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649发布日期:2018-10-26 19: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学术界又称为“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技术,3D打印技术的实质是在三维数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切片软件将三维数字模型沿Z轴方向以一定厚度切成一些列“薄片”,运用高能源束、粘结剂或其他方法,将特殊材料制成的熔融体、粉末、丝或片等进行逐层堆积粘合,叠层成三维实体。

熔融沉积制造原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又称熔丝沉积,是利用热塑形材料(如ABS、PLA、PVA等)的热熔型和粘结性层层堆积形成三维实体,由于FDM是逐层打印,会产生台阶效应,需要进行光滑处理和喷漆处理得到较好的表面结构。

因此,现有的3D打印零部件不能够直接作为产品使用,而是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而由于3D打印零部件表面处理工序复杂,使用的设备众多,极大的耗费了表面处理的时间,3D打印零部件频繁在各个设备之间移动,也难以保证表面处理的质量。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使3D打印增材制造物体光滑,增加韧性,智能喷涂,低碳排放、无污染排放,节能,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装置,是本实用新型要决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结构复杂,集成度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光滑处理和喷涂处理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3D打印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前不能预加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处理后废气难以排出,污染工作环境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

外壳,其内设置有工作仓,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风扇;

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工作仓底部;

第一喷漆罐和第二喷漆罐,所述第一喷漆罐内存储有油漆,所述第二喷涂罐内存储有固化液;

至少两个喷枪架,其围绕所述支架均匀布置在工作仓内,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喷枪架绕竖直轴线旋转;所述喷枪架上设置有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所述第一喷口与第一喷漆罐连通,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二喷漆罐连通;

水箱,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雾化器,所述水箱顶部与所述工作仓相连通;

蒸馏箱,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蒸馏箱顶部通过可开启式蒸馏孔与所述工作仓连通,所述蒸馏箱内存储有光滑处理溶剂,所述蒸馏箱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仓侧壁上设置有相套合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过滤棉;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为双层结构,所述第一套筒夹层内设置有过滤棉,所述第二套夹层内设置有滤纸。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包括四个竖直布置的竖杆,四个竖杆呈矩形排列,相邻两个竖杆之间通过V型架连接,相对的两个V型架最底端通过横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喷枪架包括喷枪本体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喷枪本体成150°角;所述喷枪架底部通过水平布置的转轴与工作仓底部连接;所述喷枪架上部、中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第一喷漆罐和第二喷漆罐分别安装在两个凹槽内,所述第一喷漆罐和第二喷漆罐底部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连通;

所述第一喷漆罐和第二喷漆罐的尾部分别设置有单向导通阀,所述单向导通阀通过电磁阀与压缩气瓶连接;

所述第一喷漆罐和第二喷漆罐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喷漆罐和第二喷漆罐的罐体上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是,所述排风口内的风扇为进风/排风两用风扇,所述排风口内还设置有加热丝。

优选的是,还包括引风机构,所述引风机构包括:

空气管,其两端分别与排风口和外墙通风口连接;

自垂式百叶窗,其设置在所述外墙通风口外侧;

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墙通风口内侧,以将空气向外墙外排出。

优选的是,所述自垂式百叶窗与风机之间设置有挡沙板,所述挡沙板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S形风道,所述S形风道使挡沙板两侧连通,所述S形风道位于内侧的端口的高度位置,高于位于外侧的端口的高度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水箱呈圆环状,所述水箱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蒸汽孔;

所述蒸馏箱呈圆环状,所述蒸馏箱同轴心套设在水箱外,所述蒸馏箱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蒸馏孔;所述蒸馏箱顶部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环形挡板能够绕轴线旋转以将蒸馏孔打开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能够将表面光滑处理和喷涂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处理后的3D打印零件表面光滑度提升50%,韧性提升70%,可将,3D打印物体厚度降低50%,可实现超薄打印。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模块组合而成,因此具有多种功能,可替换,方便操作。

2、通过在外壳侧面的排风口内设置双向风扇和加热丝,即能够实现预加热功能,又能够实现排风的功能。通过对3D打印零部件预加热后再进行表面处理,能够增加断面连接强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风机构,能够将表面处理中产生的废弃及时排出到屋外,放置污染工作间进而危及操作员的身体健康。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箱,将水雾化实现了去支撑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套筒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作仓内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漆罐与压缩气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枪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馏箱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排风机构和引风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沙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10,在所示外壳内设置有工作仓111。所述工作仓111顶端设置有可开启式上盖。在所述外壳110的正面还设置有控制面板113,控制面板113内设置有控制器。一并参阅图9,所述外壳110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口112,在排风口112内设置与风扇,通过风扇的工作能够将工作仓111内的空气排出到外壳外部。

在所述工作仓111内设置有过滤套筒,所述过滤套筒沿竖直方向布置。通过设置过滤套筒,将工作仓111内的部件均包围在过滤套筒内,通过过滤套筒对工作仓11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然后再经排气口112排出。

所述过滤套筒包括相套合的第一套筒120和第二套筒130。第二套筒130套合在第一套筒120的外侧。在第一套筒120和第二套筒130之间设置有过滤棉。所述第一套筒120和第二套筒130结构相同。

如图3所示,以第一套筒120为例,所述第一套筒120为双层空心结构,在第一套筒120的筒壁上设置有通孔121。在第一套筒120的夹层内设置有过滤棉。所述第二套筒130也为双层空心结构,在第二套筒130的侧壁上也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套筒130的夹层内设置有滤纸。

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120内覆有特氟龙涂层,该材料具有疏水疏油低表面能特性,可使喷溅到第一套筒内表面液滴回弹至目标物上或滑落后回收的特性,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如图2、图7所示,在所述外壳110内设置有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在外壳110内设置有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分别从上向下插入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的底部均设置有出口端141、151。在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分别安装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之后,第一喷漆罐140的出口端141和第二喷漆罐150的出口端151分别连接有管路,并且管路深入到工作仓111内。

所述第一喷漆罐140内存储有漆料,第二喷漆罐150内存储有固化液,例如橡胶型涂覆剂。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均采用透明罐体,通过在喷漆罐的外部就可以知道喷漆罐内的漆量。所述喷漆罐外表面还设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及时了解喷漆罐内物料的用量以及剩余量。

如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内没有压力,通过外接压力装置为第一喷漆罐140和第二喷漆罐150的喷涂提供所需的气压。所述第一喷漆罐140的底部设置有出口端141,第二喷漆罐150的底部设置也设置有出口端151。所述第一喷漆罐14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单向导通阀142,所述第二喷漆罐15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单向导通阀152。第一单向导通阀142允许第一喷漆罐140外部的空气经第一单向导通阀142进入到第一喷漆罐140内,而不允许第一喷漆罐140内的空气经第一单向导通阀142排出到第一喷漆罐140外。同样的第二单向导通阀152允许第二喷漆罐150外部的空气经第二单向导通阀152进入到第二喷漆罐150内,而不允许第二喷漆罐150内的空气经第二单向导通阀152排出到第二喷漆罐150外。所述第一单向导通阀142与第一电磁阀143连接,第一电磁阀143的另一端与压缩气瓶144连接。当第一电磁阀143开启后,压缩气瓶144内的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143和第一单向导通阀142流入到第一喷漆罐140内,为第一喷漆罐140进行喷涂提供压力。所述第二单向导通阀152与第二电磁阀153连接,第二电磁阀153的另一端与压缩气瓶144连接。当第而电磁阀153开启后,压缩气瓶144内的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第二电磁阀153和第二单向导通阀152流入到第二喷漆罐150内,为第二喷漆罐150进行喷涂提供压力。

如图4、图5,在所述工作仓111底面上设置有喷枪架160和支架170。所述喷枪架160和支架170均位于过滤套筒围城的区域内。所述支架170设置在工作仓111底面的中心处,支架170用于支撑3D打印零件。所述支架170的底面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竖直布置,所述转轴从工作仓111底面上方穿过至工作仓111底面的下方,在工作仓111底面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用于驱动支架170旋转。所述喷枪架160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在支架170的两侧。所述喷枪架160的底部通过水平布置的转轴165连接在工作仓111底面上,所述转轴165为阻尼转轴,使喷枪架160能够绕所述转轴旋转并能停在任意位置。由于3D打印零件放置在两个喷枪架160之间,那么就可以根据待喷涂的3D打印零件的大小,来适当的调节两个喷枪架160的喷涂角度。

如图6所示,所述支架170包括四个竖直布置的竖杆171,四个竖杆171呈矩形排列。相邻两个竖杆171之间通过V型架172连接,相对的两个V型架172的最底端通过横杆173连接,两个横杆173组成一个十字形连杆。通过这种布置,使支架170能够稳定的支撑任何形状的3D打印零件。

如图8所示,所述喷枪架160包括喷枪本体161和弯折部162,所述弯折部162与喷枪本体161之间呈150°夹角。在喷枪架160朝向支架170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喷嘴,例如在喷枪架160的上中下三个位置设置三组喷嘴,每组喷嘴中均包括第一喷嘴163和第二喷嘴164。其中,第一喷嘴163通过管路与第一喷漆罐140相连通,从第一喷嘴163中能够喷出油漆;第二喷嘴164通过管路与第二喷漆罐150相连通,从第二喷嘴164中能够喷出橡胶型涂覆剂。所述管路为竹节管或波纹管。

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工作仓11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114和蒸馏箱115,所述水箱114和蒸馏箱115均为环形,蒸馏箱115套设在水箱114外。在所述水箱114内存储有水,在所述水箱114内还设置有超声波高频震荡雾化器,水箱114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呈圆形排列的蒸汽孔116,水箱114通过蒸汽孔116与工作仓111连通。当水箱114内的超声波高频震荡雾化器工作时,将水箱114内的水雾化,并从蒸汽孔116进入到工作仓内,使工作仓111的空间内充满细小颗粒状的水滴。通过雾化水将3D打印零部件上的水溶性支撑材料去除。

一并参阅图10,所述蒸馏箱115内存储有光滑处理溶剂,例如乙醇或丙酮。在蒸馏箱115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例如电热丝。当加热装置工作时能够对光滑处理溶剂进行加热,光滑处理溶剂受热后会蒸发。在蒸馏箱115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呈圆形排列的蒸馏孔117,所述蒸馏箱115顶部还设置有环形挡板118,在所述环形挡板118上设置有一圈呈圆形排列的通孔119,所述通孔119与蒸馏孔117相对应,当环形挡板118旋转到特定位置时,能够使每一个蒸馏孔117与一个通孔119同轴对应,此时,蒸馏箱115通过蒸馏孔117和通孔119与工作仓111连通,蒸馏箱115内的光滑处理溶剂蒸发后能够充满整个工作仓111。当环形挡板118再旋转一定角度后,环形挡板118能够将蒸馏孔117关闭,使蒸馏箱115内的光滑处理溶剂不会进入到工作仓内。环形挡板118可以通过手动转动,也可以设置一个旋转机构来转动环形挡板,实现蒸馏孔117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加热排风机构和引风机构。所述加热排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口112内的风扇181和加热丝182。所述风扇181为进风/排风两用风扇,当风扇181为进风模式时,能够将外壳110外部的空气经排风口112吹入到外壳110内,空气经过加热丝182加热后使吹入到外壳110内的空气为热空气。通过设置风扇181和加热丝182,能够对放入到工作腔111内的待处理零部件在处理之前进行预先加热1个小时,来增加零部件的断面连接强度。

当风扇181为排风模式时,能够将工作仓111内的气体排出到工作仓111外。蒸馏和喷涂工艺中会在工作仓111内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当风扇181为排风模式时,工作仓内的气体首先会经过过滤套筒进行过滤,再从排风口112排出。

所述引风机构包括空气管183,所述空气管183的两端将排风口112和外墙通风口184连接在一起。在外墙通风口184内,自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有自垂式百叶窗185、挡沙板186和风机187,挡沙板186内设置有风道,风机187工作后能够产生负压将外壳110内的空气经排风口112引入到空气管183内,并经过挡沙板186和自垂式百叶窗185引出到外墙通风口184外,排出到房屋外。风机187工作时,在风力作用下将自垂式百叶窗185的窗叶吹起,空气顺利排出。当风机187停止工作后,窗叶在重力作用下下垂,防止外界的雨雪、大颗粒灰尘进入。通过引风机构的设置,与加热排风机构相配合,进一步将从排风口112排出的有害气体排出到墙外。在进行蒸馏和喷涂的过程中,加热排风机构和引风机构中的设备均处于断电状态,防止蒸馏溶剂或喷涂液造成设备短路。在蒸馏结束后或喷涂结束后,再进行引风和排风。

如图12所示,所述挡沙板186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S形风道187,所述S形风道187位于内侧的端口的高度位置,高于位于外侧的端口。这样的设置,能够使从外侧吹入的颗粒物进入S形风道187后,由于S形风道187形状的限制,会沿着S形风道187的表面滑落到挡沙板186的外侧,而不会进入到挡沙板186内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将表面光滑处理和喷涂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具备去支撑的功能。通过控制器对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装置中各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在进行蒸馏和喷涂时,通过控制器使不必要的电器设备均处于断电状态,防止造成电器设备的短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3D打印零件表面处理工作过程如下:

将打印完成的3D打印零件放入到工作仓111内的支架170上,进行冷却。打印完成后的五分钟之内进行冷却有效。冷却方式为通过将水箱114内的超声波高频震荡雾化器将水箱114内的水雾化,雾化水扩散到整个工作仓111空间内,能够对3D打印零件进行冷却,同时,3D打印零件上的支撑部分为水溶性材料,在雾化水的作用下,能够将支撑部分溶解去除。冷却的时间为20分钟。

将加热丝182通电,并使风扇181处于进风模式,将热风吹送到工作仓111内,对3D打印零件进行加热,保持工作仓111内的温度在110摄氏度,持续加热1小时,以增加层面链接强度。

将蒸馏箱115上的蒸馏孔117打开,并使蒸馏箱115内的加热装置工作,通过蒸馏乙醇或丙酮等溶剂,对3D打印零件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处理时间为20分钟。

控制支架170绕竖直轴线旋转,通过喷枪架160上的第二喷口164将固化液喷涂在3D打印零件表面。共进行两次固化液喷涂,每次喷涂时间为2分钟,两次固化液喷涂之间间隔15分钟。

固化液喷涂完成15分钟后,通过第一喷口163将对3D零件表面喷涂漆膜,共进行三次漆膜喷涂,每次漆膜喷涂时间为2分钟,上一次漆膜喷涂结束后间隔15分钟再进行下次一漆膜喷涂。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对3D打印零件去支撑、表面光滑处理和表面喷涂处理,使处理后的3D打印零件表面光滑度提升50%,韧性提升70%,可将,3D打印物体厚度降低50%,可实现超薄打印。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