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876发布日期:2019-02-11 00:06阅读:1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仪器,具体涉及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



背景技术:

减压抽滤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过滤方法,在减压抽滤操作中,因抽滤瓶内为负压状态,抽滤结束时,必须先解除真空,否则会造成其他液体倒吸入抽滤瓶内,导致滤液的污染。目前,大部分实验室都使用水循环真空泵与抽滤瓶配套进行减压抽滤,因为市售抽滤瓶抽气口为直通口,经常会发生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循环水倒吸入滤液中的现象,造成实验的失败。因此,设计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可以有效避免抽滤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倒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它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包括与所述瓶体连接的前端、用于与真空泵连接的末端、和连接所述前端与所述末端的异径管,所述异径管的中部内径大于所述末端和所述前端的内径,所述异径管内部设置有塞柱,所述塞柱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末端和所述前端的内径,所述塞柱的末端设置有若干槽孔。

基于上述,所述塞柱的两端外径大于其中部的外径。

基于上述,所述前端的内径等于所述末端的内径。

基于上述,用于与真空泵连接的所述末端设有环状凸起。

基于上述,所述瓶体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防倒吸减压抽滤瓶它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中安装有塞柱,该防倒吸减压抽滤瓶进行抽滤前,将抽气口的末端与真空泵的抽气口连接,抽滤过程中,所述塞柱外移,所述瓶体内部通过槽孔与真空泵连通,抽滤结束,未解除真空时,塞柱内移堵塞抽气口的前端,避免倒吸液体回流。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倒吸减压抽滤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塞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体;2.前端;3.末端;4.异径管;5.塞柱;6.槽孔;7. 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倒吸减压抽滤瓶,它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为锥形;所述瓶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包括与所述瓶体1连接的前端2、用于与真空泵连接的末端2和连接所述前端1与所述末端2的异径管4,所述前端2的内径等于所述末端3的内径,所述末端3中部设有环状凸起7,避免抽滤时连接软管从抽气口滑脱,所述异径管4的中部内径大于所述末端2和所述前端1的内径,所述异径管4内部设置有塞柱5,且所述塞柱5的两端的外径大于其中部的外径,且大于所述末端3和所述前端2的内径,所述塞柱5的末端设置有若干槽孔6。

所述异径管4内部设置有塞柱,该塞柱由前端塞柱、中端塞柱和末端塞柱组成,且所述前端塞柱和所述末端塞柱的外径都大于所述中端塞柱的外径,所述末端塞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槽孔6。所述前端塞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2的内径,所述末端塞柱的外径大于所述末端3的内径,塞柱的具体形状可如图1和2所示。当然所述前端塞柱和所述末端塞柱的具体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只要塞柱能够满足其向内移能够堵住所述前端2,其向外移能够堵住所述末端3即可。所述抽气槽孔6的设置为了在塞柱向外移堵住所述末端3时,抽滤出的气体能够通过该抽气槽孔6排出。

使用该防倒吸减压抽滤瓶进行抽滤前,将所述末端3与真空泵的抽气口连接,抽滤过程中,所述塞柱5外移,所述瓶体1内部通过槽孔6与真空泵连通,抽滤结束,未解除真空时,塞柱5内移堵塞所述前端1,避免倒吸液体回流。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