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6736发布日期:2018-10-12 22:4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液系统。



背景技术:

注射剂等无菌医药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配制、过滤、灌封、灭菌、检漏、灯检等多道复杂工序,其中原辅料的配制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该自动配液系统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多种注射液的配制。硫酸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各种革兰阴性细菌及革兰阳性细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奈瑟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对该品中度敏感。

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辅料加注射用水,搅拌使其全部溶解,调PH值,然后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继续搅拌,加针用活性炭搅拌吸附,经过滤器过滤脱碳,然后经无菌过滤,得到可供灌封的注射液。

但是,生产过程中,注射液的用量难以控制。如果生产过多,则如何进行保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配液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在配液罐的配液过程中,将溢出一定高度的配液排入缓冲罐中,同时,位于缓冲罐中的配液既可以通过输送泵直接循环至配液罐,也可以直接在缓冲灌中进行投料操作,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液系统,包括配液罐和缓冲罐;

所述配液罐开设有溢流口和进料口,所述缓冲罐与所述溢流口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

所述缓冲罐的卸料口与所述进料口通过第二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设置有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用于将所述缓冲罐内的配液泵送至所述配液罐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罐包括第一投料口、点滴管及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投料口开设于所述配液罐的顶部,所述第一投料口为快开人孔,所述点滴管及所述搅拌组件位于所述配液罐的内部,所述点滴管与所述配液罐的顶部连接,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配液罐的顶部可转动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叶片组及去沫滤网,所述搅拌轴沿所述配液罐的轴向延伸,所述叶片组与所述搅拌轴连接,所述叶片组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分布的叶片,所述去沫滤网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铰接,所述去沫滤网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去沫滤网在跟随所述搅拌轴的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搅拌轴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包括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二投料口开设于所述缓冲罐的顶部,所述第二投料口用于向所述缓冲罐内投放物料。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接有卸料管,所述卸料管位于所述缓冲罐的卸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泵之间,所述卸料管与外部储存设备连通,所述卸料管设置有卸料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设置有两个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两个第一流量控制阀分别位于所述缓冲罐的所述卸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泵之间、所述第一输送泵与所述进料口之间,所述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的配液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罐设置有抽液装置,所述抽液装置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装置与所述配液罐的外壁通过所述抽液管连接,所述抽液管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配液罐的内部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系统还包括储料罐,所述储料罐与所述配液罐通过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输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罐的卸料口连接,所述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罐的进液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路设置有第二输送泵和安保过滤器,所述第二输送泵相对于所述安保过滤器靠近所述配液罐,所述配液罐与所述第二输送泵之间、所述第二输送泵与所述安保过滤器之间、所述安保过滤器与所述储料罐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罐的底部设置有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用于称量配液的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配液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在配液罐的配液过程中,将溢出一定高度的配液排入缓冲罐中,同时,位于缓冲罐中的配液既可以通过输送泵直接循环至配液罐,也可以直接在缓冲灌中进行投料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配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去沫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温度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配液系统;1-配液罐;11-溢流口;12-进料口;13-第一卸料口;14-罐体;141-内筒体;142-外筒体;143-保温材料层;15-搅拌组件;151-搅拌轴;152-去沫滤网;153-叶片组;154-温度测量器;16-清洗组件;161-连接管;162-多孔喷头;17-第一投料口;171-点滴管;18-驱动组件;181-驱动电机;182-减速器;183-支架;19-支座;191-称重模块;2-缓冲罐;21-第二卸料口;22-第二投料口;3-第一循环管路;4-第二循环管路;41-第一输送泵;42-卸料管;43-第一流量控制阀;5-抽液装置;51-抽液管;6-储料罐;61-进液口;7-输送管路;71-第二输送泵;72-安保过滤器;73-第二流量控制阀;74-卸料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液系统100,包括配液罐1和缓冲罐2。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液罐1开设有溢流口11和进料口12,缓冲罐2与溢流口11通过第一循环管路3连通,用于将配液罐1溢出的配液输送至缓冲罐2内;缓冲罐2的卸料口(为了便于区分,定义为第一卸料口13)与配液罐1的进料口12通过第二循环管路4连通,回收利用缓冲罐2内的配液,提高配液的配制效率,第二循环管路4上设置第一输送泵41,便于将缓冲罐2内的配液泵送至配液罐1内。

下面对该配液系统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配液罐1包括罐体14、搅拌组件15及清洗组件16,搅拌组件15及清洗组件16位于罐体14内部,搅拌组件15用于混合固态物料和液体物料,清洗组件16用于罐体14的清洗。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罐体14包括内筒体141、外筒体142及保温材料层143,保温材料层143位于内筒体141与外筒体142之间,使得罐体14内的配液保持一定的温度,提高了罐体14的保温效果。

配液罐1包括第一投料口17和点滴管171,第一投料口17开设于罐体14的顶部,第一投料口17为快开人孔,快开人孔方便使用者往罐体14内部投放固态物料。点滴管171位于罐体14的顶部,点滴管171用于与配液管(图中未标出)连通,往罐体14内部通入液体物料。

搅拌组件15与罐体14的顶部可转动的连接,搅拌组件15包括搅拌轴151和去沫滤网152。

搅拌轴151沿罐体14的轴向延伸,搅拌轴151的一端与罐体14的顶部可转动的连接,搅拌轴15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相当于,搅拌轴151在罐体14内部沿竖向自由垂落。为了更好的实现搅拌功能,搅拌轴151的自由端伸向罐体14的底部,提高搅拌轴151的搅拌范围。如图3所示,去沫滤网152的一端与搅拌轴151铰接,去沫滤网15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去沫滤网152在跟随搅拌轴151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搅拌轴151摆动,在配液过程中,减小泡沫的产生。

需要指出的是,去沫滤网152为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去沫滤网152的孔径可以根据罐体14的尺寸选取,但是,孔径不宜过大,防止去沫效果降低。

进一步地,搅拌组件15还包括叶片组153,搅拌轴151的中心线与罐体14的中心线平行,相当于搅拌轴151与罐体14的中心线偏心设置,使得固态物料与液体物料的混合更充分。叶片组153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搅拌轴151的轴向分布的叶片,既能满足搅拌需求,还能合理利用搅拌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搅拌轴151设置有多个温度测量器154,多个温度测量器154沿搅拌轴151的轴向分布。多个温度测量器154的设置,相当于在搅拌轴151上设置了多个温度监测点,通过温度测量器154可以有效掌握配液罐1内部各个深度的配液的温度,从而提高配液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配液罐1还包括驱动组件18,驱动组件18包括驱动电机181和减速器182,驱动电机181与搅拌轴151通过减速器182传动连接。罐体14的外壁设置有支架183,驱动电机181可拆卸的设置于支架183,支架183既用于支撑驱动电机181,还方便使用者检修和维护驱动电机181。

在本实施例中,清洗组件16位于罐体14内部,清洗组件16与罐体14的顶部连接,清洗组件16用于清洗罐体14,提高罐体14的清洁度。

进一步地,清洗组件16包括连接管161和多孔喷头162,连接管161的一端与罐体14连接,并且能够与外部水源连通,连接管161的另一端与多孔喷头162连接,多孔喷头162与连接管161铰接。多孔喷头162的设置,可以使得连接管161导入的清水多方位的喷洒;多孔喷头162与连接管161铰接,在罐体14清洗过程中,实现罐体14内部无死角清洗,提高了清洁组件的清洗范围,提高罐体14的清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配液罐1设置有抽液装置5,抽液装置5包括抽液管51,抽液装置5与配液罐1的外壁通过抽液管51连接,抽液管51的自由端能够在配液罐1的内部移动。抽液装置5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在配液的过程中提取配液,并检测配液,从而得出配液的成分以及PH值等数值,实时分析配液的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配液罐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腿式支座19,其中一个支座19设置有称重模块191,称重模块191用于称量配液的重量,便于使用者分析配液的比例。

如图1所示,配液罐1开设有溢流口11和进料口12,溢流口11靠近配液罐1的顶部设置,溢流口11与缓冲罐2通过第一循环管路3连通;进料口12位于配液罐1的底部,进料口12与缓冲罐2的卸料口通过第二循环管路4连通。

在配液过程中,由于配液比例问题,配液过多,或者出现突发事件导致配液罐1内配液容量超标,如果不及时排出配液,会堵塞进料管道或者造成配液罐1的损坏,溢流口11的设计,合理解决了配液容量超标的问题。超出的配液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直接排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管路3的两端分别连接溢流口11和缓冲罐2,使得溢流口11流出的配液进入缓冲罐2,暂时储存在缓冲罐2内。

第一循环管路3将配液罐1中溢出的配液输送至缓冲罐2内,便于储存多余的配液,可以减缓配液罐1的配液压力,将多余的配液储存起来。为了便于控制第一循环管路3内的配液流量,在第一循环管路3上设置有单向阀门,单向阀门用于配液的流通及控制配液的流量,合理平衡配液罐1与缓冲罐2之间的压力。

缓冲罐2的底部设置有卸料口(为了便于区分,定义为第二卸料口21),第二卸料口21与配液罐1通过第二循环管路4连通,缓冲罐2内部的配液可以输送至配液罐1内继续使用,防止配液的浪费。为了便于配液的输送,第二循环管路4设置有第一输送泵41,第一输送泵41为配液的输送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缓冲罐2还设置有第二投料口22,第二投料口22与第一投料口17类似,第二投料口22位于缓冲罐2的顶部,第二投料口22用于向缓冲罐2内投放物料。当配液过程中,配液罐1中的配液需要二次配置时,可以先在缓冲罐2中投放物料,在缓冲罐2中配置配液,然后将缓冲罐2中的配液输送至配液罐1中,作为二次配液的原液使用。

进一步地,第二循环管路4连接有卸料管42,卸料管42位于缓冲罐2的卸料口(第二卸料口21)与第一输送泵41之间,卸料管42与外部储存设备连通,既可以使得经第二卸料口21排出的配液进入配液罐1,还可以收集缓冲罐2内的配液,避免配液污染环境。为了防止进入配液罐1的配液经卸料管42排出,在卸料管42上设置有单向控制阀,单向控制阀位于第二循环管路4的卸料管42上,当需要往配液罐1内输送配液时,将单向控制阀关闭,当需要往外部储存设备排放配液时,打开单向控制阀。

如图1所示,第二循环管路4设置有两个第一流量控制阀43,两个第一流量控制阀43分别位于缓冲罐2的卸料口(第二卸料口21)与第一输送泵41之间、以及第一输送泵41与进料口12之间,第一流量控制阀43用于控制第二循环管路4内的配液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该配液系统100还包括储料罐6,储料罐6与配液罐1通过输送管路7连通,输送管路7的一端与配液罐1的卸料口(第一卸料口13)连接,另一端与储料罐6的进液口61连接。生产出的配液可以通过输送管路7输送至储料罐6内储存,提高配液的生产效率。

输送管路7设置有第二输送泵71和安保过滤器72,第二输送泵71相对于安保过滤器72靠近配液罐1,配液罐1与第二输送泵71之间、第二输送泵71与安保过滤器72之间、以及安保过滤器72与储料罐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73,第二流量控制阀73的设置,既可以保证输送管路7的正常输送配液,还可以控制配液的输送流量,提高配液的生产效率。输送管路7还设置有卸料管路74(类似于缓冲罐2的卸料管42),便于排出配液罐1内的液体及杂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在配液罐1的一侧设置缓冲罐2,配液罐1的溢流口11与缓冲罐2连通,保证多余的配液得到储存,另外,缓冲罐2也可以作为原液的配置罐,在缓冲罐2内投料进行配液,将缓冲罐2内的配液输送至配液罐1内,实现原料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配液罐1生产的配液经输送管路7输送至储料罐6,实现配液的储存,提高配液的制造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