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真空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800发布日期:2018-12-14 22:38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真空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加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真空加料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工业上常用的生产设备,现有技术的反应釜加入反应物时一般是通过开启反应釜的入料口或打开反应釜的釜盖进行加料,采取该种加料方式存在有以下弊端:

其一,采取入料口的加料方式,因口径较小,使得加料速度慢,劳动强度大。

其二,采取打开釜盖的加料方式,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影响反应釜的密封性。

其三,以上两种两种加料方式,均易造成反应物泄露,危害人员健康,造成环境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恒温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反应釜加料系统,包括反应釜、储料罐、真空泵和废气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反应釜与储料罐之间连接有加料管,加料管的一端由反应釜顶部向下伸入反应釜内,另一端与储料罐连接;所述真空泵与反应釜之间连接有真空管,真空管的一端伸入反应釜内,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所述废气处理装置与真空泵之间通过废气管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料管上设置有流量阀和电磁流量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料管的末端安装有引流嘴,该引流嘴一侧紧贴反应釜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管的末端安装有吸气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料罐上设置有容量刻度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侧上设置有压力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釜顶部的搅拌电机,设置在反应釜内并与搅拌电机相连的搅拌轴以及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顶部设置有入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采用真空加料方式代替传统的人工加料方式,不需要打开反应釜就可完成整个加料过程,并通过电磁流量计精准计算物料添加量,实现了精准上料,并且提高了加料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安全性。减少打开反应釜的次数,有利于保护反应釜的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反应釜-1,储料罐-2,真空泵-3,废气处理装置-4,加料管-5,真空管-6,废气管-7,流量阀-8,电磁流量计-9,引流嘴-10,吸气罩-11,容量刻度计-12,压力表-13,搅拌电机-14,搅拌轴-15,搅拌桨-16,入料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该反应釜真空加料系统包括反应釜1、储料罐2、真空泵3和废气处理装置4,其中:所述反应釜1与储料罐2之间连接有加料管5,加料管5的一端由反应釜1顶部向下伸入反应釜1内,另一端与储料罐2连接;所述真空泵3与反应釜1之间连接有真空管6,真空管6的一端伸入反应釜1内,另一端与真空泵3相连;所述废气处理装置4与真空泵3之间通过废气管7相连。

所述加料管5上设置有流量阀8和电磁流量计9。

所述加料管5的末端安装有引流嘴10,该引流嘴10一侧紧贴反应釜1内壁。

所述真空管6的末端安装有吸气罩11。

所述储料罐2上设置有容量刻度计12。

所述反应釜1上设置有压力表13。

所述反应釜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釜1顶部的搅拌电机14,设置在反应釜1内并与搅拌电机14相连的搅拌轴15以及安装在搅拌轴15上的搅拌桨16。

所述反应釜1顶部设置有入料口17。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需要往反应釜中加料时,首先打开真空泵将釜体内空气抽干,使得釜体内处于低气压状态,再打开流量阀,使储料罐中的物料被吸入反应釜内,并设置有电磁流量计,能够实时监测加料数量,使得加料更为精准,并在储料罐上设置了容量刻度计,能够实时查看储料罐内物料的容量,在真空管的末端设置吸气罩的目的是防止反应釜内的反应物被真空管抽出,在加料管的末端设置引流嘴的目的是使得填入的物料能够顺着反应釜内壁缓慢流入反应物中以免引起飞溅,设置废气处理装置的目的是及时处理反应釜内抽出的废气,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