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角度可调的冲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2244发布日期:2019-07-13 09:2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角度可调的冲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出水角度可调的冲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冲淋装置,如浴室中用于淋浴的花洒,厨房中用于冲洗的龙头等,都是通过在冲淋装置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水路通道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以达到在冲淋装置的一个进水口进水,在冲淋装置的多个出水口出水的冲淋喷洒效果。

但是,现有的冲淋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多孔出水的冲淋装置一般只具有一种喷洒角度(或一种出水范围),即使单个冲淋装置具有多个出水模式,每个出水模式的出水角度不同(或出水范围不同),但切换出水角度(或出水范围)时,也只能在固定的几种出水角度(或几种出水范围)中进行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角度可调的冲淋装置,该冲淋装置不仅可以对水花角度进行无级调整,还可对水花喷洒面积范围进行无级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出水角度可调的冲淋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盖和面盖,

还包括升降体、若干出水体、阻尼件、上升件和下推件;

所述升降体设有流水通道,且适于沿所述上盖轴向移动;

所述出水体设于所述面盖,包括出水柱、摆动臂和转动轴,所述出水柱具有出水通孔,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流水通道连通,所述升降体适于在往所述面盖方向移动时作用于所述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端部沿所述上盖轴向移动时,适于带动所述出水柱绕所述转动轴旋转;

所述阻尼件夹设于所述升降体外壁与所述上盖内壁,适于提供阻碍所述升降体外壁与所述上盖相对运动的阻尼力;

所述上升件设于所述摆动臂与所述面盖之间,所述下推件设于升降体与所述摆动臂之间或设于所述摆动臂与所述上升件之间;

所述流水通道中的水流适于作用于所述下推件,所述下推件适于给所述上升件提供沿所述上盖轴向向下的压力;所述上升件适于给所述摆动臂提供沿所述上盖轴向向上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沿所述出水柱径向设有所述转动轴,所述面盖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远离面盖侧具有卡停部;

所述转动轴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转动轴一侧抵接所述固定槽槽底,另一侧抵接所述卡停部;所述摆动臂端部沿所述上盖轴向移动时,所述转动轴在所述固定槽内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出水柱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还包括面盖本体和若干弹性体,所述面盖本体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弹性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体具有弹性通孔;

所述上盖与所述面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出水柱一端穿过所述弹性通孔,所述流水通道、所述空腔、所述出水通孔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冲淋装置还包括推钮,所述上盖壁面设有调节通孔,所述推钮穿过所述调节通孔与所述升降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通孔在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上具有推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升件为复位变形件,所述复位变形件固设于所述面盖;

所述下推件为挡块,所述复位变形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挡块,所述的挡块另一端抵接所述摆动臂,所述升降体抵接所述摆动臂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升件为复位变形件,所述复位变形件固设于所述面盖;

所述下推件为挡块,所述流水通道远离所述面盖端具有第一通道口,接近所述面盖端具有第二通道口;所述挡块固定设于所述升降体,以封闭所述第二通道口;所述升降体侧壁还设有分水口,所述第一通道口、所述流水通道、所述分水口、所述出水通孔依次连通;

所述摆动臂一侧与所述挡块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复位变形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升件为第一磁铁,所述面盖往所述上盖方向延伸有导向件,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导向件并适于沿所述导向件升降;

所述冲淋装置还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设于所述升降体接近所述面盖端;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

进一步地,所述下推件为挡块;所述流水通道远离所述面盖端具有第一通道口,接近所述面盖端具有第二通道口;所述挡块固定设于所述升降体接近所述面盖端,以隔断所述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所述流水通道、所述出水通孔依次连通;

所述挡块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摆动臂一侧与所述挡块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磁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升件为第一磁铁,所述面盖往所述上盖方向延伸有导向件,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导向件并适于沿所述导向件升降,所述摆动臂位于所述升降体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

所述冲淋装置还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设于所述面盖;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排斥。

进一步地,所述下推件为挡块,所述导向件为导向柱;

所述挡块为环形挡块,所述第一磁铁为环形磁铁,所述挡块、所述第一磁铁依次套设于所述导向柱,所述摆动臂一侧抵接所述升降体,另一侧抵接所述挡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单个出水体的出水角度可任意调节,单个冲淋装置的出水范围可任意调节;

(2)通过合理选用阻尼件、下推件和上升件后,操作时,只需要推动升降体,以根据个人需求将出水体的出水柱角度调节到合适范围,以调节不同的出水角度和喷淋范围;冲淋装置内通水后,则可以松开手,出水柱可以保持稳定;出水角度和喷淋范围保持稳定;停止通水时,出水体回复初始位置;

(3)该冲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下推件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冲淋装置的出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淋装置的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冲淋装置的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冲淋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里二的冲淋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B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里三的冲淋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0、上盖;101、调节通孔;20、面盖;21、面盖本体;211、导向件;212、固定槽;213、卡停部;22、弹性体;221、弹性通孔;222、弹性空间;30、升降体;301、流水通道;302、分水口;40、出水体;401、出水柱; 402、摆动臂;403、转动轴;404、出水通孔;50、阻尼件;60、上升件;70、下推件;80、推钮;90、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方位词“上”、“下”述仅用于表述相对方向。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角度可调的冲淋装置,包括上盖 10、面盖20、升降体30、若干出水体40、阻尼件50、下推件70和上升件60;升降体30设有用于进水的流水通道301,升降体30适于沿上盖10做轴向移动,即上升或下降;出水体40设于面盖20,出水体40包括出水柱401、摆动臂402 和转动轴403,出水柱401具有用于喷淋出水的出水通孔404,出水通孔404与流水通道301连通,升降体30适于在往面盖20方向移动时作用于摆动臂402,摆动臂402端部沿上盖10轴向移动时,适于带动出水柱401绕转动轴403旋转;阻尼件50夹设于升降体30外壁与上盖10内壁,适于提供阻碍升降体30外壁与上盖10相对运动的阻尼力;上升件60设于摆动臂402与面盖20之间,下推件70设于升降体30与摆动臂402之间或设于摆动臂402与上升件60之间;流水通道301中的水流适于作用于下推件70,下推件70适于给上升件60提供沿上盖10轴向向下的压力;上升件60给摆动臂402提供沿上盖10轴向向上的复位力。

其中,转动轴403可以是虚拟的轴线,也可以是实体轴,详见下述。

其中,参考图5至图10,升降体30、下推件70、摆动臂402、上升件60,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按以下任一位置关系设置:(1)升降体30与下推件70连接,下推件70另一端抵接摆动臂402,摆动臂402另一侧与上升件60抵接;(2)升降体30与摆动臂402抵接,摆动臂402另一侧与升降体30抵接,升降体30另一端与上升件60抵接或连接。

除上述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选择设置下推件70和上升件60,只要满足两点:(1)上升件60设于摆动臂402与面盖20之间,下推件70设于摆动臂402和上升件60之间,且此四个部件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系统,系统内可以传递下压力、复位力和阻尼力;(2)下推件70可以在水流作用下提供下压力,上升件60可以在初始外力抵压或在下压力作用下提供复位力,升降体30可以在具有升降趋势或者产生轴向移动时提供阻尼力;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水状态下,阻尼力可以是零,此时下压力与复位力平衡。即阻尼件50不仅可用于提供阻尼力,还用于保持升降体30相对于上盖10 的相对位置,保证该冲淋装置的正常使用。

如图5至图10,该冲淋装置的使用步骤或原理如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摆动臂402具有初始位置,当摆动臂402相对于初始位置更接近面盖20时,上升件60均具有复位力作用在摆动臂402上,该复位力适于驱动摆动臂402回复初始位置。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该冲淋装置时,先根据实际需求,驱动升降体30 沿上盖10轴向移动,升降体30带动摆动臂402端部沿上盖10轴向移动,以使摆动臂402脱离初始位置,摆动臂402带动出水柱401绕转动轴403转动,当出水柱401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打开阀门开关,水流流入升降体30的流水通道301,且水流作用于下推件70后,使用者可不用再对升降体30施力,此时通水后的冲淋装置在下压力、复位力、阻尼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可自动达到平衡位置,使得出水柱401的出水角度保持稳定。

在冲淋装置通水后,冲淋装置出水体40的出水角度保持稳定的原理如下:

(1)由于下推件70设于流水通道301和上升件60之间,在水流流通后,水流作用于下推件70上,下推件70会产生沿上盖10轴向向下的下压力,下压力F1=PS(P为水压,S为水流接触下推件70的面积),该下压力F1的大小与P 和S有关;

(2)上升件60具有适于驱动摆动臂402沿上盖10轴向向上的复位力,该复位力为F2,该复位力的大小与上升件60的轴向位置改变大小有关;

(3)由于升降体30外壁与上盖10内壁之间设有阻尼件50,则升降体30 有相对阻尼件50升降的趋势时,或二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冲淋装置内产生向上或向下的阻尼力f,该阻尼力的大小与阻尼件50材质形状、升降体30、上盖10壁面的粗糙度等相关;

(4)根据上述,只需要合理选用、设置阻尼件50、下推件70和上升件60,则使得在水流流通后,达到F1+F2±f=0,即可使得通水后,出水柱401的出水角度保持稳定。

如上所述,通过升降体30和出水体40的配合设置,使得出水柱401的出水角度可调,且由于出水柱401的出水角度可调,则设置有多个出水体40的冲淋装置的出水范围也可调(如图1设置,出水柱401同时内收时,出水范围小;出水柱401同时外扩时,出水范围大),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升降体30,使其沿上盖10轴向移动,则可以任意调节出水角度和出水范围;通过阻尼件50、下推件70、上升件60、摆动臂402和升降体30的配合,则可以使得通水后,无需人工手持定位,也可使得出水柱401保持稳定,以使得出水角度保持稳定。

该冲淋装置可作为手持花洒、厨房花洒、顶喷花洒、莲蓬头等使用,或可作为植物浇水花洒,或可用于喷淋降温装置中,该冲淋装置在厨房使用时,出水柱401同时内收时,冲淋范围小,使得该装置可以充当龙头使用(如:适于往瓶子内注水);当出水柱401同时外扩时,冲淋范围大,使得该装置可以充当花洒使用(如,适于冲洗碗碟或大颗蔬菜等)。

优选地,如图2、3、5、7、9所示,为了使得在摆动臂402端部的升降过程中,可以带动出水柱401绕转动轴403旋转,转动轴403(实体轴)沿所述出水柱401径向延伸设置,在面盖20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212,且固定槽212远离面盖20侧具有卡停部213,出水体40通过转动轴403卡设在固定槽212内,转动轴403一侧与固定槽212槽底抵接,另一侧与卡停部213抵接,使得转动轴403只能在固定槽212内发生相对转动,而不能发生沿上盖10轴向的相对位移,也就是相当于提供了旋转支点,使得当摆动臂402端部受升降体30抵推而下降,或受上升件60抵推而上升时,出水柱401可以绕转动轴403转动,从而改变出水柱401的出水方向。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出水柱401的转动更加平衡,在出水柱401 径向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轴403。出水柱401、摆动臂402、转动轴403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5至10所示,升降体30和上升件60之间形成摆动空间,摆动臂402设于摆动空间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设置摆动臂402在该摆动空间内的位置,并且出水柱401和摆动臂402形成的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优选地,如图5至10所示,为了实现流水通道301与出水柱401的出水通孔404之间的连通,上盖10和面盖20之间形成空腔,水流由流水通道301流入空腔内后,再流向各个出水柱401的出水通孔404,上述连通方式结构简单。当然,也流水通道301与出水通孔404的连通,也可以通过若干条水流管道将流水通道301和各个出水通孔404连通。

具体地,为了使得水流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出水通孔404,出水柱401一端设于空腔内,另一端设于空腔外,出水通孔404沿出水柱401方向贯通出水柱 401,使得水流流进空腔内时,水流先积聚一定高度,再均匀流入各个出水柱401 的出水通孔404。

优选地,如图4至10所示,为了给出水柱401提供转动空间,且为了保证水流仅有出水柱401的出水通孔404流出以提供较好的冲淋效果,面盖20包括面盖本体21弹性体22,面盖本体21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弹性体22固设于安装孔内,出水柱401一端穿过弹性通孔221,安装孔给出水柱401的转动提供空间,而弹性体22在出水柱401的挤压下可以产生弹性变形不会影响出水柱401的转动,同时弹性体22可以起到密封安装孔的效果,保证水流仅从出水通孔404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面盖本体21上安装有弹性体22时,出水体40的转动轴 403可以是虚拟轴,即弹性通孔221对出水柱401具有径向限制作用,使得出水柱401在摆动臂402的带动下可以绕弹性体22某一虚拟的径向轴线旋转;但为了保证出水柱401转动的稳定性,还是在出水柱401径向设置有实体转动轴403 较佳。

具体地,弹性体22选用U型弹性体22,U型弹性体22接近所述空腔侧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环形弹性空间222,水流流入U型弹性体22的弹性空间222 后,密封效果更好,同时,U型弹性体22在弹性通孔221径向设置的弹性空间 222,有利于减小弹性体22对出水柱401转动的影响,可以增大弹性体22的形变范围。当然,弹性体22也可以选用实体弹性体22。其中弹性体22的采用NBR、 EPDM、硅胶等常规的橡胶材料均可,材料硬度在50度以下较佳,硬度太大时影响密封性能。

优选地,如图1、5、7、9所示,为了方便使用者驱动升降体30沿上盖10 轴向移动,冲淋装置还包括推钮80,上盖10壁面设有调节通孔101,推钮80 穿过调节通孔101与升降体30固定连接,调节通孔101在上盖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推动空间,使用时,使用者只需要在冲淋装置外部沿上盖10轴向抵推推钮80即可推动升降体30移动。推钮80与升降体30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螺接等形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1、5、7、9所示,为了使得升降体30能够较稳定地沿上盖 10轴向移动,且为了避免水流由上盖10和升降体30之间的缝隙流下,避免水流由调节通孔101流出影响使用效果,保证水流仅由流水通道301留下,如图1 所示,升降体30外壁或上盖10内壁设有凹槽,阻尼件50选用O型密封圈,O 型密封圈设置于凹槽内,升降体30外壁抵接上盖10内壁,其中,O型密封圈用NBR、EPDM、硅胶等常规的橡胶材料均可。通过上述设置,O型密封圈起到了密封的效果,也起到了阻尼件50可提供阻尼力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冲淋装置更加美观,该冲淋装置还包括装饰壳,上盖10和面盖20侧壁均设于装饰壳内,装饰壳上也设有调节通孔101,以供推钮80穿过与升降体30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关于下推件70和上升件60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5、6所示,上升件60为复位变形件,如弹簧等,下推件70为挡块;复位变形件一端固设于面盖20。下推件70具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1)挡块与复位变形件远离面盖20的一端固定连接,挡块另一侧抵接摆动臂402,摆动臂402另一侧抵接升降体30。

(2)流水通道301远离面盖20端具有第一通道口,接近面盖20端具有第二通道口,挡块固设于升降体30接近面盖20的一端以封闭第二通道口,且升降体30侧壁还设有分水口302,分水口302与出水通道连通,摆动臂402一侧与挡块抵接,另一侧与复位变形件抵接。

其中,将下推件70固定于升降体30端部,且下推件70封闭第二通道口,使得在通水状态下,在水流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由下推件70提供向下的下压力,还会带动升降体30相对上盖10下降,以产生向上的阻尼力,即适用于需要较大水压的冲淋装置(F1=PS),此时F1=F2+f,即下压力=复位力+阻尼力。

实施例二: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通过磁极相吸以使得上升件60具有向上的复位力。

上升件60为第一磁铁,面盖20往上盖10方向延伸有导向件211,第一磁铁设于导向件211,并适于沿导向件211升降;该冲淋装置还包括第二磁铁90,第二磁铁90固定设于升降体30接近面盖20端,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90相接近侧为异极,以使得第一磁铁受到往升降体30方向移动的磁吸力,使得上升件 60抵接摆动臂402,上升件60为摆动臂402提供沿上盖10轴向向上的复位力。

其中,导向件211可以是导向柱,第一磁铁为环形磁铁,第一磁铁套设于导向柱上。

如上述,在设置第一磁铁的基础上,下推件70具有几种设置方式:

(1)下推件70为第二磁铁90,将第二磁铁90固设于升降体30端部,流水通道301接近面盖20端具有第二通道口,选用具有合适横截面积的第二磁铁 90,以使得第二磁铁90可以阻挡第二通道口;升降体30侧壁还设有分水口302,分水口302与出水通道连通;

(2)下推件70为挡块,挡块固设于升降体30端部,流水通道301接近面盖20端具有第二通道口,选用具有合适横截面积的挡块,以使得挡块可以阻挡第二通道口;升降体30侧壁还设有分水口302,分水口302与出水通道连通;挡块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磁铁90。

其中,采用“将下推件70固定于升降体30端部,且下推件70封闭第二通道口”的结构形式所具有的益处,与实施例一中所记载的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9、10所示,本实施例通过磁极相斥以使得上升件60具有向上的复位力。

上升件60为第一磁铁,面盖20往上盖10方向延伸有导向件211,第一磁铁设于导向件211并适于沿导向件211升降,摆动臂402位于升降体30与第一磁铁之间;冲淋装置还包括第二磁铁90,第二磁铁90固定设于面盖20;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90相互排斥。

其中,导向件211可以是导向柱,第一磁铁为环形磁铁,第一磁铁套设于导向柱上。

如上述,在设置第一磁铁的基础上,下推件70具有几种设置方式:

(1)选用具有合适截面积的第一磁铁作为下推件70,使得第一磁铁适于在水流的作用下提供往下的下压力,另一侧适于在第二磁铁90的作用下提供复位力,且第一磁铁抵接摆动臂402,摆动臂402另一侧抵接升降柱,这样使得升降柱、摆动臂402、第一磁铁之间形成可以传递力的系统,使得系统内的下压力、复位力和阻尼力可以相互作用;

(2)选用挡块作为下推件70,挡块为环形挡块,挡块套设于导向柱上,且挡块一侧抵接摆动臂402,另一侧抵接第一磁铁;

(3)选用挡块做下推件70,挡块固设于升降体30端部,流水通道301接近面盖20端具有第二通道口,选用具有合适横截面积的挡块,以使得挡块可以阻挡第二通道口;升降体30侧壁还设有分水口302,分水口302与出水通道连通;挡块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磁铁90。

其中,采用“将下推件70固定于升降体30端部,且下推件70封闭第二通道口”的结构形式所具有的益处,与实施例一中所记载的相同。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