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491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窗涂胶方式以人工和机器为主,人工涂胶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现有的打胶设备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实际打胶作业时,需要人工进行辅助配合,不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对工人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有鉴于此,对于如何寻找到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涂胶质量稳定且结构简单的打胶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该门窗自动打胶机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少了劳动和人员的出错率,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打胶作业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机头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头部上的注胶组件、与所述注胶组件相连的打胶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机头部件沿机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机架上方水平设置有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横梁,其中所述机头部件沿着所述横梁水平往复移动,所述打胶嘴通过设置有的机头胶嘴安装座安装在所述注胶组件上,所述机头胶嘴安装座其上由低端向顶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感应门窗边框位置和高度的底部感应器、用于感应门窗转弯角度和位置的中部感应器、用于感应打胶作业完成后转弯复位的上部感应器以及用于上升复位的顶部感应器,所述底部感应器和中部感应器为采用触碰式开关结构的感应器结构。

进一步,所述机头胶嘴安装座其上可同时安装有多个不同规格所述打胶嘴,多个所述打胶嘴可通过设置在所述机头胶嘴安装座上的旋转轴进行转动置换,实现不同规格的打胶嘴进行打胶作业。

进一步,所述打胶嘴通过整体压铸制作而成。

进一步,所述注胶组件包括有气动压盘、齿轮泵以及步进电机,其中气动压盘压力把胶压入齿轮泵进胶口中,步进电机通过转动带动齿轮泵转动控制所需出胶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方案通过感应探头滑轮碰触门窗玻璃高度和门窗的边框位置去进行自动打胶工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劳动和人员的出错率,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对多个打胶嘴进行快速更换使用,使用面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打胶机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打胶机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机头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机头部件,3-注胶组件,4-打胶嘴,5-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方案是针对现有的打胶设备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该门窗自动打胶机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少了劳动和人员的出错率,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打胶作业的工作效率。

参见附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门窗自动打胶机,其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机头部件2、安装在机架1头部上的注胶组件3、与注胶组件3相连的打胶嘴4以及用于驱动机头部件2沿机架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机架1一端上方水平设置有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横梁5,其中机头部件2沿着该横梁5水平往复移动。打胶嘴4通过设置有的机头胶嘴安装座安装在注胶组件3上,打胶嘴安装座其上由低端向顶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感应门窗边框位置和高度的底部感应器、用于感应门窗转弯角度和位置的中部感应器、用于感应打胶作业完成后转弯复位的上部感应器以及用于上升复位的顶部感应器,底部感应器和中部感应器为采用触接式开关结构的感应器结构。

考虑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根据需要可利用不同规格尺寸的打胶嘴4进行打胶作业,本实施例中的,机头胶嘴安装座其上可同时安装有多个不同规格打胶嘴4,多个打胶嘴4可通过设置在机头胶嘴安装座上的旋转轴进行转动置换,实现不同规格的打胶嘴4进行打胶作业。为了在保证打胶作业的精度,同时保证在更换不同打胶嘴4后整个设备的作业精度不变,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打胶嘴4优先采用整体压铸工艺一体制作而成,以便保证不同规格的胶嘴基准面和基准点一致。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注胶组件3采用气动压盘辅助齿轮泵工作,通过气动压盘压力把胶压入齿轮泵进胶口,通过步进电机精密转动带动齿轮泵转动控制所需出胶量,胶桶为25KG直桶,胶采用铝膜或塑料膜包装。

工作时,启动电源,利用挡板锁住门窗位置,使其固定不动,伸缩滑轮感应门窗的边框位置和高度-反馈位置-底部感应器使枪嘴可以准确的找到门窗边框,所需要转弯的时候,中部感应器会动作,从而进行自动打胶自动转弯工作。一次门窗打胶作业完成后,上部感应器和顶部感应器发出动作信号,使得打胶嘴上升进行复位,恢复原始状态,以便为下一次打胶作业做好准备。在该过程中,上部感应器和顶部感应器信号发出可通过PLC数控程序进行控制动作,在此就不做过多说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