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1543发布日期:2018-09-21 22:3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氧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7241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体,夹套,转动轴,出料口,折流板,釜盖,加料口和电机。反应釜体分为上反应釜体与下反应釜体两个部分,釜盖位于上反应釜体上方,上反应釜体与下反应釜体连接并且密封,折流板位于反应釜体的内壁,通过固定连接件与反应釜体连为一体。夹套位于反应釜的外部,转动轴安装于上反应釜体中心部位,其上端与电机相连接,下端伸到下反应釜体中连接下搅拌器;进料口位于上反应釜体的上端,出料口位于下反应釜体的下端,加料口位于釜盖的上部。

但是,有些物料比如BU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在反应的时候需要无氧的环境,但是当反应釜内添加的物料未全部将反应釜填满时,反应釜上方剩余的空间内部会残存一定量的氧气,残存的氧气会使得反应釜内部的BU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发生氧化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氧反应釜,其具有减少反应釜内部氧气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氧反应釜,包括釜体和密封设置在釜体上方的釜盖,所述釜盖上方设置有氮气存储罐,所述氮气存储罐和釜盖之间设置有进气管,所述釜体的下端部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釜体的端部连接有收气袋;所述收气袋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框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反应釜内部添加BU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前,先将氮气存储罐打开使得氮气经进气管进入反应釜内部。氮气和反应釜内部的氧气会不断混合,随着氮气的不断通入,反应釜内部的气体压强不断增大,从而使得反应釜内部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经排气管进入收气袋内部。收气袋是可以透气的收纳袋,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经收气袋排出。设置在收气袋外部的支撑框架可以将收气袋支撑起来使其能够固定在特定的高度。随着氮气的不断通入将釜体内部的氧气逐渐排出,并且在将BU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加入釜体内部时且在其反应的过程中,氮气储存罐一直持续的将氮气通入,使得釜体内部处于无氧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气管上设置气流控制阀可以控制氮气进入釜体内部的流速,在刚开始通入氮气时可以将氮气以较大的流速通入釜体内部,随着釜体内部的氧气逐渐减少,可以逐渐降低氮气的通入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气体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气管上设置气体单向阀可以控制釜体内部排出的氮气或者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均只能由釜体流向外界;从而防止外界的氧气进入釜体内部,从而减少了釜体内部的氧气的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和收气袋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和收气袋可拆卸连接,长期使用后方便对收气袋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的外壁密封设置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和釜体之间密封形成水流通道;所述保温罩上设置有与水流通道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共同连接到水箱上,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加热棒;所述水箱内设置有与进水管连接的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氮气不断通入釜体内部的过程中,釜体内部的氮气和氧气不断混合。在釜体的外壁上设置保温罩并在保温罩盖和釜体之间通有经加热棒加热后的水,可以提高釜体内部的温度,从而加速了氮气和氧气分子之间的剧烈运动,从而使得氮气和氧气更好的融合。然后随着氮气的不断通入和其与氧气的融合,釜体内部的氧气的含量逐渐降低,从而减少了釜体内部的氧气的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呈S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棒设置成S型可以增加加热棒和水的接触面积,并且使得水的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内顶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外顶壁嵌设有温度显示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器的配合方便监测水箱内部的水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观察窗和刻度方便操作者监测并记录水箱内部的水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氮气存储罐、进气管、出气管和收气袋,利用氮气存储罐产生的氮气将釜体内部的氧气,从而减少了釜体内部的氧气的含量;

2、通过设置保温罩、水流通道、进水管、出水管、水箱、加热棒和水泵,提高了釜体内部的温度加速了釜体内部的氮气和氧气之间的混合,从而降低了釜体内部的氧气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无氧反应釜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无氧反应釜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水箱的剖视图。

图中:1、釜体;2、釜盖;21、进气管;211、气流控制阀;3、氮气存储罐;4、保温罩;41、水流通道;42、进水管;43、出水管;5、水箱;51、温度显示器;52、加热棒;53、温度传感器;54、水泵;55、透明观察窗;551、刻度;6、出气管;61、气体单向阀;7、收气袋;71、卡箍;8、支撑框架;81、底座;82、透气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无氧反应釜,参照图1,其包括釜体1和设置在釜体1上方的釜盖2,且釜体1和釜盖2密封设置。

参照图2,釜盖2上连接有进气管21,进气管21远离釜盖2的端部连接有氮气存储罐3。为了控制进气管21内氮气的流速,进气管21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211。

参照图2,釜体1的下端部连接有出气管6,出气管6远离釜体1的一端连接有透气的收气袋7。

参照图3,收气袋7和出气管6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收气袋7和出气管6通过卡箍71固定连接。

参照图2,出气管6上设置有防止气体的倒流的气体单向阀61。收气袋7的外部罩设有支撑框架8,支撑框架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81。且支撑框架8上开设有若干透气格栅82。

参照图2,釜体1的外壁上套设有保温罩4,保温罩4和釜体1之间密封形成水流通道41。保温罩4的上端部连接有与水流通道41连通的进水管42,保温罩4的下端部连接有与水流通道41连通的出水管43。进水管42和出水管43远离釜体1的端部共同连接有水箱5。

参照图4,水箱5内设置有若干加热的加热棒52,为了提高加热棒52的加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加热棒52呈S型设置。

参照图4,水箱5的内顶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3,水箱5的侧壁嵌设有与温度传感器53配合的温度显示器51。

参照图4,水箱5上设置有方便观察水位的透明观察窗55,且透明观察窗55上设置有刻度551。

参照图4,水箱5的内部放置有与进水管42连接的水泵54。

工作原理如下:

在向反应釜内部添加BU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前,先将氮气存储罐3打开使得氮气经进气管21进入釜体1内部。氮气和釜体1内部的氧气会不断混合,随着氮气的不断通入,釜体1内部的气体压强不断增大,从而使得釜体1内部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经排气管进入收气袋7内部。收气袋7是可以透气的收纳袋,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经收气袋7排出。

随着氮气的不断通入将釜体1内部的氧气逐渐排出,并且在将BU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加入釜体1内部时且在其反应的过程中,氮气存储罐3一直持续的将氮气通入,使得釜体1内部处于无氧的状态。

在向釜体1内部通入氮气的过程中启动水泵54工作,水泵54将水箱5内部的水经进水管42输送进水流通道41内部,水流通道41内部的水与釜体1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釜体1内部的温度,加速了釜体1内部的氮气和氧气的混合。

水流通道41内部的水循环后经出水管43流入水箱5内部,水箱5内部的加热棒52对水箱5内部的水进行持续的加热,使得水箱5内部的水维持特定的温度进行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