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避免结料的转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966发布日期:2019-03-02 02:1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可避免结料的转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避免结料的转鼓造粒机。



背景技术:

水溶肥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复合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水溶肥具有易于被作物吸收、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等明显优势。水溶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进行处理过的肥料原料进行造粒成型处理。相关技术中,上述造粒成型设备往往依赖于转鼓造粒机得以实现;现有的转鼓造粒机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在对于肥料原料进行挤压成型的过程中,会在设备内壁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料;当上述结料累积至一定厚度时,即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现象需在加工完成后对于设备进行整体的清洗,其不仅需耗费额外的时间与人力,并且会使得设备无法长时间连续运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结料的转鼓造粒机,其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转鼓造粒机易于结料,且不易进行实时清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避免结料的转鼓造粒机,包括机体,机体之上设置有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其中,所述第一辊轮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辊轮之中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成型腔室,所述第一辊轮延伸至所述成型腔室内部;所述第一辊轮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成型端齿,所述成型腔室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成型端齿,所述多个第一成型端齿与所述多个第二成型端齿彼此相对;

所述第一辊轮之上设置有第一成型槽体,所述第一成型端齿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槽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成型端齿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的底端部相对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的底端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弹簧;所述第一成型端齿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的侧壁相对的第一运动部,所述第一运动部采用朝向所述第一成型槽体的侧壁弯曲的曲面结构,且所述第一运动部相切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的侧壁;

所述成型腔室的内壁之上设置有第二成型槽体,所述第二成型端齿设置在所述第二成型槽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成型端齿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的底端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的底端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二成型端齿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的侧壁相对的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二运动部采用朝向所述第二成型槽体的侧壁弯曲的曲面结构,且所述第二运动部相切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的侧壁;

所述第一成型端齿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下料端板,所述第一下料端板在所述第一运动部与所述第一成型端齿的端部之间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成型端齿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下料端板,所述第二下料端板在所述第二运动部与所述第二成型端齿的端部之间进行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成型端齿的第一运动部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橡胶连接层,所述第一橡胶连接层采用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橡胶连接层的外侧连接至所述第一辊轮之上,所述第一橡胶连接层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成型端齿之上;

所述第二成型端齿的第二运动部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橡胶连接层,所述第二橡胶连接层采用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橡胶连接层的外侧连接至所述成型腔室的内壁之上,所述第二橡胶连接层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二成型端齿之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有效避免原料进入至成型槽体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成型槽体之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弹簧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型端齿的轴向呈倾斜方向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成型槽体之中,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弹簧均相对于所述第二成型端齿的轴向呈倾斜方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弹簧以及第二支撑弹簧的结构设置以使得第一成型端齿或第二成型端齿可保持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使其在摆动过程中弹簧对其形成的反向支撑力得以改善,以进一步增加第一成型端齿或第二成型端齿的摆动效果。

上述转鼓造粒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待成型的肥料原料进入至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中的成型腔室的内壁之间;第一辊轮受驱动电机控制进行旋转过程中,第一辊轮之上的第一成型端齿与成型腔室内壁之上的第二成型腔室对于原料进行挤压,以使得原料在上述挤压作用下相互聚合,以形成颗粒。本申请中的转鼓造粒机在工作过程中,以第一成型端齿为例,第一成型端齿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可对于原料形成挤压成型,同时原料可对于第一成型端齿形成反向的挤压成型处理,第一成型端齿则会在支撑弹簧以及第一运动部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成型槽体形成不规则的摆动;上述第一成型端齿在运动过程中即可使得第一成型端齿之上的第一下料端板与相邻的第一下料端板或第二下料端板之间接触,以使得任意两个第一成型端齿或第二成型端齿之间残聚的物流得以下刮而脱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转鼓造粒机,其可有效避免造粒机工作过程中原料在造粒机内部残留,并且,上述对于残留原料的下料处理可在造粒过程中实时进行,以避免了额外设置工序而造成的成本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成型槽体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成型槽体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体、2—第一辊轮、3—第二辊轮、4—驱动电机、5—成型腔室、6—第一成型端齿、601—第一连接部、602—第一运动部、7—第二成型端齿、701—第二连接部、702—第二运动部、8—第一成型槽体、9—第一支撑弹簧、10—第二成型槽体、11—第二支撑弹簧、12—第一下料端板、13—第二下料端板、14—第一橡胶连接层、15—第二橡胶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避免结料的转鼓造粒机,包括机体1,机体1之上设置有第一辊轮2与第二辊轮3,其中,所述第一辊轮2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轮2旋转的驱动电机4,所述第二辊轮3之中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成型腔室5,所述第一辊轮2延伸至所述成型腔室5内部;所述第一辊轮2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成型端齿6,所述成型腔室5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成型端齿7,所述多个第一成型端齿6与所述多个第二成型端齿7彼此相对;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辊轮2之上设置有第一成型槽体8,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的底端部相对的第一连接部601,所述第一连接部601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的底端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弹簧9;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的侧壁相对的第一运动部602,所述第一运动部602采用朝向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的侧壁弯曲的曲面结构,且所述第一运动部602相切于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的侧壁;

如图3所示,所述成型腔室5的内壁之上设置有第二成型槽体10,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设置在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的底端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701,所述第二连接部701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的底端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弹簧11;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的侧壁相对的第二运动部702,所述第二运动部702采用朝向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的侧壁弯曲的曲面结构,且所述第二运动部702相切于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的侧壁;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下料端板12,所述第一下料端板12在所述第一运动部602与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的端部之间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下料端板13,所述第二下料端板13在所述第二运动部702与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的端部之间进行延伸。

上述转鼓造粒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待成型的肥料原料进入至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中的成型腔室的内壁之间;第一辊轮受驱动电机控制进行旋转过程中,第一辊轮之上的第一成型端齿与成型腔室内壁之上的第二成型腔室对于原料进行挤压,以使得原料在上述挤压作用下相互聚合,以形成颗粒。本申请中的转鼓造粒机在工作过程中,以第一成型端齿为例,第一成型端齿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可对于原料形成挤压成型,同时原料可对于第一成型端齿形成反向的挤压成型处理,第一成型端齿则会在支撑弹簧以及第一运动部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成型槽体形成不规则的摆动;上述第一成型端齿在运动过程中即可使得第一成型端齿之上的第一下料端板与相邻的第一下料端板或第二下料端板之间接触,以使得任意两个第一成型端齿或第二成型端齿之间残聚的物流得以下刮而脱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转鼓造粒机,其可有效避免造粒机工作过程中原料在造粒机内部残留,并且,上述对于残留原料的下料处理可在造粒过程中实时进行,以避免了额外设置工序而造成的成本增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的第一运动部60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橡胶连接层14,所述第一橡胶连接层14采用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橡胶连接层14的外侧连接至所述第一辊轮2之上,所述第一橡胶连接层14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之上;

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的第二运动部702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橡胶连接层15,所述第二橡胶连接层15采用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橡胶连接层15的外侧连接至所述成型腔室5的内壁之上,所述第二橡胶连接层15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之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有效避免原料进入至成型槽体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成型槽体8之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弹簧9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的轴向呈倾斜方向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成型槽体10之中,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弹簧11均相对于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的轴向呈倾斜方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弹簧以及第二支撑弹簧的结构设置以使得第一成型端齿或第二成型端齿可保持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使其在摆动过程中弹簧对其形成的反向支撑力得以改善,以进一步增加第一成型端齿或第二成型端齿的摆动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