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9716发布日期:2018-12-25 20:4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90%的电能来自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和其它工业锅炉需要采用燃煤锅炉,这些锅炉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燃煤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已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锅炉后烟气治理有脱销、除尘和脱硫等大量的工艺设备,这些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烟气能够达到环保排放要求,这些大量的环保工艺处理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燃煤锅炉烟气环保治理系统,但是,有些企业烟气处理不达标,使得烟气排放时出现长长的白龙,而且越往北方、越寒冷的地域白龙越长。这些白烟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严重破坏了城市景观,影响周边交通可见度等。

但是,现有的锅炉烟气净化系统,主要通过脱硝反应装置、除尘装置、余热吸收器、脱硫吸收塔、超净化冷却器、余热蒸发器实现脱硝、除尘、脱硫和余热利用,把余热吸收器放置在除尘装置后面,无法通过降温减少进入干式除尘器的比电阻和温度,无法提高干式除尘器的性能,干式除尘器的粉尘排放极易超过下级脱硫吸收塔的粉尘要求,使得脱硫吸收塔的浆液收到粉尘污染而中毒,脱硫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同时由于脱硫吸收塔无任何除尘措施,一方面使得后级的烟囱不能达标排放,另一方面使得脱硫吸收塔后的超净化冷却器和余热蒸发器容易被脱硫后烟气中的脱硫浆液气溶胶和微细粉尘等附着粘结,降低其冷却和加热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脱白效果。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锅炉烟气难以有效脱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所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包括烟囱,所述烟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烟气加热器、脱硫反应器、脱硝反应器、烟气预冷却器、烟气冷却器、烟气脱白器,其中,所述烟囱的进气口与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烟气加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二进口与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烟气脱白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脱白器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内水平设置有搁板,所述搁板将所述仓体内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絮凝构件,所述絮凝构件用于将烟气中含有的颗粒团聚,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沉降构件,所述沉降构件用于将团聚的颗粒沉降。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絮凝构件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层絮凝板,所述多层絮凝板沿所述烟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絮凝板上设有多个絮凝孔。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相邻的所述絮凝板上的所述絮凝孔彼此相错地布置。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絮凝板上设有絮凝剂层。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絮凝剂层为聚硅酸硫酸铁、聚磷氯化铁、聚磷氯化铝、聚硅酸铁、聚合硫酸氯化铁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沉降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所述第一沉降池和所述第二沉降池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沉降池和所述第三沉降池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沉降池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沉降池的高度,所述第二沉降池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沉降池的高度。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搁板为网状结构。

在上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脱硝装置为非选择催化脱硝SNCR或选择催化脱硝SCR;并且/或者,所述脱硫装置为脱硫塔;并且/或者,所述烟气加热器采用蒸汽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烟囱的进气口与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烟气加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二进口与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烟气脱白器的进口连通,使得进入烟囱内的烟气与从脱销反应器流出的烟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流入烟囱内的烟气的温度,降低了烟气加热器的加热温度,降低了流入烟气冷却器内的烟气的温度,降低了烟气冷却器的冷却温度,从而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絮凝构件,所述絮凝构件用于将烟气中含有的颗粒团聚,使得烟气中的细小颗粒团聚成为大的颗粒,以便于颗粒与气体的分离;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沉降构件,所述沉降构件用于将团聚的颗粒沉降,尤其是对烟气的微细颗粒PM2.5和气溶胶的沉降分离,实现了对锅炉烟气的脱白净化处理,实现超净环保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囱;2、烟气加热器;3、脱硫反应器;4、脱硝反应器;5、烟气预冷却器;51、第一进口;52、第二进口;53、第一出口;54、第二出口;6、烟气冷却器;7、烟气脱白器;71、仓体;72、搁板;73、絮凝构件;731、箱体;732、絮凝板;7321、絮凝孔;733、絮凝剂层;74、沉降构件;741、第一沉降池;742、第二沉降池;743、第三沉降池;744、第一过滤网;745、第二过滤网;8、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所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包括烟囱1,所述烟囱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烟气加热器2、脱硫反应器3、脱硝反应器4、烟气预冷却器5、烟气冷却器6、烟气脱白器7,其中,所述烟囱1的进气口11与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一进口51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一出口53与所述烟气加热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二进口52与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4的出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二出口54与所述烟气脱白器7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脱白器7包括仓体71,所述仓体71内水平设置有搁板72,所述搁板72将所述仓体71内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絮凝构件73,所述絮凝构件73用于将烟气中含有的颗粒团聚,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沉降构件74,所述沉降构件74用于将团聚的颗粒沉降,烟气脱白器7的出口与烟囱1的出口12连通,使得经过脱白处理的烟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的烟囱1的进气口与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一进口51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一出口53与所述烟气加热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二进口52与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4的出口连通,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二出口54与所述烟气脱白器7的进口连通,使得进入烟囱1内的烟气与从脱销反应器流出的烟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流入烟囱1内的烟气的温度,降低了烟气加热器2的加热温度,降低了流入烟气冷却器6内的烟气的温度,降低了烟气冷却器6的冷却温度,从而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絮凝构件73,所述絮凝构件73用于将烟气中含有的颗粒团聚,使得烟气中的细小颗粒团聚成为大的颗粒,以便于颗粒与气体的分离;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沉降构件74,所述沉降构件74用于将团聚的颗粒沉降,尤其是对烟气的微细颗粒PM2.5和气溶胶的沉降分离,实现了对锅炉烟气的脱白净化处理,实现超净环保排放。

优选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一进口51与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一出口53通过第一螺旋形管路连接,延长了进入烟囱1内的烟气在烟气预冷却器5内的停留时间;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二进口52与所述烟气预冷却器5的第二出口54通过第二螺旋形管路连接,延长了从脱销反应器流出的烟气在烟气预冷却器5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进入烟囱1内的烟气与从脱销反应器流出的烟气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地,烟气预冷却器5为膨胀罐,膨胀罐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来进一步降低从脱销反应器流出的烟气的温度。

优选地,脱硝反应器4和烟气预冷却器5通过膨胀阀8连接,进一步降低了从脱销反应器流出的烟气的温度。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絮凝构件73包括箱体73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731内的多层絮凝板732,所述多层絮凝板731沿所述烟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絮凝板732上设有多个絮凝孔7321,相邻的两层絮凝板732上的絮凝孔7321交错设置,这种相错布置可以是水平位置相错、竖直位置相错,或水平位置、竖直位置均相错,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气体通入管。

优选地,所述絮凝孔7321的直径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为0.3mm-0.8mm,优选地为0.55mm。

优选地,每层絮凝板732上均设有絮凝剂层733,絮凝剂层733为聚硅酸硫酸铁、聚磷氯化铁、聚磷氯化铝、聚硅酸铁、聚合硫酸氯化铁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加强絮凝效果,所述箱体731内还设有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将烟气中含有的颗粒进行沉降。

在一种替代的实施例中,图中未视出,所述絮凝构件73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对电极板,至少一对所述电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气体通入管,烟气通过气体通入管进入箱体内,所述箱体内放有酸性电解液,有助于烟气中含有的微细颗粒的沉降。

优选地,所述电极板为中空电极板,多对所述中空电极板沿烟囱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中空电极板的侧壁上设置的壁孔彼此相错地布置,这种相错布置可以是水平位置相错、竖直位置相错,或水平位置、竖直位置均相错。

优选地,所述壁孔的直径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为0.6mm-0.8mm,优选地为0.7mm。

优选地,所述中空电极板上设有絮凝剂层,有利于将烟气中含有的微细颗粒PM2.5和气溶胶沉降,能够将烟气中含有的颗粒PM2.5和气溶胶全部沉降,能够有效避免避免微细的颗粒PM2.5和气溶胶未被沉降而进入大气中而使得烟气未被有效脱白,从而提高了烟气的脱白效果。

所述絮凝剂层为聚硅酸硫酸铁、聚磷氯化铁、聚磷氯化铝、聚硅酸铁、聚合硫酸氯化铁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沉降构件7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沉降池741、第二沉降池742和第三沉降池743,所述第一沉降池741和所述第二沉降池742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744,所述第二沉降池742和所述第三沉降池74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745,通过第一沉降池741、第二沉降池742和第三沉降池743逐层将经絮凝构件73絮凝后的颗粒沉降,以避免絮凝后的颗粒未被完全沉降就排放至大气当中,从而提高了烟气的脱白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沉降池74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沉降池742的高度,所述第二沉降池74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沉降池743的高度。由于沉降池的高度越高沉降效果越好,那么将第一沉降池741、第二沉降池742和第三沉降池743的高度设置为第一沉降池74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沉降池742的高度,所述第二沉降池74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沉降池743的高度,能够分层将经絮凝构件73絮凝后的颗粒沉降,从而提高了经絮凝构件73絮凝后的颗粒沉降效果,避免了絮凝后的颗粒未被完全沉降就排放至大气当中,从而提高了烟气的脱白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网745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744的孔径,由第一沉降池741、第二沉降池742向第三沉降池743的经絮凝构件73絮凝后的颗粒越来越小,因此,将第一过滤网744和第二过滤网745的孔径设置为所述第二过滤网745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744的孔径,能够将一部提高经絮凝构件73絮凝后的颗粒的沉降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搁板72为网状结构,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连通。

为了提高脱硝效果,优选地,所述脱硝装置为非选择催化脱硝SNCR或选择催化脱硝SCR。

为了提高脱硫效果,优选地,所述脱硫装置为脱硫塔。

优选地,烟气加热器2采用蒸汽加热。

优选地,烟气冷却器6内设置有冷媒。

此外,尽管图中未视出,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还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烟气加热器2内的烟气温度和所述烟气冷却器6内的烟气的温度;报警器,当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烟气冷却器6内的烟气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报警器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烟气冷却器6内的烟气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不能正常脱白。其中,预设温度阈值为脱白系统能够正常脱白行的最高温度,当然预设温度阈值也可以为其他温度,只要能够满足脱白系统能够正常脱白的要求即可。

优选地,用于锅炉烟气脱白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入所述烟囱1内的烟气的流量以便于判断所述脱白系统是否超负荷运行,从而判断该脱白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脱白。

优选地,所述烟囱1的底部设有减振器,以抑制烟囱1的晃动幅度,以提高脱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