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886发布日期:2019-04-13 01: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净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家庭已经使用净水器对饮用水进行过滤处理以获取净水;为了便于用户出行携带,市场出现了新型的便携式净水壶,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得到净水。

常见的便携式净水壶通常设有一个原水进水口以及一个净水出水口,用户在出行前通过原水进水口向水壶装满原水,在出行过程中需要用水时则通过净水出水口倒出净水,从而获得净水饮用。但在实际出行过程中,除了饮用净水之外,用户还可能需要原水来进行其他方面的使用(例如洗手);而直接从净水出水口倒出净水,则浪费净水,并且缩短了滤芯的寿命;若从原水进水口倒出原水,由于原水进水口一般会比净水出水口大,倒水时不利于控制,容易造成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净水壶,用户能够通过该净水壶的出水口倒出净水或原水,从而节省净水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净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顶部的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开口切换装置;其中,壶体内出水口的下方设有净化通道,该净化通道内设有与出水口底部连接的滤筒,滤筒内装有滤芯;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有原水出水通道,该原水出水通道的一端与出水口一侧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与壶体内腔连通;

所述开口切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滤筒下方的分隔板、竖直设置在壶体中心且中空的连接柱以及转动架;所述分隔板中间设有避让槽,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分隔板连接,且连接柱的内腔与避让槽连通,所述连接柱的内腔的下端与外界连通;与进水口连通的原水进水通道穿过所述分隔板与水壶内腔连通;所述转动架包括与避让槽匹配安装的转动盘以及与转动盘的底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置在连接柱的内腔中且向下延伸到水壶底部以下;所述转动盘上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所述分隔板上与原水出水通道和净化通道的对应处均设有过渡通道;当转动盘上的第一进水孔转动到原水出水通道的对应处时,水壶内腔、第一进水孔、过渡通道以及原水出水通道相互连通;当转动盘上的第二进水孔转动到净化通道的对应处时,水壶内腔、第二进水孔、过渡通道以及净化通道相互连通。

上述净水壶的工作原理是:

在出行前,用户通过进水口向净水壶内装入一定量的原水,由于所述开口切换装置中的分隔板将壶体内的滤筒以及壶体内腔分隔开,从而避免了滤筒一直浸泡在原水中,延长了滤芯的寿命;当用户需要饮用净水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位于水壶底部的转动杆的下端,从而将转动盘上的第二进水孔转动到与净化通道对应的位置处(此时转动盘上的封闭位置与原水出水通道对应),随后,打开出水口,将净水壶向出水口的一侧倾斜,水壶内的原水依次经过第二进水口、过渡通道、净化通道、滤筒以及出水口后流出净水壶,提供给用户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原水时,同样地可以通过转动转动杆的下端,将转动盘上的第一出水口与原水出水通道连通(此时转动盘上封闭位置与净化通道对应),紧接着,将净水壶向出水口的一侧倾斜,水壶内的原水依次经过第一出水孔、原水出水通道以及出水口后流出净水壶,提供给用户使用,由于没有经过滤筒,直接经过原水出水通道流出净水壶,减少了对滤筒中滤芯的损坏,从而延长了滤芯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避让槽设置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边缘镶嵌在水壶的内壁上。由上隔板和下隔板构成分隔板,便于与净水壶的安装,只需要在净水壶内壁的相应位置设置凹槽即可与上隔板和下隔板完成安装;同时,也有利于转动架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上隔板上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紧贴在上隔板上;所述支撑板与原水出水通道和净化通道的对应处均设有过渡孔。通过在上隔板上设置支撑板,有利于设置在出水口处的滤筒安装,能够对滤筒起支撑作用,同时也对与进水口相连的进水通道起固定作用,使得整个水壶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地,所述上隔板的底部中心设有向上凹的定位沉孔;所述转动盘的顶部中心设有向上凸起的定位块,该定位块安装在定位沉孔内。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沉孔的匹配安装,能够确保转动架在中心线固定不变,从而保证在转动盘能够绕着固定的中心线转动,提高转动盘的转动精度,进而提高控制净化通道和原水出水通道的打开或关闭的精度;同时在上隔板的安装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定位沉孔和定位块的位置进行定位安装,提高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孔上且所述连接柱的最上端比下隔板的顶面高;所述转动架的转动杆安装在连接柱上后,所述转动盘与下隔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优选方案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连接柱的上端安装在下隔板上,使得水壶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连接柱的最上端比下隔板的顶面高,从而将转动盘顶起,使得转动盘与下隔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有利于转动盘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内腔包括连接腔以及设置在连接腔上端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直径比连接腔的直径大;所述转动杆的外径与过渡腔和连接腔的内径匹配设置。这样结构的连接柱和转动杆能够使得两者的安装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定位沉孔的安装高度比定位块凸起的高度小;当上隔板与转动架上的转动盘安装后,上隔板与转动盘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当转动架与分隔板完成安装后,转动盘分别与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从而将转动盘与上隔板和下隔板分离开,有利于转动盘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上与净化通道的对应处的过渡孔由环形连接槽构成;所述上隔板与环形连接槽的对应处设有连接凹槽,该连接凹槽的上端与环形连接槽连通,下端与过渡通道连通。通过设置环形连接槽和连接凹槽,在倒水过程中能够使得原水具有一定的缓冲进入净化通道并进入滤筒进行过滤,从而减轻原水对滤筒的冲击,降低对滤芯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出水口的底部设有安装连接块,该安装连接块的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出水通道以及与出水通道连通且横向设置的辅助出水通道;所述滤筒的连接头安装在出水通道的下端,所述原水出水通道的上端与辅助出水通道连通。通过在出水口的底部设置安装连接块,便于出水口与净化通道与原水出水通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原水进水通道与原水出水通道之间设有存放空间,该存放空间内设有水杯。在水壶内设有水杯,可以提供给用户在饮用净水时使用;充分利用了水壶的结构空间,设计巧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出水口处设有净化通道和原水出水通道,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开口切换装置控制对应的通道打开并倒出所需的水源,从而减少净水的使用量,降低对滤芯的损耗,延长其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隔板将净水壶内部分隔成两部份,从而将滤筒和原水分隔开,避免滤筒一直浸泡在原水中,降低原水对滤筒中滤芯的损坏,延长滤芯的寿命。

3、通过转动杆控制转动盘的转动位置,从而实现对净化通道和原水出水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结构简单且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净化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原水出水通道处于封闭状态)。

图2为图1中I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II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III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转动盘的俯视图(净化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原水出水通道处于封闭状态)。

图6为图1中转动盘的俯视图(净化通道处于封闭状态,原水出水通道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的净水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顶部的进水口2、出水口1以及开口切换装置;其中,壶体内出水口1的下方设有净化通道13,该净化通道13内设有与出水口1底部连接的滤筒9,滤筒9内装有滤芯;所述出水口1的一侧设有原水出水通道14,该原水出水通道13的一端与出水口1一侧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与壶体内腔连通;

所述开口切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滤筒9下方的分隔板、竖直设置在壶体中心且中空的连接柱11以及转动架;所述分隔板中间设有避让槽,所述连接柱11的上端与分隔板连接,且连接柱11的内腔与避让槽连通,所述连接柱11的内腔的下端与外界连通;与进水口2连通的原水进水通道3穿过所述分隔板与水壶内腔连通;所述转动架包括与避让槽匹配安装的转动盘4以及与转动盘4的底部连接的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设置在连接柱11的内腔中且向下延伸到水壶底部以下;所述转动盘4上设有第一出水孔4-2和第二出水孔4-1,所述分隔板上与原水出水通道14和净化通道13的对应处均设有过渡通道12;当转动盘4上的第一出水孔4-2转动到原水出水通道14的对应处时,水壶内腔、第一出水孔4-2、过渡通道12以及原水出水通道14相互连通;当转动盘4上的第二出水孔4-1转动到净化通道13的对应处时,水壶内腔、第二出水孔4-1、过渡通道12以及净化通道13相互连通。

参见图1-图3,所述分隔板包括上隔板8和下隔板10,所述避让槽设置在上隔板8和下隔板10之间;所述上隔板8和下隔板10的边缘镶嵌在水壶的内壁上。由上隔板8和下隔板10构成分隔板,便于与净水壶的安装,只需要在净水壶内壁的相应位置设置凹槽即可与上隔板8和下隔板10完成安装;同时,也有利于转动架的安装和拆卸。

参见图1-图3,所述上隔板8上设有支撑板5,该支撑板5紧贴在上隔板8上;所述支撑板5与原水出水通道13和净化通道13的对应处均设有过渡孔5-2。通过在上隔板8上设置支撑板5,有利于设置在出水口1处的滤筒9安装,能够对滤筒9起支撑作用,同时也对与进水口2相连的进水通道3起固定作用,使得整个水壶的结构更加紧凑。

参见图1-图2,所述上隔板8的底部中心设有向上凹的定位沉孔;所述转动盘4的顶部中心设有向上凸起的定位块,该定位块安装在定位沉孔内。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沉孔的匹配安装,能够确保转动架在中心线固定不变,从而保证在转动盘4能够绕着固定的中心线转动,提高转动盘4的转动精度,进而提高控制净化通道13和原水出水通道14的打开或关闭的精度;同时在上隔板8的安装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定位沉孔和定位块的位置进行定位安装,提高安装精度。

参见图1-图2,其中,所述下隔板10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11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孔上且所述连接柱11的最上端比下隔板10的顶面高;所述转动架的转动杆6安装在连接柱11上后,所述转动盘4与下隔板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优选方案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连接柱11的上端安装在下隔板10上,使得水壶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连接柱11的最上端比下隔板10的顶面高,从而将转动盘4顶起,使得转动盘4与下隔板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有利于转动盘4的转动。

参见图1-图2,所述连接柱11的内腔包括连接腔以及设置在连接腔上端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直径比连接腔的直径大;所述转动杆6的外径与过渡腔和连接腔的内径匹配设置。这样结构的连接柱11和转动杆6能够使得两者的安装更加稳固。

参见图2,所述定位沉孔的安装高度比定位块凸起的高度小;当上隔板8与转动架上的转动盘4安装后,上隔板8与转动盘4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当转动架与分隔板完成安装后,转动盘4分别与上隔板8和下隔板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从而将转动盘4与上隔板8和下隔板10分离开,有利于转动盘4的转动。

参见图3,所述支撑板5上与净化通道13的对应处的过渡孔5-2由环形连接槽5-1构成;所述上隔板8与环形连接槽5-1的对应处设有连接凹槽8-1,该连接凹槽8-1的上端与环形连接槽5-1连通,下端与过渡通道12连通。通过设置环形连接槽5-1和连接凹槽8-1,在倒水过程中能够使得原水具有一定的缓冲进入净化通道13并进入滤筒9进行过滤,从而减轻原水对滤筒9的冲击,降低对滤芯的损坏。

参见图1,在出水口1的底部设有安装连接块17,该安装连接块17的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出水通道17-1以及与出水通道17-1连通且横向设置的辅助出水通道17-2;所述滤筒9的连接头16安装在出水通道17-1的下端,所述原水出水通道14的上端与辅助出水通道17-2连通。通过在出水口1的底部设置安装连接块17,便于出水口1与净化通道13与原水出水通道14的连接。

参见图1,在原水进水通道3与原水出水通道14之间设有存放空间,该存放空间内设有水杯15。在水壶内设有水杯15,可以提供给用户在饮用净水时使用;充分利用了水壶的结构空间,设计巧妙。

参见图1,所述转动杆6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结构的转动块7,该转动块7的直径比转动杆6的直径大。通过在转动杆6的底部设置转动块7,用户能够通过转动块7对转动杆6进行转动调节,从而实现进水口2和出水口1的开光控制,转动块7的设置便于用户操作。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的净水壶的工作原理是:

在出行前,用户通过进水口2向净水壶内装入一定量的原水,由于所述开口切换装置中的分隔板将壶体内的滤筒9以及壶体内腔分隔开,从而避免了滤筒9一直浸泡在原水中,延长了滤芯的寿命;当用户需要饮用净水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位于水壶底部的转动杆6的下端,从而将转动盘4上的第二出水孔4-2转动到与净化通道13对应的位置处(此时转动盘4上的封闭位置与原水出水通道14对应),随后,打开出水口1,将净水壶向出水口1的一侧倾斜,水壶内的原水依次经过第二出水孔4-1、过渡通道12、净化通道13、滤筒9以及出水口1后流出净水壶,提供给用户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原水时,同样地可以通过转动转动杆6的下端,将转动盘4上的第一出水孔4-2与原水出水通道14连通(此时转动盘4上封闭位置与净化通道13对应),紧接着,将净水壶向出水口1的一侧倾斜,水壶内的原水依次经过第一出水孔4-2、原水出水通道14以及出水口1后流出净水壶,提供给用户使用,由于没有经过滤筒9,直接经过原水出水通道14流出净水壶,减少了对滤筒9中滤芯的损坏,从而延长了滤芯的寿命。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