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效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4553发布日期:2018-12-14 22:2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双效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双效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中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进行治疗和保健。中药作为中医的一种常用手段,通常需要将多种药材进行煎煮服用。中药所含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既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又有无效成份,亦包含有毒成份,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提取就是利用一些技术最大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份,使得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使中药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274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中药提取液浓缩的高效节能升膜式外循环真空双效浓缩器,包括提取储液罐,所述提取储液罐的出液口通过电子流量计连接一效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的底部管程进口,所述一效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的顶部管程出口连接一效蒸发气液分离器的中部进口,所述一效蒸发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出口连接二效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的底部管程进口,所述二效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的顶部管程出口连接二效蒸发气液分离器的中部进料口,所述二效蒸发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出口通过自动浓度测定仪连接浓缩液储罐。但是该双效浓缩器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提取储液罐中的液体存在微量药渣,在提取过程中微小药渣沉积在设备底部结垢,影响后续中药提取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效提取装置,减小微小药渣在设备上沉积的可能,提高中药提取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效提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效加热室、一效蒸发室、二效加热室、二效蒸发室、汽水分离器和冷凝器,一效加热室连接外部蒸汽管和物料管,冷凝器连接外部循环水管,所述一效加热室与物料管之间设有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的蒸汽通过蒸汽管进入一效加热室和二效加热室进行加热,浸泡的药液通过物料管进入一效加热室时,药液中的微小药渣被过滤器过滤,干净的药液依次经过一效加热室、一效蒸发室、二效加热室和二效蒸发室后进行双效浓缩,设备底部几乎无残留药渣,可持续工作时间长,减少清理次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包括套筒和设置在套筒内的滤芯,套筒的一端通过进流端与物料管连接,套筒的中部通过出流端与一效加热室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药液在外部动力作用下通过进流端汲取到套筒内的滤芯中,药液经过滤芯后,微小的药渣被滤芯过滤,干净的药水从出流端进入到一效加热室,从而连续性过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芯的一端连接有与套筒可拆卸连接的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端盖,则可将滤芯取出,以便定期进行更换维护滤芯,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上转动连接有旋钮,滤芯端部通过接头与旋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保持不动时,可以旋转旋钮带动内部的滤芯转动,调节滤芯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内部固定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上嵌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开设有第一进流孔,所述第一进流孔的面积小于固定盘面积的一半,所述滤芯与固定盘转动连接,所述滤芯朝向固定盘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进流孔,所述第一进流孔与第二进流孔相互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盘与滤芯之间相对转动,使第一进流孔与第二进流孔相互对齐,浸泡的药液可以从进流端流至滤芯内部;当过滤完毕需要更换滤芯时,由于固定盘与卡接件相互卡合,固定板固定不动,旋转滤芯,使滤芯上的第二进流孔与第一进流孔相互错开,直至滤芯底部形成一个密闭的封沙区,在拔出滤芯的过程中,药渣可以一直停留在滤芯内,不会使药渣再次倾倒至套筒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件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卡接叶片,所述固定盘朝向卡接件的方向开设有绕其轴心旋转的卡接槽,所述卡接叶片嵌设在所述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芯在安装过程中,固定盘上的卡接槽更加方便与卡接件上的卡接叶片嵌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器连接有自动排水器,自动排水器连接有真空泵,自动排水器在冷凝器的连接处形成吸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二效蒸发室流出的蒸汽经过汽水分离器后进入到冷凝器形成液态水,液态水在自动排水器的抽吸作用下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效加热室的底部设有冷凝水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进入到一效加热室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及时从冷凝水出口排出,避免冷凝水在一效加热室聚集影响设备加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浸泡的药液在浓缩前被过滤器过滤掉含有的微小药渣,降低药渣在浓缩过程中沉积在设备底部的可能,减小清洗次数,延长持续工作时间;

2.滤芯更换方便,可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过滤效果,药液可连续性进行过滤;

3.蒸汽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及时排出,设备工作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中药提取管线图;

图2为显示过滤器在一效加热室安装位置的轴测图;

图3为显示过滤机构各部件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1、蒸汽管;2、物料管;3、循环水管;4、过滤器;41、套筒;411、进流端;412、出流端;413、外螺纹;42、卡接件;421、卡接叶片;43、固定盘;431、第一进流孔;432、卡接槽;44、滤芯;441、第二进流孔;442、接头;45、端盖;451、内螺纹;452、旋钮;51、一效加热室;511、冷凝水出口;52、二效加热室;61、一效蒸发室;62、二效蒸发室;7、汽水分离器;8、冷凝器;9、自动排水器;10、真空泵;11、出料泵;12、物料出口;13、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双效提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蒸汽管1依次连接的一效加热室51、一效蒸发室61、二效加热室52、二效蒸发室62、汽水分离器7和冷凝器8,冷凝器8通过循环水管3连接外部水源,一效加热室51通过蒸汽管1连接外部热源对一效蒸发室61进行加热,一效加热室51通过物料管2连接外部药液,一效加热室51和二效加热室52底部连接有出料泵11,一效加热室51的蒸汽预热进入到二效加热室52以对二效蒸发室62进行加热,药液经过过滤器4后一次进入到一效加热室51加热、一效蒸发室61浓缩、二效加热室52加热、二效蒸发室62浓缩,在一效加热室51和二效加热室52的底端通过出料泵11与物料出口12连接,浓缩后的浸膏从物料出口12排出。

参考图1和图2,在蒸汽管1和物料管2上根据需要设有多个控制阀13,以便控制蒸汽和药液的启闭。在一效加热室51的下方设有冷凝水出口511,蒸汽进入到一效加热室51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及时从冷凝水出口511排出,避免冷凝水在一效加热室51聚集影响设备加热效果。

冷凝器8连接有自动排水器9,自动排水器9连接外部的真空泵10,自动排水器9对冷凝器8的连接处形成吸力。从二效蒸发室62流出的蒸汽经过汽水分离器7后进入到冷凝器8形成液态水,液态水在自动排水器9的抽吸作用下排出。

参考图2和图3,为了减小药液在进入一效加热室51、一效蒸发室61、二效加热室52和二效蒸发室62后,药液中含有的微小药渣沉积影响设备使用,在一效加热室51与物料管2连接处设有过滤器4。

参考图3,过滤器4包括套筒41和固定在套筒41端部的端盖45,在套筒41内向端盖45方向依次设置有卡接件42、固定盘43和滤芯44。套筒4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413,套筒41的另一端设有进流端411,套筒41侧壁靠近进流端411位置设有出流端412,进流端411与物料管2连通,出流端412连接一效加热室51。

卡接件42呈圆环形,卡接件42与套筒41固定连接,卡接件42沿周向设有若干卡接叶片421。固定盘43呈圆盘形,在固定盘43的中部设有两个第一进流孔431,两个第一进流孔431呈“8”字形,在固定盘43的底面设有若干卡接槽432,卡接槽432与卡接叶片421配合卡固。

滤芯44呈圆柱体形,滤芯44的直径小于套筒41的内径。滤芯44的一端与固定盘43转动连接,在滤芯44上靠近固定盘43的一面设有两个第二进流孔441,当滤芯44转动后第二进流孔441可以和第一进流孔431对齐。

滤芯44的另一端设有接头442,接头442可以是一体设置。端盖45的内部设有内螺纹451,端盖45与套筒41通过内螺纹451与外螺纹413配合螺纹连接。在端盖45外部沿轴向转动连接有旋钮452,接头442与旋钮452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是卡固或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旋钮452时,端盖45保持不动,内部的滤芯44转动。这样在更换滤芯44时,旋转滤芯44使得第一进流孔431和第二进流孔441错开,减小滤芯44内的药渣漏出的可能。

该双效提取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

外部浸泡好的药液通过物料管2经过过滤器4过滤,药液中的微小药渣被过滤,相对干净的药液进入到一效加热室51加热,然后经过一效蒸发室61在真空下初步蒸发浓缩得到初级浸膏,初级浸膏经过二效加热室52加热后在二效蒸发室62内再次蒸发浓缩,得到所需的浸膏。由于药液经过过滤,内部几乎无细微药渣,设备内部药渣沉积性小,延长设备持续使用时间,减少清理次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