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滤带自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157发布日期:2019-01-04 23:5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滤带自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带清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滤带自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综合治理特别是污水的过滤与分离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就我国污水的过滤与分离机械发展现状而言,不论是大型化、高参数产品的开发,节能型、多功能设备的研制,还是传统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完善,都与世界水平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压滤机的滤带是整个压滤机设备中最重要的组成构件,通过滤带实现各种滤料的分离。目前研发的压滤机滤带清洗器,清洗效果不佳,清洗效率低。滤带在长期工作后存在大量残留污秽,降低了其过滤滤料的效率,难以完成接下来的过滤任务,不能长期循环使用,需要定期更换滤带,导致滤带的重复利用率低,造成经济损失,后期维护成本大,安装操作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滤带自清洗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滤带自清洗装置,包括机架、滤带;机架的中部横向设置有辊轴毛刷;辊轴毛刷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行程导轨上,另一端与行程变速器的下端相连接;行程导轨、行程变速器分别设置于机架的前侧、后侧;

行程变速器的前侧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嘴;辊轴毛刷的下端设置有清洗池,清洗池位于机架的下部;

滤带从机架的上端穿过再向下延伸,最后从辊轴毛刷上端的空间穿出,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滤带通过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多个辊轴进行方向转换。

辊轴均通过辊轴支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

清洗池的下端开设有排放口。

清洗喷嘴设置于滤带的上方,且清洗喷嘴和滤带之间具有间隔。

行程变速器的上端、下端分别与螺杆、滑轨相连接,螺杆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开关、右限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滤带清洗效率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滤带;2、辊轴;3、辊轴支架;4、机架;5、行程导轨;6、辊轴毛刷;7、清洗池;8、清洗喷嘴;9、左限位开关;10、右限位开关;11、行程变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4、滤带1;机架4的中部横向设置有辊轴毛刷6;辊轴毛刷6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行程导轨5上,另一端与行程变速器11的下端相连接;行程导轨5、行程变速器11分别设置于机架4的前侧、后侧,辊轴毛刷6在行程变速器11的带动下在行程导轨5上往复运动,对滤带1进行刷洗;

行程变速器1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嘴8,清洗喷嘴8一端通高压水,另一端封堵;清洗喷嘴8和辊轴毛刷6在行程变速器11的带动下共同完成对滤带1的清洗工作;辊轴毛刷6的下端设置有清洗池7,清洗池7中装有清洗水,辊轴毛刷6的下端浸入清洗水中;清洗池7位于机架4的下部且清洗池7底端开设有排放口;滤带1从机架4的上端穿过再向下延伸,最后从辊轴毛刷6上端的空间穿出,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滤带1通过固定设置于机架4上的多个辊轴2进行方向转换,辊轴2的作用是带动滤带1运动,辊轴2均通过辊轴支架3固定设置于机架4上。

清洗喷嘴8设置于滤带1的上方,且清洗喷嘴8和滤带1之间具有间隔,目的是防止滤带1上的污秽杂质堵塞清洗喷嘴8,保证清洗喷嘴8的正常工作。

行程变速器11的上端、下端分别与螺杆、滑轨相连接,螺杆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开关9、右限位开关10。左限位开关9、右限位开关10的作用是改变行程变速器11的运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为:在进行滤带清洗时,行程变速器11一端加装有马达;马达带动分别设置于行程变速器11的上端、下端的清洗喷嘴8、辊轴毛刷6运动;行程变速器11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螺杆、滑轨,螺杆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开关9、右限位开关10;行程变速器11通过触发左限位开关9、右限位开关10,改变马达旋转方向,从而改变行程变速器11的运动方向以实现在左限位开关9、右限位开关10之间的循环往复运动。

当一次使用后的滤带1进入辊轴毛刷6上端时,滤带自清洗装置执行清洗,清洗喷嘴8喷射高压水,行程变速器11带动清洗喷嘴8和辊轴毛刷6循环往复自动清洗滤带1。二次清洗后的滤带1进入辊轴毛刷6上端时,滤带1停止运动,马达停止提供动力,行程变速器11停止带动清洗喷嘴8、辊轴毛刷6运动,清洗喷嘴8停止喷射高压水,清洗工作结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自动清洗滤带,有效节约使用成本,无需占用人工;

2)滤带清洗效率高,滤带重复使用率高,经济效益好;

3)设计紧凑,占地空间小,成本较低且安装简单;

4)操作简单;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