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281发布日期:2019-02-01 20:3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业生产场景里,尾气的排放非常常见。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对尾气的处理有着严格的要求,所有工业尾气都必须按照要求一项项的处理达标方能排放,尾气的喷淋工艺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处理技术。

喷淋的基本原理是让尾气在喷淋装置内部自下往上经过,同时从装置的顶部向尾气相向持续喷洒小水珠装或雾状液体,向上的尾气与喷淋而下的液体充分接触并发生物理或化学机理的充分交换过程后,使得尾气能够按标准进行排放。

在大多数常见的工业尾气喷淋装置中,最常见的是高耸的塔状喷淋技术。然而,如果生产设备的结构空间有限、设计要求较高,同时所要达到的喷淋效果又更加严苛的话,这种塔状喷淋技术则无法满足该生产设备的尾气处理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塔状喷淋,结构更加紧凑,且喷淋效果更显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包括:箱体、多个落地面板、多个悬垂面板、喷淋托板和雾洒装置;

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顶端安装有雾洒装置;

在所述箱体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交替设置有数量相同的所述落地面板、所述悬垂面板;

在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多个所述落地面板和多个所述悬垂面板中,面板与面板之间两两平行,构成交替连通的多个喷淋空间和多个通道;

所述第一面板的底部开设有尾气入口,且与第一个所述喷淋空间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面开设有尾气出口,且与最后一个所述喷淋空间连通;

构成一个所述喷淋空间的两个面板之间连接有喷淋托板,所述喷淋托板上设置有气液通孔,且最后一个所述喷淋空间内设置有除雾孔隙球,其余所述喷淋空间内设置有助凝孔隙球;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排空管,用于排空液体。

优选地,所有所述落地面板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距预置第一高度差,所有所述悬垂面板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距预置第二高度差。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顶端安装有多个雾洒装置,除最后一个所述喷淋空间外,所述雾洒装置与其余所述喷淋空间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喷淋托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喷淋托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在最后一个所述喷淋空间中,相邻两个喷淋托板之间填充有所述除雾孔隙球;

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喷淋空间中,相邻两个喷淋托板之间填充有所述助凝孔隙球。

优选地,在最后一个所述喷淋空间中,所述除雾孔隙球所占空间为相邻两个所述喷淋托板之间的空间的60%~90%;

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喷淋空间中,所述助凝孔隙球所占空间为相邻两个所述喷淋托板之间的空间的60%~9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还包括:液体排空管阀装置;

所述液体排空管阀装置通过所述箱体与所述排空管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空管。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包括:箱体、多个落地面板、多个悬垂面板、喷淋托板和雾洒装置;箱体的内部空间顶端安装有雾洒装置;在箱体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交替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落地面板、悬垂面板;在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多个落地面板和多个悬垂面板中,面板与面板之间两两平行,构成交替连通的多个喷淋空间和多个通道;第一面板的底部开设有尾气入口,且与第一个喷淋空间连通,箱体的顶面开设有尾气出口,且与最后一个喷淋空间连通;构成一个喷淋空间的两个面板之间连接有喷淋托板,喷淋托板上设置有气液通孔,且最后一个喷淋空间内设置有除雾孔隙球,其余喷淋空间内设置有助凝孔隙球;箱体的底部设有排空管,用于排空液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箱体的内部设置多个面板,可以形成相互连通的多个空间,使得装置内部构成多次折返的设计,实现多次喷淋,尾气处理更加充分,且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在一个较小的箱体内、较节水的情况下可以将必要结构零部件安装布置,利于在更大的生产工艺回路中安置和完善设备间的运行联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塔状喷淋,结构更加紧凑,且喷淋效果更显著。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箱体4、多个中间面板、喷淋托板2和雾洒装置3;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4为长方体形状的主体框架,主要由薄壁不锈钢板密封焊接而成,其内部空间顶端安装有雾洒装置3。

在箱体4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9和第二面板10之间,设置有多个中间面板,多个中间面板包括多个落地面板7和多个悬垂面板5,落地面板7、悬垂面板5的数量相同,且交替设置于第一面板9、第二面板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以两个落地面板7和两个悬垂面板5作为示例,在第一面板9、第二面板10、两个落地面板7和两个悬垂面板5中,面板与面板之间两两平行,构成交替连通的多个喷淋空间和多个通道。具体的,第一面板9与其相邻的第一块落地面板7构成喷淋空间Ⅰ,第一块落地面板7与第一块悬垂面板5构成通道①,第一块悬垂面板5与第二块落地面板7构成喷淋空间Ⅱ,第二块落地面板7与第二块悬垂面板5构成通道②,第二块悬垂面板5与第二面板10构成喷淋空间Ⅲ,且喷淋空间Ⅰ、喷淋空间Ⅱ、喷淋空间Ⅲ及折返通道①、折返通道②依次串接连通。

所有落地面板7连接于箱体4的底部,与箱体4的顶部相距预置第一高度差,所有悬垂面板5连接于箱体4的顶部,与箱体4的顶部相距预置第二高度差。可以理解的是,每块落地面板7的左右及底部均与箱体4的三个面板密封焊接,且上方与箱体4的顶部留有预置第一高度差(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同理悬垂面板5,正是由于预置第一高度差和预置第二高度差的存在,使得喷淋空间Ⅰ、喷淋空间Ⅱ、喷淋空间Ⅲ及折返通道①、折返通道②连通,以供气流通过。且三个喷淋空间的宽度相等,两个折返通道的宽度相等,折返通道的宽度比喷淋空间要小,一般为其1/5~1/3之间。

第一面板9的底部开设有尾气入口1,且与第一个喷淋空间连通,待喷淋处理的尾气即从该处进入。箱体4的顶面开设有尾气出口6,且与最后一个喷淋空间连通,喷淋处理结束后的尾气即从该处排出。

箱体4的内部空间顶端安装有多个雾洒装置3,除最后一个喷淋空间外,雾洒装置3与其余喷淋空间一一对应。以图1的示例进行说明,在喷淋空间Ⅰ、喷淋空间Ⅱ的顶部各安装有一个喷洒雾状液体的雾洒装置33,外部连接水泵和喷淋液,可通过电气自动控制向喷淋空间喷洒雾状液体,喷洒面积可完全覆盖整个喷淋空间截面。

构成一个喷淋空间的两个面板之间连接有喷淋托板2,喷淋托板2上设置有气液通孔,喷淋托板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喷淋托板2之间平行设置。以图1的示例进行说明,每个喷淋空间内对应设置有两个喷淋托板2,一上一下,其中,喷淋托板22上设有非常多整齐细密的气液通孔,尾气和喷淋液体可以在这些区域发生充分的接触和交换,包括浸染飞灰并水流带走、起到净化作用,把一定量的有害成分溶于液体中、降低尾气有害成分浓度、达到排放标准,以及冷却尾气的作用。

最后一个喷淋空间中,相邻两个喷淋托板之间填充有除雾孔隙球;在其余的每个喷淋空间中,相邻两个喷淋托板之间填充有助凝孔隙球。具体的,在最后一个喷淋空间中,除雾孔隙球所占空间为相邻两个喷淋托板之间的空间的60%~90%;在其余的每个喷淋空间中,助凝孔隙球所占空间为相邻两个喷淋托板之间的空间的60%~90%。以图1的示例进行说明,喷淋空间Ⅰ、喷淋空间Ⅱ内的喷淋托板2之间填充有助凝孔隙球,该助凝孔隙球可通过现有的材料进行制作,具体不做限制,且该助凝孔隙球为一球状物,内部开设有多条通道,以增加尾气和喷淋液体的附着面积,并提高气液之间的凝结时间。喷淋空间Ⅲ的喷淋托板2之间填充有除雾孔隙球,该除雾孔隙球可以通过多齿型PP材料进行制作,用于进一步除去尾气中的雾状物体。

箱体4的底部设有排空管,用于排空液体,且箱体4底部设置有液体排空管阀装置8,与排空管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排空管。

在装置运行工作中,尾气的流向总结来说是这样的: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待处理尾气通过尾气入口1进入喷淋装置内腔后,来到喷淋空间Ⅰ,并从下至上依次经过两个喷淋托板2,期间,雾洒装置3所喷洒出来的雾状液体成分与尾气接触,开始进行喷淋处理;随后,经过第一遍喷淋处理的尾气继续绕过喷淋空间Ⅰ旁边上方的窗口,进入通道①,进而进入喷淋空间Ⅱ,继续接受与第一遍喷淋过程相同的处理,随后进入通道②,并来到喷淋空间Ⅲ接受最后一遍相同的喷淋处理,经过三遍充分喷淋处理后,合格尾气最后从尾气出口6排出。

更进一步地,各个空间底部的液体可以互相循环泵用,在保证了尾气喷淋效果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喷淋液体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尾气喷淋效果好。采用折返路径多次喷淋的方式,尾气的处理更加充分,可有效浸染带走纳米飞灰、溶解有害成分、冷却尾气,处理效果非常好;

2、结构设计更加紧凑、更加省水。多次折返的设计将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化,在一个较小的箱体内、较节水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必要结构零部件安装布置,因此也更加利于更大的生产工艺回路中安置和完善设备间的运行联系。

3、制造成本更加低廉、操作维修更加简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效尾气喷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