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6865发布日期:2018-11-16 21:4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治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实验当中经常需要进行液体的配比实验,然而这样的实验大都是先准备好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大小的烧杯,再将需要进行实验的液体倒入不同的量到不同的烧杯内之后,加入反应物去观察不同剂量内烧杯内的液体反应,然而在加入液体时通常都是人工通过某一个移液件对一个烧杯进行添加液体后再对后面的一个烧杯进行添加,这样的添加方式非常耗时耽误实验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包括支撑架、储液件、供液件和按压件,所述储液件位于按压件的正上方并与按压件顶部搭接配合,所述按压件架设于支撑架顶部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供液件位于支撑架底部且支撑架底部设有用以支撑供液件的搭接板,所述储液件的底部设有与供液件相配合的进液部,所述供液件的出液端贯穿支撑架并延伸至进液部下方,所述供液件与储液件抵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储液筒、第二储液筒和第三储液筒,第一储液筒、第二储液筒和第三储液筒沿一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储液筒的上段设有出料口,进液部位于第一储液筒的底部的圆心处并与第一储液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筒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相互抵触构成一锥形,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底部均与第一储液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支撑弹簧,所述第一固定环位于第二固定环正上方且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同轴设置,支撑弹簧设有三个,所述三个支撑弹簧竖立设置且三个支撑弹簧沿第一固定环周向等间距设置,三个支撑弹簧的顶部与第一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支撑弹簧的底部与第二固定环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环上套设有橡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供液件包括供液管道、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供液管道搭接于搭接板顶部,第一支管与第一储液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支管的顶部设有与第一储液筒的进液部相抵触第一出液口,第一支管的底部延伸至供液管道内,第二支管与第二储液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管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储液筒的进液部相抵触第二出液口,第二支管的底部延伸至供液管道内,第三支管与第三储液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三支管的顶部设有与第三储液筒的进液部相抵触第三出液口,第三支管的底部延伸至供液管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承托板和固定在承托板底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柱呈矩阵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由聚乙烯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将第一储液筒放置于第一固定环顶部,第一储液筒内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与第一支管出液口抵触连接,当需要对第一储液筒内添加液体时按压第一储液筒的顶部第一固定环向下移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受到第一支管的抵触力向第一储液筒内侧壁接近,供液管道向第一支管供送液体,液体通过第一出液口向第一储液筒内供送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储液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支撑架1,搭接板1a,承托板1b,支撑柱1b1,储液件2,进液部2a,第一挡板2a1,第二挡板2a2,第三挡板2a3,供液件3,第一储液筒3a,出料口3a1,第二储液筒3b,第三储液筒3c,供液管道3d,第一支管 3d1,第二支管3d2,第三支管3d3,第一出液口3d4,按压件4,第一固定环4a,第二固定环4b,支撑弹簧4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实验用量取液体装置,包括支撑架1、储液件2、供液件3和按压件4,所述储液件2位于按压件4的正上方并与按压件4顶部搭接配合,所述按压件4架设于支撑架1顶部并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供液件3位于支撑架1底部且支撑架1底部设有用以支撑供液件3的搭接板1a,所述储液件2的底部设有与供液件3相配合的进液部2a,所述供液件3的出液端贯穿支撑架1并延伸至进液部2a下方,所述供液件3与储液件2抵触连接,支撑架1用以对按压件4进行支撑,储液件2架设于按压件4顶部,供液件3通过出液端和储液件2的进液部2a相配合实现对储液进进行供液。

所述储液件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储液筒3a、第二储液筒3b和第三储液筒 3c,第一储液筒3a、第二储液筒3b和第三储液筒3c沿一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储液筒3a的上段设有出料口3a1,进液部2a位于第一储液筒3a的底部的圆心处并与第一储液筒3a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筒3a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第一储液筒3a外侧壁设置的刻度用以观察第一储液筒3a内的液体的容量。

所述进液部2a包括第一挡板2a1、第二挡板2a2和第三挡板2a3,所述第一挡板2a1、第二挡板2a2和第三挡板2a3相互抵触构成一锥形,所述第一挡板 2a1、第二挡板2a2和第三挡板2a3的底部均与第一储液筒3a固定连接,第一挡板2a1、第二挡板2a2和第三挡板2a3用以将进液端密封。

所述按压件4包括第一固定环4a、第二固定环4b和支撑弹簧4c,所述第一固定环4a位于第二固定环4b正上方且第一固定环4a与第二固定环4b同轴设置,支撑弹簧4c设有三个,所述三个支撑弹簧4c竖立设置且三个支撑弹簧 4c沿第一固定环4a周向等间距设置,三个支撑弹簧4c的顶部与第一固定环4a 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支撑弹簧4c的底部与第二固定环4b顶部固定连接,三个支撑弹簧4c将第一固定环4a和第二固定环4b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4a用以承托第一储液筒3a,第二固定环4b用以与支撑架1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环4a上套设有橡胶套,橡胶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且橡胶可塑性强。

所述供液件3包括供液管道3d、第一支管3d1、第二支管3d2和第三支管3d3,所述供液管道3d搭接于搭接板1a顶部,第一支管3d1与第一储液筒3a 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支管3d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储液筒3a的进液部2a相抵触第一出液口3d4,第一支管3d1的底部延伸至供液管道3d内,第二支管3d2与第二储液筒3b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管3d2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储液筒3b的进液部2a相抵触第二出液口,第二支管3d2的底部延伸至供液管道3d内,第三支管3d3与第三储液筒3c同轴设置,所述第三支管3d3的顶部设有与第三储液筒3c的进液部2a相抵触第三出液口,第三支管3d3的底部延伸至供液管道3d 内,供液管道3d用以对第一支管3d1、第二支管3d2和第三支管3d3进行供液,第一支管3d1用以对第一储液筒3a进行供液,第二支管3d2用以对第二储液筒 3b进行供液,第三支管3d3用以对第三储液筒3c进行供液。

所述支撑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承托板1b和固定在承托板1b底部的支撑柱 1b1,所述支撑柱1b1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柱1b1呈矩阵排列,四个支撑柱1b1 用以对承托板1b进行支撑,搭接板1a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柱1b1固定连接,承托板1b用于对第二固定环4b进行支撑固定。

所述第一挡板2a1、第二挡板2a2和第三挡板2a3均由聚乙烯材质制成,聚乙烯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