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圃灌溉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797发布日期:2019-02-11 00:1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圃灌溉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圃浇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苗圃灌溉喷头。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苗木产业也不断向前,植树造林的热潮在全国掀起,苗圃浇灌作为苗木种植必须的环节,灌溉技术也不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在苗圃的顶部设置有支架,并将在喷头定点设置于支架上且与输水管连通,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水箱且输水管上设置有提供喷头水压的水泵,但是由于育苗的各个时间段的需水量不相同,需要及时调节喷头的出水量。

但是在工作人员调节喷头的出水量时,需要在喷头下方放置扶梯,工作人员爬上扶梯后手动对喷头进行调节,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在调节喷头出水量时摔下扶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苗圃灌溉喷头,具有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苗圃灌溉喷头,包括本体,还包括喷管,喷管的一端与本体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连通于输水管且靠近地面设置,本体开设有沿本体高度方向设置且与喷管相通的出水腔,本体侧壁开设有多个与出水腔相通的出水孔,出水孔均匀分布于本体的侧壁上且靠近本体的底部,出水腔内设置有沿本体高度方向移动且与出水腔的侧壁抵接的调节塞,调节塞开设有沿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口,喷管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调节塞沿本体高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本体的出水量时,水体依次经过输水管-喷管-出水腔-出水孔,利用驱动件带动调节塞沿本体的高度方向移动,从而控制出水孔作用的数量;通过设置喷管,且喷管的一端与输水管连通即喷管的一端低于本体且靠近地面,从而方面工作人员直接通过驱动件调节本体的出水量,具有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

进一步的,本体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喷管的转动杆以及分别固定于转动杆两端的第一索线和第二索线,第一索线远离转动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调节塞顶部固定,第二索线远离转动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调节塞的底部固定,喷管上设置有限制转动杆转动的限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带动调节塞上下移动以调节本体的出水量时,转动转动杆,从而带动第一索线和第二索线与调节塞连接的一端位置发生改变即带动调节塞沿本体的高度方向移动,实现对起作用的出水孔数量的调节,然后在限位件的作用下限制转动杆转动,具有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进一步的,限位件包括限位螺栓以及固定于喷管外侧的固定块,转动杆开设有沿其转动轴线方向贯穿的转动口,固定块开设有正对转动口的固定口,限位螺栓穿过转动口并与固定口侧壁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转动杆时,转动限位螺栓以使转动杆松动,从而解除对转动杆的限位;当需要固定转动杆时,反转限位螺栓使转动杆抵紧于限位螺栓和固定块之间,从而限制转动杆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喷管外侧并套设于第一索线和第二索线上的保护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护套从而保护第一索线以及第二索线。

进一步的,调节塞侧壁设置有与出水腔过盈配合的密封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侧壁设置有耐磨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减少水体从调节塞和出水腔的侧壁间隙经过的概率;通过设置耐磨层,对本体、第一索线和第二索线起到保护的效果。

进一步的,出水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轴线沿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位于调节塞的上方且两端分别与调节塞顶部和出水腔内壁固定;第二弹簧的轴线沿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位于调节塞的下方且两端分别与调节塞底部和出水腔内壁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的第二弹簧,当调节塞靠近出水腔顶部时,挤压第一弹簧并拉伸第二弹簧;当调节塞靠近出水腔的底部时,挤压第二弹簧并拉伸第一弹簧,从而增大调节塞移动的回弹力。

进一步的,喷管侧壁上设置有报警器,出水腔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以检测出水腔内的水压并输出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有且当出水腔内的水压值大于预设水压值时使报警器报警并控制水泵停止工作的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报警器以及控制电路,当出水孔堵塞时,即出水腔内的水压大于预设水压值时,控制报警器报警以及水泵断电,从而减少对本体造成的伤害。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包括:

比较模块,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压力信号,将压力信号与预设电压值比较后输出比较信号;

第一执行模块,与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比较信号以控制报警器通断电;

第二执行模块,与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比较信号以控制水泵通断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比较模块将压力信号与预设电压值比较后从而了解出水腔内的压力状态,并及时控制水泵断电减少对泵体的伤害,通过报警器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当需要调节本体的出水量时,水体依次经过输水管-喷管-出水腔-出水孔,利用驱动件带动调节塞沿本体的高度方向移动,从而控制出水孔出水的数量;

(2)通过设置喷管,且喷管的一端与输水管连通即喷管的一端低于本体且靠近地面,从而方面工作人员直接通过驱动件调节本体的出水量,从而具有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

(3)通过第一索线、第二索线以及转动杆调节调节塞的位置,具有操作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苗圃灌溉喷头和输水管的连接关系;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示出了限位件的结构;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本体;2、喷管;3、输水管;4、调节塞;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驱动件;71、第一索线;72、第二索线;73、转动杆;8、出水腔;9、出水孔;10、密封圈;11、固定块;12、限位螺栓;13、压力传感器;14、保护套;15、报警器;16、比较模块;17、第一执行模块;18、第二执行模块;19、贯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苗圃灌溉喷头,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本体1以及喷管2,喷管2呈L形设置,且喷管2的一端与本体1固定,另一端与输水管3固定连接且约靠近底面0.75-1.00m,输水管3远离本体1的一端位于水箱内且输水管3上设置有提供喷头水压的水泵(图中未标出);本体1开设有中空的出水腔8,出水腔8呈圆柱形设置且与喷管2内部相通,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9,出水孔9均匀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上且靠近本体1的底部设置。启动水泵,水体依次经过输水管3-喷管2-出水腔8-出水孔9后对苗圃进行灌溉。

如图2和图3所示,出水腔8内设置调节塞4、第一弹簧5以及第二弹簧6。调节塞4开设有沿本体1高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口19即调节塞4的横截面呈圆环形设置,调节塞4的外侧壁固定套设有密封圈10,且密封圈10与出水腔8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以减少水体从调节塞4和出水腔8的侧壁通过的概率;第一弹簧5轴线沿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位于调节塞4的上方,第一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塞4以及出水腔8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轴线沿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位于调节塞4的下方,第二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塞4以及出水腔8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6同轴线设置。喷管2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调节塞4沿本体1高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7。当驱动件7带动调节塞4沿其轴线方向上下移动时,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6发生形变以增加回弹力,同时通过调节塞4在移动过程中封闭部分出水孔9以实现对出水量的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件7包括第一索线71、第二索线72以及转动杆73,喷管2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定块11以及限位螺栓12。本体1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分别固定有耐磨层,耐磨层设置为聚乙烯材料。第一索线71的一端固定于调节塞4的顶部,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内壁上的耐磨层过盈配合且固定于转动杆73的一端;第二索线72的一端固定于调节塞4的底部,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通孔内壁上的耐磨层过盈配合且固定于转动杆73的另一端;固定块11固定于喷管2侧壁上,固定块11开设有轴线与喷管2垂直设置的固定口,固定口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转动杆73开设有与固定口同轴线的转动口;限位螺栓12设置为六角螺栓且限位螺栓12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限位螺栓12远离螺帽的一端穿过转动口并与固定口螺栓连接。通过转动限位螺栓12使转动杆73松动,然后转动转动杆73带动调节塞4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反转限位螺栓12至使转动杆73抵紧于固定块11和限位螺栓12的螺帽之间。

如图3所示,喷管2上固定有保护套14,保护套14开设有沿本体1高度方向贯穿的中空腔,第一索线71和第二索线72部分位于中空腔内以减少第一索线71和第二索线72受到的损伤。

如图1和图3所示,喷管2侧壁上设置有报警器15以及蓄电池,其中报警器15设置为灯泡L,出水腔8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以检测出水腔8内的水压并输出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13的输出端耦接有且当出水腔8内的水压值大于预设水压值时使报警器15报警并控制水泵停止工作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模块16、第一执行模块17以及第二执行模块18。比较模块16与压力传感器13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压力信号,将压力信号与预设电压值比较后输出比较信号;第一执行模块17与比较模块16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比较信号控制报警器15通断电;第二执行模块18与比较模块16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比较信号控制水泵通断电。

如图4所示,比较模块16包括电阻R1、电阻R2以及比较器A1。电阻R1的一端与直流电V1串联;电阻R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1远离直流电V1的一端耦接;比较器A1的正相端与压力传感器13的输出端耦接并接收压力信号,反相端耦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的耦接点,比较器A1的输出端输出比较信号。当出水腔8内的水压大于预设水压值时,比较模块16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其中直流电V1由蓄电池提供。

如图4所示,第一执行模块17包括包括继电器K1、晶闸管SCR、续流二极管D1以及复位开关SW。继电器K1包括线圈K1以及触点常开开关S1,触点常开开关S1串联于灯泡L供电回路中;线圈K1串联于晶闸管SCR的阳极和直流电V2之间,控制极耦接于比较模块16的输出端以接收比较信号;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直流电V2耦接,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与晶闸管SCR的阳极耦接;复位开关SW串联于晶闸管SCR的阴极和地之间。当比较模块16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后,晶闸管SCR导通使灯泡L持续发光,当工作人员按下复位开关SW后,灯泡L停止发光。

如图4所示,第二执行模块18包括继电器K2、NPN三极管Q、续流二极管D2。继电器K2包括线圈K2以及触点常闭开关S2,触点常闭开关S2串联于水泵的供电回路中;NPN三极管Q基极耦接于比较模块16的输出端以接收比较信号,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与直流电V2耦接,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的集电极耦接。当比较模块16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后,三极管Q导通,水泵断电。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法:当需要调节本体1的出水量时,转动限位螺栓12后转动转动杆73,带动调节塞4沿本体1的高度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处,然后限位螺栓12以限制转动杆73转动以实现对出水量的控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