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出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5694发布日期:2018-11-09 20:5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侧出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砂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的石英砂过滤,有效的截留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质颗粒、微生物、氯、嗅味及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最终达到降低水浊度、净化水质效果的一种高效过滤设备。过滤器具有小,表面积大,耐酸碱性强,抗污染性好等优点,广泛运用到农业灌溉、化工、石油、冶金、工矿等各行业,现有的过滤装置多为顶出式过滤装置,顶出式过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换向阀的手柄设在顶出式过滤装置的上端,人工操作及维护保养极为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进水流畅和稳定,便于人工操作维护保养的的侧出式过滤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水流畅稳定,喷洒均匀,便于人工操作维护保养的的侧出式过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侧出式过滤器,包括三位五通换向阀和过滤缸,三位五通换向阀位于过滤缸的外侧部,过滤缸内部设有一个空腔,过滤缸内顶部设有布水器,过滤缸内底部装配有集水器,过滤缸内中下部填充有滤料,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污口,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上设有进水阀和水泵,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一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伸入过滤缸的缸体内并与布水器相连接,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有第三水管,第三水管伸入过滤缸的缸体内与集水器相连接且伸入过滤缸的缸体的一端位于过滤缸的底部,过滤缸内的第三水管上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一端与第三水管连接,排气管另一端开口设在布水器下方且与布水器相邻,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上设有出水阀,三位五通换向阀的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

所述过滤缸顶部设有透明顶盖;

所述布水器为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结构,布水器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布水孔;

所述过滤缸的缸体上侧部设有观察窗口,三位五通换向阀的阀体上设有排水透视镜;

所述集水器包括若干根集水管,各集水管以第三水管下端部为中心均匀分布,各集水管均与第三水管相连通,各集水管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

所述过滤缸下端固定连接有倒碗状的底座;

所述过滤缸下侧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与过滤缸的缸体相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堵盖;

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上的阀体上设有压力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操作三位五通换向阀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冲洗、过滤与反冲洗,进水流畅稳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空腔顶端设有一个布水器,布水喷洒均匀,提高了过滤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三位五通换向阀的阀体上设有排水透视镜,便于观察三位五通换向阀内的工作情况,过滤缸的缸体上侧部设有观察窗口,便于观察本实用新型反冲洗时过滤缸内的工作过滤情况,观察本实用新型过滤缸内的滤料是否堵塞,本实用新型的顶部设有一个透明顶盖,便于观察本实用新型过滤模式和冲洗模式时,本实用新型过滤缸内的工作情况;

(4)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缸下端固定连接有倒碗状的底座,便于减轻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节省成本,三位五通换向阀的阀体上设有压力表,便于检测三位五通换向阀内的压力,保证本实用新型安全平稳工作;

(5)本实用新型的三位五通换向阀设在过滤缸的侧部,位置较低,且操作时三位五通换向阀前没有遮挡物,便于人工操作以及维护保养,与将三位五通换向阀设置在过滤器顶部的顶出式过滤器相比,顶出式过滤器将三位五通换向阀设置在过滤器顶部,由于有过滤器过滤缸体的遮挡,操作较为不便;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水管上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一端与布水器连接,排气管另一端与第三水管连接,布水器位于过滤缸内的顶部,这样只要过滤缸内有气体,就会聚集在排气管与布水器的开口处,便于排气,如果排气管直接与大气相通,就需要设置排气阀以避免工作时不断向外漏水,排气管与第三水管相连接,不直接排入大气,这样就不需要设置排气阀,简化了结构,也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打开排气阀排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排气的及时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水流畅稳定,喷洒均匀,便于人工操作维护保养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向左的方向为左向,图1中向上的方向为上向,图1中朝向看图者的方向为前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出式过滤器包括三位五通换向阀1和过滤缸2,三位五通换向阀1位于过滤缸2的外侧部,过滤缸2内部设有一个空腔3,过滤缸2内顶部设有布水器4,过滤缸2内底部装配有集水器,过滤缸2内中下部填充有滤料,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7、第二进水口22、第一出水口21、第二出水口10以及排污口11,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第一进水口7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上设有进水阀和水泵,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第一出水口21连接有第二水管8,第二水管8伸入过滤缸2的缸体内并与布水器4相连接,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第二进水口22连接有第三水管9,第三水管9伸入过滤缸2的缸体内与集水器相连接且伸入过滤缸2的缸体的一端位于过滤缸2的底部,过滤缸2内的第三水管9上连接有排气管14,排气管14一端与第三水管9连接,排气管14另一端开口设在布水器4下方且与布水器4相邻,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第二出水口10连接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上设有出水阀,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排污口11连接有排污管(第四水管、出水阀、第一水管、进水阀、水泵和排污管均为常规部件,图未示);

所述过滤缸2顶部设有透明顶盖17,便于观察侧出式过滤器冲洗过滤时的工作情况;

所述布水器4为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结构,布水器4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布水孔5,便于布水器4喷洒均匀;

所述过滤缸2的缸体上侧部设有观察窗口13,便于观察过滤缸2反冲洗时滤料是否堵塞,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阀体上设有排水透视镜16,便于观察三位五通换向阀1的阀体内的工作情况;

所述集水器包括若干根集水管6,各集水管6以第三水管9的下端部为中心均匀分布,各集水管9均与第三水管9相连通,各集水管6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15;

所述过滤缸2下端固定连接有倒碗状的底座12,便于减轻本实用新型质量,节省成本;

所述过滤缸2下侧部设有排水管18,排水管18一端与过滤缸2的缸体相连通,排水管18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堵盖20;

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阀体上设有压力表19,便于检测三位五通换向阀1内的压力,保证本实用新型安全平稳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三种工作模式:过滤模式、冲洗模式和反冲洗模式,根据工作需求,操作三位五通换向阀1,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

当本实用新型为过滤模式时,第一进水口7接通第一出水口21,第二进水口22接通第二出水口10,排污口11闲置,打开水泵、进水阀和出水阀,需要过滤的水经水泵的输送从第一水管输送至第一进水口7,需要过滤的水从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第一进水口经过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第一出水口21进入第二水管8,再进入布水器4,水流通过布水器4上的布水孔5的均匀喷洒,进入过滤缸2内,再通过滤料的过滤进入集水孔15,需要过滤的水经滤料的过滤成为较为清洁的水,较为清洁的水通过集水孔15进入集水器,再通过第三水管9进入三位五通换向阀1,较为清洁的水再经过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第二出水口10排放至第四水管,最终进入下一工作地点,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当气体进入过滤缸2内时,通过排气管14排放至第三水管内排出;

当本实用新型处于冲洗模式时,第一进水口7接通第一出水口21,第二进水口22接通排污口11,第二出水口10闲置,打开水泵和进水阀,水泵将压力较高的清洁水从第一水管输送至第一进水口7,清洁水经过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第一进水口7进入第一出水口21再进入第二水管8,再进入布水器4,通过布水器4上的布水孔5的均匀喷洒,清洁水进入过滤缸2内,经过滤料的过滤进入集水孔15,水流经集水孔15进入集水器,最后通过第三水管9进入三位五通换向阀1,再经过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排污口11进入排污管排出;

当本实用新型处于反冲洗模式时,第二进水口22接通第二出水口10,第一出水口21接通排污口11,第一进水口7闲置,压力较高的清洁水经水泵的输送进入第四水管内,清洁水经第四水管进入第二出水口10再进入第二进水口22,清洁水再经过第三水管9输送至集水器,通过集水器上的集水孔15向上经过滤料进入布水器4,水流经与布水器4连接的第二水管8进入第一出水口21进入到三位五通换向阀1内,水流最后经三位五通换向阀1上的排污口11连接的排污管排出;

水中的砂子会逐渐堆积在过滤缸2的底部,当过滤缸2底部积累较多的砂子后,旋开堵盖20,本实用新型内的水和砂子通过排水管18排出,保证过滤的正常进行,待本实用新型使用完毕时,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拉至存放地点后,收纳存放起来。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