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638发布日期:2019-04-20 03:4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现有的反应釜由于结构设计上的缺陷,生产结束后需要冷却的时间较长,且所需冷却水的量较大,冷却效率低,且冷却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反应釜主体;

所述支架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底板和顶板,在所述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反应釜主体通过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在所述顶板上设有自循环冷却组件,所述自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安装在顶板上的冷却水箱,冷却水箱的底部通过出水口与冷却腔体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具有冷却腔主体、以及环形分布在冷却腔主体底面的喷淋口;

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集水板,集水板位于反应釜主体的下方,其用于回收流经反应釜主体的冷却水,在所述集水板的下方设有集水箱,所述集水板通过贯穿流道与集水箱连通;在所述集水箱的侧方通过回流管道与冷却水箱连通,在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用于提供冷却水回流动力的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端部与左立板和右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槽,且反应釜主体穿过贯穿槽后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左立板、右立板、底板和顶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自循环冷却组件,当需要反应釜主体需要冷却时,可迅速完成冷却且能回收冷却水,冷却效率高,且冷却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循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支架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的反应釜主体2;

所述支架1包括左立板11、右立板12、底板13和顶板14,在所述左立板 11和右立板12之间设有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反应釜主体2通过所述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在所述顶板14上设有自循环冷却组件3,所述自循环冷却组件3包括安装在顶板14上的冷却水箱31,冷却水箱31的底部通过出水口32与冷却腔体33 连通,所述冷却水箱31具有冷却腔主体、以及环形分布在冷却腔主体底面的喷淋口34;

在所述支架1的底部设有集水板35,集水板35位于反应釜主体2的下方,其用于回收流经反应釜主体2的冷却水,在所述集水板35的下方设有集水箱36,所述集水板35通过贯穿流道37与集水箱36连通;在所述集水箱36的侧方通过回流管道38与冷却水箱31连通,在所述回流管道38上设有用于提供冷却水回流动力的水泵39。

所述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端部与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槽,且反应釜主体2穿过贯穿槽后与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焊接固定。

所述左立板11、右立板12、底板13和顶板1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自循环过程如下:

当需要反应釜主体2需要冷却时,首先打开出水口32(可在出水口内设置阀门),冷却水箱31内的冷却水通过出水口32流至冷却腔体33内,然后通过喷淋口34喷淋至反应釜主体2的顶部,并流经整个反应釜主体2通过热交换带走热量;然后冷却水到达集水板35,通过贯穿流道37到达集水箱36暂时存储起来;当有需要时,启动水泵39,将集水箱36内的冷却水通过回流管道38输送至冷却水箱31内,以实现再次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