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4495发布日期:2019-02-19 19:5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半自动点胶机。



背景技术:

在对喇叭进行加工时,时常需要通过点胶的方式令胶体涂抹或灌注在喇叭上,以便将其他器件黏贴在喇叭上。目前常用的出胶方式是气动出胶,即向出胶筒中供气,通过气压将胶体从出胶筒中推出。

在实际生产中,时常会发生实际使用胶量比预期使用胶量多出很多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工人时常会因为难以控制出胶筒的出胶量而导致出胶筒出胶过多,导致胶体浪费;另一个是工人时常在产品没有摆正的情况下就开始点胶,导致出现点胶位置错误而需要重新点胶,导致胶体的用量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出胶量、并且在产品没有摆正的情况下不会出胶的半自动点胶机,从而达到节省胶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自动点胶机,包括基座以及均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出胶筒、第一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和气源;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阀、设置于所述出胶筒的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储存标准图像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与数据存储单元内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的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气阀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气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阀通断的第二处理器以及均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电连接的计时器和开关;所述出胶筒设有进气口,所述气源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后与所述出胶筒的进气口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出胶筒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出胶筒横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基座固定有承托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承托架的第一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承托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驱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出胶筒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自动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测距处理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出胶筒的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测距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测距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出胶筒设有卡块,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卡块的卡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液位提醒机构,所述液位提醒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胶筒内部的液位传感器以及均设置于所述基座的液位处理器和发声器件,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液位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声器件与所述液位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搅拌杆,所述出胶筒设有供所述搅拌杆伸入所述出胶筒内部的通孔,所述搅拌杆与所述通孔活动连接,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出胶筒内部的一端凸出形成有搅拌叶。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杆和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机构来检测产品是否摆正并使得出胶筒在产品未摆正时不出胶,同时设置第二控制机构来对出胶筒的出胶时间进行计时,从而实现对出胶量的控制,继而达到节省胶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胶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机构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控制机构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调节机构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位提醒机构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为:1—基座,11—承托架,2—出胶筒,21—进气口,22—卡块,23—搅拌杆,25—搅拌叶,26—密封圈,3—第一控制机构,31—第一气阀,32—图像采集单元,33—数据存储单元,34—第一处理器,4—第二控制机构,41—第二气阀,42—第二处理器,43—计时器,44—开关,5—气源,6—第一驱动机构,61—第一驱动件,62—第一滑块,7—第二驱动机构,71—第二驱动件,72—第二滑块,721—卡件,8—自动调节机构,81—测距处理器,82—测距传感器,9—液位提醒机构,91—液位传感器,92—发声器件,93—液位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一种半自动点胶机,包括基座1以及均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出胶筒2、第一控制机构3、第二控制机构4和气源5;所述第一控制机构3包括第一气阀31、设置于所述出胶筒2的图像采集单元32、用于储存标准图像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33、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32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与数据存储单元33内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的第一处理器34,所述第一处理器34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气阀31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机构4包括第二气阀4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阀41通断的第二处理器42以及均与所述第二处理器42电连接的计时器43和开关44;所述出胶筒2设有进气口21,所述气源5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阀31和第二气阀41后与所述出胶筒2的进气口21连通。

气源5具体为气泵,图像采集单元32具体为摄像头。气源5只有在第一气阀31和第二气阀41均导通的情况下才能向出胶筒2供气并使得出胶筒2出胶。在需要本实用新型进行点胶时,令出胶筒2移动至产品的上方后,图像采集单元32采集产品的图像信息,第一处理器34处理图像采集单元32采集到的产品图像信息并将产品图像信息与数据存储单元33内存储的图像信息进行对比,由于数据存储单元33内存储有标准的点胶位置的图像信息,因此进行对比后第一处理器34能够判断出胶筒2是否位于准确的点胶位置,若出胶筒2位置正确,则第一处理器34控制第一气阀31导通;若位置不正确,即产品摆放不正,则第一气阀31不导通。第一气阀31导通后,使用者按下开关44使得第二气阀41导通,出胶筒2开始出胶,同时计时器43开始计时,当计时到预定时间后,计时器43向第二处理器42发送控制信号,第二处理器42接收到该控制信号以后,控制第二气阀41断开,使得出胶筒2不再出胶,从而达到控制出胶量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出胶量,并使得出胶筒2在产品摆放歪斜时不出胶,从而达到节省胶体的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出胶筒2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和用于驱动所述出胶筒2横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所述基座1固定有承托架1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于所述承托架11的第一驱动件61以及与所述承托架1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62,所述第一驱动件6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6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62的第二驱动件71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62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72,所述第二驱动件7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72连接,所述出胶筒2与所述第二滑块72连接。第一驱动件61和第二驱动件71分别为气缸。通过第一驱动件61和第二驱动件71分别驱动出胶筒2竖向和横向移动,使得使用者无需手动调节出胶筒2的位置,从而更便于使用者操作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自动调节机构8,所述自动调节机构8包括测距处理器81以及设置于所述出胶筒2的测距传感器82,所述测距传感器82与所述测距处理器8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测距处理器8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61电连接。测距传感器82具体为超声波传感器。出胶筒2与喇叭间的竖直距离不过远也不过近才能达到最佳的点胶效果。通过测距传感器82检测出胶筒2与喇叭之间的竖直距离,测距处理器81根据测距传感器82检测的信号控制第一驱动件61,使得第一驱动件61驱动出胶筒2自动升降至至与喇叭保持最适高度的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出胶筒2设有卡块22,所述第二滑块72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卡块22的卡件721。当出胶筒2的出胶口有残胶堆积时,会导致出胶不畅,此时需要对出胶筒2进行更换。出胶筒2与第二滑块72卡接,让使用者无需工具即可安装和拆卸出胶筒2,从而提高更换出胶筒2的效率。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还包括液位提醒机构9,所述液位提醒机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出胶筒2内部的液位传感器91以及均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液位处理器93和发声器件92,所述液位传感器91与所述液位处理器9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声器件92与所述液位处理器93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声器件92具体为蜂鸣器。当出胶筒2内的液位下降到一定量时,液位传感器91向液位处理器93发出信号,随即液位处理器93向发声器件92发出信号使得发声器件92发声以提醒使用者向出胶筒2添加胶体。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提醒使用者添加胶体而无需使用者时常观察出胶筒2内的胶量,有效为使用者带来便利。

如图3所示,还包括搅拌杆23,所述出胶筒2设有供所述搅拌杆23伸入所述出胶筒2内部的通孔,所述搅拌杆23与所述通孔活动连接,所述搅拌杆23位于所述出胶筒2内部的一端凸出形成有搅拌叶25。行业内时常将两种或多种胶混合在一起使用,当出胶筒2内的两种或多种胶体未完全混合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拉扯或转动搅拌杆23来对出胶筒2内的胶筒进行搅拌,从而调高胶体间的混合程度。

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杆23和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26。出胶筒2漏气会造成出胶筒2内气压不足导致难以出胶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密封圈26来防止气体从通孔漏出,从而提高出胶筒2内部的气密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