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泥斗沉淀池污泥气力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3331发布日期:2018-10-19 21:45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泥斗沉淀池污泥气力输送装置,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常用的沉淀池包括平流式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幅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水平管沉淀池。沉淀池底部均设有污泥斗,污泥斗排泥的方式包括:①排泥泵排泥;②气提排泥;③水静压排泥;④专用刮吸泥机排泥。

现在常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为保证竖流沉淀池泥斗的角度和使用效果,常把沉淀池做成多泥斗的形式,这种情况下,刮泥机、静压排泥并不适用。若使用排泥泵排泥,每个泥斗中都需要安装排泥泵,这增加了投资、运行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多泥斗的沉淀池的排泥和回流多使用气提排泥,但多套普通的气提装置会导致排泥管路、阀门等的数量增加,增加投资、维护成本和系统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泥斗沉淀池污泥气力输送装置,减少管路、阀门数量,方便控制,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泥斗沉淀池污泥气力输送装置,包含气提装置、储泥罐、回流管路、排泥总管路、排泥管路,所述气提装置包含电磁阀、吸泥管路、吸水喇叭口、气提罐体、排气管、手孔、进气管和鼓风机;吸泥管路的一端通过吸水喇叭口与沉淀池泥斗相连通,吸泥管路的另一端与气提罐体一端相连接,鼓风机通过进气管与吸泥管路相连接,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气提罐体的另一端通过排泥管路与储泥罐的顶端相连接,气提罐体上设有排气管和手孔;储泥罐的底端分别设有回流管路和排泥总管路。

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电动阀。

所述排泥总管路上设有排泥电动阀。

所述回流管路和排泥总管路均为L形管路,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气提装置为多个,多个气提装置上的气提罐体通过相应的排泥管路与储泥罐相连接。

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多个气提装置通过多个排泥管路汇集到储泥罐的顶部,储泥罐底部分别设排泥管路和回流管路,储泥罐中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自流进行排泥或回流。气提装置的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排泥管路和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回流电动阀和排泥电动阀,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排泥电动阀和回流电动阀联动,电磁阀开启时,排泥管路和回流管路中保持至少有一个开启。排泥和回流的比例按照污水处理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解决了多泥斗沉淀池的污泥排放和回流过程中设备多、控制复杂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一体化设备的气提法排泥提供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磁阀1、回流电动阀2、排泥电动阀3、储泥罐4、回流管路5、排泥总管路6、排泥管路7、吸泥管路8、吸水喇叭口9、气提罐体10、排气管11、手孔12、进气管13、鼓风机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多泥斗沉淀池污泥气力输送装置,包含气提装置、储泥罐4、回流管路5、排泥总管路6、排泥管路7,所述气提装置包含电磁阀1、吸泥管路8、吸水喇叭口9、气提罐体10、排气管11、手孔12、进气管13和鼓风机14;吸泥管路8的一端通过吸水喇叭口9与沉淀池泥斗相连通,吸泥管路8的另一端与气提罐体10一端相连接,鼓风机14通过进气管13与吸泥管路8相连接,进气管13上设有电磁阀1;气提罐体10的另一端通过排泥管路7与储泥罐4的顶端相连接,气提罐体10上设有排气管11和手孔12;储泥罐4的底端分别设有回流管路5和排泥总管路6。

所述回流管路5上设有回流电动阀2。

所述排泥总管路6上设有排泥电动阀3。

所述回流管路5和排泥总管路6均为L形管路,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气提装置为多个,多个气提装置上的气提罐体10通过相应的排泥管路7与储泥罐4相连接。

本实例中,沉淀池共8个泥斗,每两个泥斗使用一个气提装置进行排泥,共4个气提装置。

电磁阀1开启,同时排泥电动阀3同时开启,空气自鼓风机经过进气管13进入气提罐体10,该实用新型开始正常工作。沉淀池泥斗中的污泥在鼓风机14的作用下,从吸水喇叭口9进入,经吸泥管路8,之后进入气提罐体10。进入气提罐体10中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经排泥管路7,全部汇入到储泥罐4,经过排泥总管路6后,通过重力作用自流排泥。

四个气提装置每个开启15分钟,1个小时完成一次沉淀池整体排泥。第四个气提装置的电磁阀1开启时,回流电动阀2同时开启,排泥电动阀3关闭,污泥在系统作用下进入储泥罐4,在重力作用下随回流管路5流入厌氧反应池,系统进行污泥回流。

排气管11的作用是调整气提罐体10的气压,手孔12是气提罐体10的检修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