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066发布日期:2019-01-18 19:47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从高炉中引出的高炉煤气会含有大量灰尘,因此业界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除尘处理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采取粗除尘和精除尘两级处理来达到高炉煤气合格的煤气要求。其中,粗除尘采用的是重力除尘器,重力除尘器是借助于粉尘的重力沉降,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设备。粉尘靠重力沉降的过程是烟气从水平方向进入重力沉降设备,在重力的作用下,粉尘粒子逐渐沉降下来,而气体沿水平方向继续前进,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其具有结构简单、易维护、较耐用以及压力损失少的优点。

目前,在重力除尘设备中,控制气体流动的速度越低,越有利用沉降细小的粉尘,越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因此,一般控制气体的流动速度为1-2m/s,在气体流速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重力除尘器设计得越长或者是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然而设计的速度太低,则设备就会相对庞大,投资费用增高。然而,重力除尘器作为粗除尘设备,只适合捕集当量直径大于50μm的粒子,对于细小(如当量直径小于50μm)的灰尘粒子除尘效率很低,也就是说仅使用重力除尘器除尘的效率只有40-50%。由此可知,重力除尘器只能作为粗除尘,至于精除尘还得采用袋式除尘或电除尘,但是重力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如果能适当地提高的话,不仅可以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流程终端回收的煤气质量。另外,现有的重力除尘器在底部只设置一个排尘口,排尘工作开始的时候容易发生堵塞,影响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重力除尘器在除尘效率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且卸尘方便的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重力除尘器箱体,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卸灰管,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的侧面设置有排气管,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包括轴向设置的多个隔断区,所述隔断区的形状为半圆柱体且两两交错分布,所述隔断区设置有次级卸灰管,所述次级卸灰管与重力除尘器箱体连通,所述次级卸灰管上设置有卸灰阀,所述排气管共有两个且互相连通,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隔断区包括第一隔断区、第二隔断区和第三隔断区。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分别位于第一隔断区和第三隔断区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次级卸灰管的顶端与重力除尘器箱体之间设置有过渡卸灰斗,所述过渡卸灰斗的顶面形状为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通过在重力除尘器箱体上设置隔断区有利于降低煤气下降的速度,从而将煤气中较细的颗粒也可以沉降下来,这种分级沉降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除尘效率,不仅可以降低精除尘装置的负荷,还不增加整个装置的空间体积;利用进水口可以在清灰时逐个清理隔断区上积累的微尘,避免发生卸灰管堵塞的现象。整体设计比较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过渡卸灰斗和次级卸灰管的组合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重力除尘器箱体;2、进气口;3、卸灰管;4、排气管;5、隔断区;6、次级卸灰管;7、卸灰阀;8、进水口;9、过渡卸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炼铁高炉用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重力除尘器箱体1,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卸灰管3,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排气管4。其中,进气口2、卸灰管3在现有技术中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是对重力除尘器箱体在整体上的结构提出的改进,主要目的是通过分级来提高除尘效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1包括轴向设置的多个隔断区5,所述隔断区5的形状为半圆柱体且两两交错分布,所述排气管共有两个且互相连通。这样的话,由汽化冷却烟道进入进气口2的煤气在下降的过程中会遇到隔断区5,而且连续不断的进气过程使得煤气产生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合速度减小,有利于质量较小的颗粒沉降,而且沉降的规律为:较重的先沉降在靠上的隔断区,按照质量大小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多个隔断区上;同时,水平方向运动的煤气从排气管排出。这种分级沉降的方法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除尘效率,不仅可以降低精除尘装置的负荷,还不会增加整个装置的空间体积,可以达到比较高的除尘效果。

为了方便卸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隔断区5设置有次级卸灰管6,所述次级卸灰管6与重力除尘器箱体1连通,所述次级卸灰管6上设置有卸灰阀7,所述重力除尘器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口8。卸灰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逐级卸灰,打开卸灰阀7,注入清水即可将灰尘从卸灰管、箱体的内部流出。不致于像现有技术中的卸灰管一样需要以下全部打开,卸灰口的流量较大且容易堵塞,这样只会降低清灰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次级卸灰管6的顶端与重力除尘器箱体1之间设置有过渡卸灰斗9,所述过渡卸灰斗9的顶面形状为半圆形,不论卸灰管的是圆柱状还是棱柱状,过渡卸灰斗皆与之圆滑地配合,这样大大有利于颗粒物沉降。而且清灰的时候也可顺势流下。

为了同时提高除尘效率和排气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隔断区5包括第一隔断区、第二隔断区和第三隔断区,所述排气管4分别位于第一隔断区和第三隔断区的下方,也就是说两支排气管位于同侧,而且连接的位置正好在相邻两个隔断区在纵向的间隔之间,这样的话,水平运动的煤气正好可以流向排气管,而颗粒物则在重力作用下继续沉降;而且,将排气管设置在第一隔断区的下方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煤气进入整个箱体,推动煤气不断向下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