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798发布日期:2019-04-13 01:2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但是,由于目前的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一般都是在反应釜的侧部夹层内设置的,用水冷却时容易因为反应釜内温度高,产生较大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的高效节能的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效节能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和与釜体连接的真空泵、连接于真空泵与釜体之间的气管,气管上设置有比例控制阀,通过调节比例控制阀的开度来控制真空度;釜体设置有搅拌机构,釜体的侧部设置有至少两组空心夹套,至少两组空心夹套中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冷却液,填充导热油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导热油进、出口,填充冷却液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出口;釜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液体盘管,至少两组液体盘管中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冷却液,釜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液体盘管对应的进、出水口,使得釜体的内外可以同时升温、同时降温。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液采用冷却水的形式,液体盘管绕釜体的中心线盘旋设置。

进一步地,空心夹套沿釜体的侧部从下往上盘旋延伸,以增加其热交换时间。

进一步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装置、立向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杆,搅拌杆位于液体盘管的中部,电机装置设置在釜体的上部,连接驱动搅拌杆。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侧部设置两组空心夹套,其中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油,另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中部设置两组液体盘管,其中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导热油,另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釜体的侧部设置至少两组空心夹套,至少两组空心夹套中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冷却液,填充导热油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导热油进、出口,填充冷却液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出口;釜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液体盘管,至少两组液体盘管中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冷却液,釜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液体盘管对应的进、出水口,使得釜体的内外可以同时升温、同时降温,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连接于真空泵与反应釜之间的气管上设置比例控制阀,通过调节比例控制阀的开度来控制真空度,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釜体 2、真空泵 3、气管 4、比例控制阀 5、搅拌机构 5-1、电机装置 5-2、搅拌杆 6、空心夹套 7、液体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反应釜,它包括釜体1和与釜体连接的真空泵2、连接于真空泵与釜体之间的气管3,气管上设置有比例控制阀4,通过调节比例控制阀的开度来控制真空度;釜体设置有搅拌机构5,釜体的侧部设置有至少两组空心夹套6,至少两组空心夹套中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冷却液,填充导热油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导热油进、出口,填充冷却液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出口;釜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液体盘管7,至少两组液体盘管中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冷却液,釜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液体盘管对应的进、出水口,使得釜体的内外可以同时升温、同时降温。冷却液采用冷却水的形式,液体盘管绕釜体的中心线盘旋设置。本实施例中,釜体的中部设置两组液体盘管,其中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导热油,另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冷却液。釜体的侧部设置两组空心夹套,其中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油,另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冷却液。

进一步地,空心夹套沿釜体的侧部从下往上盘旋延伸,以增加其热交换时间。搅拌机构5包括电机装置5-1、立向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杆5-2,搅拌杆位于液体盘管的中部,电机装置设置在釜体的上部,连接驱动搅拌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在釜体的侧部设置至少两组空心夹套,至少两组空心夹套中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空心夹套内填充有冷却液,填充导热油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导热油进、出口,填充冷却液的空心夹套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出口;釜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液体盘管,至少两组液体盘管中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导热油,至少有一组液体盘管内填充有冷却液,釜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液体盘管对应的进、出水口,使得釜体的内外可以同时升温、同时降温,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2、采用在连接于真空泵与反应釜之间的气管上设置比例控制阀,通过调节比例控制阀的开度来控制真空度,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