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捏合釜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905发布日期:2019-05-03 19:5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捏合釜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捏合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捏合釜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捏合釜是一种常规的塑料化工设备,捏合机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捏合釜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搅拌设备,最常用的是采用两个桨叶,采用并排相切差速型排列,从而使物料能够混合,在不同的捏合釜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搅拌不均匀,在将物料搅拌捏合完毕之后,需要将搅拌混合物通过打开捏合釜的出料装置进行出料,由于捏合釜在工作时机身温度较高且物料本身的温度也高,造成在物料在出料时难以操作,温度过高时还需要等待温度降低才进行出料,而一般的捏合釜设置单一的冷却装置,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捏合釜降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捏合釜降温装置,包括捏合釜本体,所述捏合釜本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以及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三个搅拌组件,所述捏合釜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冷却夹套,所述捏合釜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冷却夹套相连通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为中空结构,所述冷却夹套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气体进气阀,所述冷却夹套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气体放气阀。

优选的,所述捏合釜本体的外部设有空气冷凝器,所述空气冷凝器的一端设有空气泵,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气体进气阀。

优选的,所述冷却气体放气阀通过管道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所述空气冷凝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和第三搅拌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两侧的若干搅拌杆,设置在同一侧的所述搅拌杆相互平行,所述冷却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方向朝向所述搅拌杆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轴底部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钢丝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捏合釜降温装置通过捏合釜外和捏合釜内设置双重冷却,使得冷却速率更高,此外,设置了三个搅拌组件,使得物料混合均匀,在搅拌混合的同时也可以使物料冷却得更充分、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捏合釜本体;2、搅拌轴;3、第一电机;4、冷却夹套;5、冷却板;6、冷却气体进气阀;7、冷却气体放气阀;8、空气冷凝器;9、空气泵;10、抽气泵;11、搅拌杆;12、搅拌叶片;13、轴套;14、转轴;15、第二电机;16、钢丝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捏合釜降温装置,包括捏合釜本体1,捏合釜本体1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以及与搅拌轴2连接的第一电机3,搅拌轴2上设置有三个搅拌组件,捏合釜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冷却夹套4,捏合釜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冷却夹套4相连通的冷却板5,冷却板5为中空结构,冷却夹套4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气体进气阀6,冷却夹套4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气体放气阀7。

捏合釜本体1的外部设有空气冷凝器8,空气冷凝器8的一端设有空气泵9,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气体进气阀6。

冷却气体放气阀7通过管道连接有抽气泵10,抽气泵10与空气冷凝器8连接。

搅拌组件包括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和第三搅拌组件。

第一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搅拌轴2两侧的若干搅拌杆11,设置在同一侧的搅拌杆11相互平行,冷却板5间隔设置在搅拌杆11之间。

第二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片12,搅拌叶片12方向朝向搅拌杆设置。

第三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搅拌轴2底部的轴套13,轴套13内设置有一转轴14,转轴14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15,转轴14上设置有钢丝刷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物料进入到捏合釜内,由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和第三搅拌组件对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钢丝刷可以使得底部的物料也能充分搅拌到,同时,将冷却气体引入到冷却夹套以及冷却板内,从而形双重的冷却效果,为了节约资源,可以采用空气泵抽取外界的空气,经过滤器(图中未示出)过滤后,进入到空气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却后的空气进入到冷却夹套以及冷却板内,对捏合釜以及物料进行降温,用过后的气体再从冷却气体放气阀回到空气冷凝器中进行冷却,可以循环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