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萃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116发布日期:2019-03-27 11:0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射流萃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射流萃取器。



背景技术:

射流萃取器是现代实验室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样和四氯化碳由射流瓶口倒入储样瓶中,打开真空泵将四氯化碳和水样通过射流瓶尾部细孔全部吸到射流瓶中。由于四氯化碳比水重,沉积在底部,细孔管将四氯化碳从储样瓶吸到射流瓶的底部,当水样吸到射流瓶时,水样已经经过四氯化碳,得到部分萃取。然后,关闭真空泵,四氯化碳和水样通过细孔射流激烈撞底部出口阀玻璃壁,使四氯化碳与水样的接触充分撞击,增大了四氯化碳与水样的接触面积,达到了充分萃取的目的。

但是在试剂操作中,当突然开启真空泵,会使射流瓶中的压力瞬间增大,如果射流不畅,就可能把上面的气嘴弹起,从而导致液体飞溅和气嘴摔碎的情况。另外,一般的放液阀都是手动开启和关闭,这样不仅麻烦,还可能使手上沾上溶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射流萃取器,能够有效防止气嘴弹起,还能不用手动开闭放液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射流萃取器,包括射流瓶、萃取瓶、真空泵及控制电路,包括支架及其上的双层固定板,双层固定板上设置射流瓶和萃取瓶,射流瓶设置在萃取瓶的上部,所述萃取瓶为底部呈圆锥形的容器,且底部连接有放液阀,所述射流瓶的下端连接有一个一体成型的细管,细管延伸到萃取瓶内底部接近放液阀位置;所述射流瓶的上方开口并连接有与其匹配的气嘴,气嘴通过管路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气嘴上还设有一个将其固定的帽盖,帽盖边沿位置连接数个扣盖,支架上设有与扣盖匹配的横板。

作为优选,所述射流瓶侧上方还设有一个防止气压过高导致破裂的泄压口,泄压口上设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塞。

作为优选,所述放液阀为电磁阀,其通过线路由控制电路连接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帽盖套在气嘴塞子上,并用扣盖扣上,以防止气嘴在工作中弹出;在需要将萃取瓶中的液体放出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打开电磁阀式的放液阀,就可不用手动开闭放液阀,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射流瓶;2、支架;3、细管;4、萃取瓶;5、放液阀;6、管路;7、换向阀;8、真空泵;9、控制电路;10、气嘴;11、帽盖;12、扣盖;13、横板;14、泄压口;15、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射流萃取器,包括射流瓶1、萃取瓶4、真空泵8及控制电路9,包括支架2及其上的双层固定板,双层固定板上设置射流瓶1和萃取瓶4,射流瓶1设置在萃取瓶4的上部,所述萃取瓶4为底部呈圆锥形的容器,且底部连接有放液阀5,所述射流瓶1的下端连接有一个一体成型的细管3,细管3延伸到萃取瓶4内底部接近放液阀5位置;所述射流瓶1的上方开口并连接有与其匹配的气嘴10,气嘴10通过管路6与真空泵8连接;所述气嘴10上还设有一个将其固定的帽盖11,帽盖11边沿位置连接数个扣盖12,支架2上设有与扣盖12匹配的横板13。

作为优选,所述射流瓶1侧上方还设有一个防止气压过高导致破裂的泄压口14,泄压口14上设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塞15。

作为优选,所述放液阀5为电磁阀,其通过线路由控制电路9连接控制。

关闭储样瓶的旋钮开关。水样和四氯化碳由射流瓶1口倒入储样瓶中,这时他们一起流入储样瓶底端。将带有气嘴10的塞子塞好,并把帽盖11套在气嘴10塞子上,并用扣盖12扣上,以防止气嘴10在工作中弹出。打开气泵开关,真空泵8吸气,将液体吸到射流瓶1中,当三分之二的液体被吸入上边瓶中时,将气泵电源扳向另一端,让气泵吹起,液体在气压作用下快速流回储样瓶。如上反复进行十次以上。萃取完毕后,打开储样瓶的旋钮开关,将四氯化碳放入烧杯中。用后可用四氯化碳或自来水将瓶内清洗。

用帽盖11套在气嘴10塞子上,并用扣盖12扣上,以防止气嘴10在工作中弹出,但是为防止射流瓶1气压过高导致炸裂,就在射流瓶1侧上方还设有一个防止气压过高导致破裂的泄压口14,泄压口14上设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塞15,当气压达到一定数值时,橡胶塞15就会被弹出,防止炸裂;在需要将萃取瓶4中的液体放出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9打开电磁阀式的放液阀5,就可不用手动开闭放液阀5,提高工作效率。真空泵8与管路6之间还设有换向阀7,换向阀7可以根据控制电路9来进行换向,利用真空泵8对射流瓶1进行放气或者吸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