动时,原料从进液口18进入到送液筒15内,在螺旋送料杆25的送料作用下向上移动,经过出液口19排出送液筒15,从而使得原料混合效果更好,避免了原料混合过程中出现分层的现象。

进一步的,驱动电机3和两个锥齿轮a6均位于防护壳2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护壳2可以对驱动电机3进行防护,避免驱动电机3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进一步的,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观察窗24,观察窗24内可拆卸安装有透明玻璃。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观察窗24,工人可以通过观察窗24随时查看壳体1内部原料的混合情况,方便工人的工作。

进一步的,壳体1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3。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腿23对壳体1进行支撑,将壳体1支撑起来,从而使得原料混合好以后可以通过出液管22排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加液管21将润滑油生产原料注入到壳体1内部,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转轴a4转动,进而在锥齿轮a6和锥齿轮b7的啮合作用下带动转轴b8和转轴c9转动,转轴b8带动螺旋送料杆25转动,壳体1内部下方的原料通过进液口18进入到送料筒中,在螺旋送料杆25的作用下将原料向上输送经过出液口19排出送液筒15,同时转轴c9带动直齿轮a13转动,在直齿轮a13和直齿轮b14的啮合作用下带动送液筒1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20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完成以后打开出液管22上的出液阀排出混合液,混合过程中工人可以通过观察窗24查看原料混合过程,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