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2785发布日期:2019-07-03 03: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在一种管式超滤膜进行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超滤管式膜在进行物理分离时容易发生堵塞后,堵塞后采用单独清洗剂反复冲洗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所有根据清洗的四大要素:1.合适的清洗剂,2.适当的温度,3.足够的时间,4.适当的物理擦洗。本实用新型在原来管式膜只能用清洗剂加热反复冲洗的基础上,增加了清洗球物理擦洗。

同时大部分超滤膜系统都没有配备备用泵,当主循环泵发生故障后,系统就会停机,影响生产。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原有管式膜清洗不能采用物理擦洗,受到清洗维护效率低下,清洗不及时,导致膜分离效率低下的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其包括:循环水箱、主工作泵、辅助备用泵、清洁球放置装置、管式膜组件、三通阀门以及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连接循环泵和清洁球放置装置,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清洁球放置装置和管式膜组件,所述连接管道连接管式膜组件与循环水箱,所述三通阀门设置在连接管道上,所述清洁球放置装置内放置有清洁球,所述清洁球在循环泵和辅助备用泵的作用下分别沿两个不同方向进入到管式膜组件内清洁管式膜通道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清洁球在主工作泵和辅助备用泵的作用下分别沿两个不同方向进入到管式膜组件内清洁管式膜组件,实现了物理清洗,双向清洗,清洗维护效率高,清洗及时,膜分离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主工作泵连接设置在循环水箱的一侧,所述辅助备用泵连接在循环水箱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球放置装置包括连接在主工作泵和管式膜组件之间的第一清洁球放置装置和连接在管式模组件和循环水箱之间的第二清洁球放置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洁球放置装置包括若干第一清洁球拦截杆和若干第一清洁球,所述第二清洁球放置装置包括第若干第二清洁球拦截杆和若干第二清洁球;所述第一清洁球在主工作泵作用下沿连接管道通过并清洁管式模通道内壁,并被第二清洁球拦截杆拦截;所述第二清洁球在辅助备用泵的作用下沿连接管道通过并清洁管式模通道内壁,并被第一清洁球拦截杆拦截;相邻第一清洁球拦截杆之间的间距为第一清洁球直径的三分之一,相邻第二清洁球拦截杆之间的间距为第二清洁球直径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管道上并靠近循环水箱的自来水接口和自来水开关阀,所述自来水接口用于接自来水进入,当自来水开关阀开启时,自来水进入循环水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循环水箱上的加药泵和清洁剂接口,所述清洁剂接口用于注入清洗液。

进一步地,所述管式膜组件包括单通道管式膜和多通道管式膜,所述清洁球的直径大于管式超滤膜通道的直径约1.0mm。

进一步地,所述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还包括清液出口,所述管式膜组件透过液出口与清液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为L型三通电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球放置装置包括呈漏斗状的透明外壳,从而方便观察清洗球的状态,清洁球放置装置内的拦截网间隙为清洁球直径的三分之一,同时清洁球放置装置两端设有快接接口,以方便清洗球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系统的正常工作水流方向。

图3为如图1所示系统的排尽管道内浓液水流方向。

图4为如图1所示系统的清洗球正清洗时水流走向。

图5为如图1所示系统的启动备用泵进行清洗球反清洗,或者当主循环泵故障时,用备用泵工作时水流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100,其包括:循环水箱1、主工作泵21、辅助备用泵22、清洁球放置装置、管式膜组件4、三通阀门5以及连接管道6。主工作泵21连接设置在循环水箱1的一侧,所述辅助备22用泵连接在循环水箱1的另一侧。所述三通阀5为L型三通电动阀。

连接管道6连接循环泵和清洁球放置装置,所述连接管道6连接清洁球放置装置和管式膜组件4,所述连接管道6连接管式膜组件与循环水箱1,所述三通阀门5设置在连接管道6上。清洁球放置装置包括呈漏斗状的外壳、位于外壳内的清洁球和清洁球拦截杆。清洁球在循环泵的作用下能进入到管式膜组件4内清洁管式膜通道内壁41。

清洁球放置装置包括连接在主工作泵21和管式膜组件4之间的第一清洁球放置装置3和连接在管式模组件4和循环水箱1之间的第二清洁球放置装置7。第一清洁球放置3包括第一外壳30和收容在第一外壳30内的若干第一清洁球拦截杆31和若干第一清洁球32。第二清洁球放置7包括第二外壳70和收容在第二外壳70内的若干第二清洁球拦截杆71和若干第二清洁球72。相邻第一清洁球拦截杆3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清洁球32直径的三分之一,相邻第二清洁球拦截杆71之间的间距为第二清洁球72直径的三分之一。第一外壳30和第二外壳70为漏斗状的透明外壳,从而方便观察清洗球的状态,清洁球放置装置内的拦截网间隙为清洁球直径的三分之一,同时清洁球放置装置两端设有快接接口,以方便清洗球的更换。

第一清洁球32在主工作泵21作用下沿连接管道6通过并清洁管式模组件4,并被第二清洁球拦截杆71拦截。第二清洁球72在辅助备用泵22的作用下沿连接管道6通过并清洁管式膜通道内壁41,并被第一清洁球拦截杆31拦截。

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管道6上并靠近循环水箱1的自来水接口81和自来水开关阀82,所述自来水接口81用于接自来水进入,当自来水开关阀82开启时,自来水进入循环水箱1内。

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100还包括安装在循环水箱1上的加药泵91和清洁剂接口92,所述清洁剂接口92用于注入清洗液。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100还包括清液出口95,所述管式膜组件4透过液出口与清液出口95相连。

管式膜组件4包括单通道管式膜和多通道管式膜,第一清洁球32、第二清洁球72的直径大于管式超滤膜通道的直径约1.0mm。

双泵法全自动清洁球清洗管式膜系统100工作流程介绍如下:

(1)将循环水箱1内注满需要分离的液体物料。

(2)将三通阀门5开到如图2所示正常工作水流方向,然后启动主工作泵21,开始对物料进行膜分离,清液从清液出口95排出,当工作结束后,关闭工作泵21。

(3)将三通阀门5开到如图3所示排尽管道内浓液水流方向,启动主工作泵21,将循环水箱1内浓缩液排出,关闭主工作泵21。

(4)打开自来水阀82,向循环水箱1内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将三通阀门5开到如图纸3所示排尽管道内浓液水流方向,启动主工作泵21,用循环水箱1自来水将管道内浓液顶出来。

(5)打开自来水阀82,向循环水箱1内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启动加药泵91,向循环水箱1内注入膜清洗剂,启动加热,将清洗液加热到60度左右,将三通阀门5开到如图纸2所示正常工作水流方向,然后启动主工作泵,冲洗10分钟左右,关闭主工作泵。

(6)将三通阀门5开到如图4所示清洗球正清洗时水流走向,启动主工作泵21,在第一清洁球放置装置3内的第一清洁球32会在水流作用下,沿着连接管道6,进入管式膜通道内壁41,由于第一清洁球32比管式膜通道孔径大1mm,所有可以快速将管式膜通道内壁41的污染物擦下来,当第一清洁球32被冲到第二清洁球放置7内时,清洗水会进入循环水箱1,但是第一清洁球32会被第二清洁球拦截杆71拦截住,这时关闭主工作泵21。

(7)将三通阀门5开到如图5所示启动备用泵进行清洗球反清洗和工作时水流走向,启动备用泵33,这时在第二清洁球放置7内的第二清洁球72,会在水流作用下,沿着连接管道6,进入管式膜通道内壁41,由于第二清洁球72比管式膜通道孔径大1mm,所有可以快速将管式膜通道内壁41的污染物擦下来,当第二清洁球72被冲到第一清洁球放置装置3内时,清洗水会进入循环水箱1,但是第二清洁球72会被第一清洁球拦截杆31拦截住,这时关闭备用泵22。

(8)以上工作过程全部采用PLC程序控制,只有设定合适的参数就可以。

(9)清洁球定制材质比较柔和,直径比管式膜通道大1mm左右的。

(10)当主动泵21出现故障时,可以启动备用22泵进行工作,三通阀门5的开启方向如5所示启动备用泵进行清洗球反清洗和工作时水流走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清洁球在主工作泵和辅助备用泵的作用下能进入到管式膜组件内清洁管式膜通道内壁,实现了物理清洗,双向清洗,清洗维护效率高,清洗及时,膜分离效率高。采用清洗剂加热,加清洁球物理擦洗,PLC系统程序控制两台泵分别启动,L型三通电动阀切换方向,实现清洁球在管式膜内往返运动,从而使管式超滤膜清洗效率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