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7908发布日期:2019-04-05 22:4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



背景技术:

超滤膜净水分为外压和内压两种方式,外压式超滤膜净水时原液从膜丝外壁渗透到膜丝内壁,污染物存在于各膜丝管的外壁之间,由于膜壳的阻碍,污染物无法被直流的清水全部带走,日累月积,引起超滤膜堵塞,从而令膜元件失效;而内压式超滤膜净水时原液从膜丝内壁渗透到外壁,截留的污染物存留在膜丝管壁内,可以被冲洗水流全部冲走,使用寿命更长。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对水持续的净化,往往容易在超滤膜元件上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影响超滤膜实际工作中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内压超滤膜元件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220381871.9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属于水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其包括膜壳,特征在于膜壳呈两端敞口的中空圆筒状,膜壳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端盖,在一个端盖上开设进水口,在另一个端盖上开设浓水口;在膜壳中设置膜丝,膜丝两端的外壁通过密封胶粘合在膜壳内,膜丝中空且中间通孔保持畅通;在膜壳周壁上开设产水口。本实用新型长时间滤水作业后,可将两端端盖打开,在膜壳一端通入清水,清水将膜丝中空内腔里的污染物带走,达到清洗的目的。扣合端盖后,超滤膜元件可重新投入使用,方便快捷,且大幅度提升了膜元件的使用寿命;该技术方案中虽然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并能够将膜丝中空内腔中的杂质带走;但是该技术方案不能够对内腔中形成的致密杂质层进行裂解,同时该技术方案采用水流的方式来对杂质进行清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使得该发明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本发明主要用于对初步过滤后的水进行净化,能够对过滤膜表面形成的致密杂质层进行破裂;在对污水净化的同时,能够对过滤膜的本身进行自清理,有效减小了杂质在膜表面的残留量。本发明通过电机、转动杆和净化模块相互配合来将过滤膜单元外部的杂质通过出料口排出;本发明的过滤膜通过设置成外层膜和内层膜来增加过滤膜的变形效果,有效减小了杂质在外层膜上的残留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包括一号端盖、二号端盖和净化模块,所述一号端盖和二号端盖通过支脚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净化模块的一端可转动的套在一号端盖上,净化模块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套在二号端盖上;净化模块的转动设置,一方面便于对残留在净化模块上残留的杂质进行疏松,便于对进化模块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在净化模块中的过滤膜发生堵塞,通过净化模块的转动来加速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所述一号端盖上设有一号进液口,所述二号端盖上设有一号出液口;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转动筒和超滤膜装置,所述转动筒无缝可转动的套在一号端盖和二号端盖的外表面;所述超滤膜装置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转动筒的内壁上;其中,

所述超滤膜装置包括一号底板、二号底板和过滤膜单元;所述一号底板通过过滤膜单元与二号底板连接;所述一号底板通过转动杆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转动杆转动安装在一号端盖上,用于使一号端盖对超滤膜装置进行支撑,从而提高超滤膜装置与一号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电机通过转动杆带动超滤膜装置转动,用于对过滤膜单元中的杂质进行疏松,从而便于对杂质进行清理。所述二号底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二号出液口;所述过滤膜单元包括多个过滤膜,每个过滤膜为圆筒形,且多个过滤膜同心安装在一号底板和二号底板上;多个过滤膜由外向内对污水进行层层过滤,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一号底板的直径小于一号端盖的内径,所述二号底板无缝固定安装在转动筒的内壁上,其用于使过滤液从多个过滤膜的最外层流入至内层的过滤膜。

优选的,经过过滤的污水通过一号进液口流入至一号端盖的内部,污水然后通过一号底板和一号端盖的夹缝流入至过滤膜单元中,污水在过滤膜单元中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多个过滤膜层,净化后的水通过二号出液口、一号出液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二号端盖的盖面中心设有通孔,二号端盖的外表面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通过空心管与二号底板上的二号出液口无缝固定连接,转动板通过与空心管配合来对过滤膜单元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强度;同时二号底板和二号端盖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能够对过滤膜单元中的杂质进行收集,用于提高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二号底板上设有出料口,所述二号端盖上设有通气口,通气口用于连接抽吸泵,其用于对过滤膜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出料口上设有自动门,其用于控制出料的开合,当本装置工作完成后,净化单元中残留有大量的杂质,此时通过自动门将出料口打开,抽吸泵通过通气口、出料口来将净化单元中的杂质抽吸至二号底板和二号端盖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中,然后通过排杂口来将杂质排出。

优选的,所述转动筒的表面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封闭罩。本发明对污水净化完成后,打开封闭罩,电机通过转动杆来带动转动筒转动,此时净化模块外表面残留的杂质通过排杂口排出;转动筒的转动能够对杂质进行离心,加速排杂口对杂质的排出效率。

优选的,所述多个过滤膜中的每个过滤膜均包括外层膜和内层膜,所述外层膜为夹层结构;所述外层膜固定安装在二号底板上;所述内层膜固定安装在一号底板上;内层膜嵌于外层膜中,且内层膜处于外层膜夹层中的一端通过弹性件固定安装在二号底板上。过滤膜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时候,当过滤膜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杂质致使过滤膜的通透性下降,此时在水流的作用的下,过滤膜会发生变形,从而是内层膜相对于外层膜滑动,从而对过滤膜表面的杂质进行疏松,进而提高了过滤膜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层膜的内壁上设有一号凸起,所述一号凸起为圆环形,其能够与内层膜无缝贴合滑动;所述内层膜上设有二号凸起,其能够与外层膜无缝贴合滑动。当内层膜相对于外层膜滑动时,一号凸起和二号凸起之间相互挤压致使外层膜发生弹性形变,便于使外层膜上由于杂质覆盖形成的致密层破裂,从而有效减小了杂质在外层膜上的残留,进而提高了过滤膜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包括一号端盖、二号端盖和净化模块,所述一号端盖上设有一号进液口,所述二号端盖上设有一号出液口;所述净化模块能够相对于一号端盖和二号端盖转动,从而实现了净化模块上杂质层离心分离;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转动筒和超滤膜装置,所述转动筒无缝可转动的套在一号端盖和二号端盖的外表面;所述超滤膜装置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转动筒的内壁上,污水通过一号端盖和超滤膜装置的夹缝流入到超滤膜装置中,污水从超滤膜装置的外表面依次渗透至超滤膜装置的内部,最后净化后的污水通过二号出液口和一号出液口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所述过滤膜包括内层膜和外层膜,外层膜为夹层结构用于对内层膜进行限位,从而使的内层膜能够在外层膜中滑动;所述外层膜固定安装在二号底板上,所述内层膜固定安装在一号底板上;内层膜通过弹性件与二号底板固定连接,外层膜通过弹性件与一号底板固定连接,其用于使变形后的过滤膜能够恢复原状,从而提高了过滤膜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所述外层膜的内壁上设有一号凸起,所述内层膜的内壁上设有二号凸起,一号凸起和二号凸起均为圆环形,所述一号凸起和二号凸起之间相互挤压致使外层膜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将外层膜表面形成的致密杂质层破碎,从而有效提高了过滤膜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过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一号端盖1、二号端盖11、净化模块2、一号进液口12、一号出液口13、转动筒3、超滤膜装置4、一号底板41、二号底板42、过滤膜单元43、转动杆44、电机45、二号出液口46、过滤膜47、通气口112、出料口421、封闭罩422、外层膜471、内层膜472、一号凸起473、二号凸起4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压超滤膜元件,包括一号端盖1、二号端盖11和净化模块2,所述一号端盖1和二号端盖11通过支脚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净化模块2的一端可转动的套在一号端盖1上,净化模块2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套在二号端盖11上;净化模块2的转动设置,一方面便于对残留在净化模块2上残留的杂质进行疏松,便于对进化模块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在净化模块2中的过滤膜47发生堵塞,通过净化模块2的转动来加速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所述一号端盖1上设有一号进液口12,所述二号端盖11上设有一号出液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2包括转动筒3和超滤膜装置4,所述转动筒3无缝可转动的套在一号端盖1和二号端盖11的外表面;所述超滤膜装置4通过固定杆14固定安装在转动筒3的内壁上;其中,

所述超滤膜装置4包括一号底板41、二号底板42和过滤膜单元43;所述一号底板41通过过滤膜单元43与二号底板42连接;所述一号底板41通过转动杆44与电机45的转轴固定连接;转动杆44转动安装在一号端盖1上,用于使一号端盖1对超滤膜装置4进行支撑,从而提高超滤膜装置4与一号底板41之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电机45通过转动杆44带动超滤膜装置4转动,用于对过滤膜单元43中的杂质进行疏松,从而便于对杂质进行清理。所述二号底板42的中心位置设有二号出液口46;所述过滤膜单元43包括多个过滤膜47,每个过滤膜47为圆筒形,且多个过滤膜47同心安装在一号底板41和二号底板42上;多个过滤膜47由外向内对污水进行层层过滤,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所述一号底板41的直径小于一号端盖1的内径,所述二号底板42无缝固定安装在转动筒3的内壁上,其用于使过滤液从多个过滤膜47的最外层流入至内层的过滤膜47。

工作时,经过过滤的污水通过一号进液口12流入至一号端盖1的内部,污水然后通过一号底板41和一号端盖1的夹缝流入至过滤膜单元43中,污水在过滤膜单元43中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多个过滤膜47层,净化后的水通过二号出液口46、一号出液口13流出。

所述二号端盖11的盖面中心设有通孔,二号端盖11的外表面设有转动板111,所述转动板111通过空心管与二号底板42上的二号出液口46无缝固定连接,转动板111通过与空心管配合来对过滤膜单元43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强度;同时二号底板42和二号端盖11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能够对过滤膜单元43中的杂质进行收集,用于提高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所述二号底板42上设有出料口421,所述二号端盖11上设有通气口112,通气口112用于连接抽吸泵,其通过对二号端盖抽负压来对过滤膜47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出料口421上设有自动门,其用于控制出料的开合,当本装置工作完成后,净化单元中残留有大量的杂质,此时通过自动门将出料口421打开,抽吸泵通过通气口112、出料口421来将净化单元中的杂质抽吸至二号底板42和二号端盖11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中,然后通过排杂口来将杂质排出。

所述转动筒3的表面设有排杂口,所述排杂口上设有封闭罩422。本发明对污水净化完成后,打开封闭罩422,电机45通过转动杆44来带动转动筒3转动,此时净化模块2外表面残留的杂质通过排杂口排出;转动筒3的转动能够对杂质进行离心,加速排杂口对杂质的排出效率。

所述多个过滤膜47中的每个过滤膜47均包括外层膜471和内层膜472,所述外层膜471为夹层结构;所述外层膜471固定安装在二号底板42上;所述内层膜472固定安装在一号底板41上;内层膜472嵌于外层膜471中,且内层膜472处于外层膜471夹层中的一端通过弹性件固定安装在二号底板42上所述外层膜471通过弹性件固定安装在一号底板41上。过滤膜47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时候,当过滤膜47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杂质致使过滤膜47的通透性下降,此时在水流的作用的下,过滤膜47会发生变形,从而是内层膜472相对于外层膜471滑动,从而对过滤膜47表面的杂质进行疏松,进而提高了过滤膜47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所述外层膜471的内壁上设有一号凸起473,所述一号凸起473为圆环形,其能够与内层膜472无缝贴合滑动;所述内层膜472上设有二号凸起474,其能够与外层膜471无缝贴合滑动。当内层膜472相对于外层膜471滑动时,一号凸起473和二号凸起474之间相互挤压致使外层膜471发生弹性形变,便于使外层膜471上由于杂质覆盖形成的致密层破裂,从而有效减小了杂质在外层膜471上的残留,进而提高了过滤膜47的工作效率。

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绳和弹簧中的一种。

工作时,经过过滤的污水通过一号进液口12流入至一号端盖1的内部,污水然后通过一号底板41和一号端盖1的夹缝流入至过滤膜单元43中,污水在过滤膜单元43中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多个过滤膜47层,净化后的水通过二号出液口46、一号出液口13流出;

期间,当过滤膜47的表面覆盖的表面覆盖有致密的杂质层,从而影响了过滤膜47的过滤效率,此时,过滤膜47的内外两层形成液位差,从而是内层膜472相对于外层膜471滑动,内层膜472上的二号凸起474和外层膜471上的一号凸起473相互配合使外层膜471的表面发生弹性形变,用于对过滤膜47上的杂质进行破碎,使得过滤膜47能够重复工作;

工作结束后,对净化单元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通过自动门将出料口421打开,通过抽吸泵对二号端盖11进行抽负压用来将净化单元中的杂质抽入至二号端盖11中,然后通过排杂口将二号端盖11中的杂质排出;再打开封闭罩422,打开电机45来带动净化模块2转动,过滤膜单元43最外层残留的杂质被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