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543发布日期:2019-08-09 21: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切换装置结构都是仅用于实现水路功能的切换或者水流量大小的调节,不与水路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结构不紧凑,占用面积较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具体将切换装置与水路组合成一整体,将水路设置于按钮之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出水件,所述出水件与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出水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能活动的中心栓,所述中心栓上设置有用于启闭进水端的密封圈,所述中心栓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中心栓的另一端配合连接一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上配合连接一出水面板,所述出水面板与过水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水孔设置在固定座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栓上设置的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相对过水孔的上端,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相对过水孔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棘轮组件和第二棘轮组件,所述第一棘轮组件上设置有卡齿,所述第二棘轮组件上设置有与卡齿相配合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外还套接一套筒,所述套筒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套筒上还设置有用于第二弹簧固定的卡接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外还配合连接一压盘,所述压盘与出水面板之间依次设置有斜水体、叶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压盘与本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与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与出水面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与压盘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套筒与本体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切换装置与水路组合为一整体,切换装置设置在出水面板与本体之间,用户通过按压出水面板实现水路的切换,轻松、方便。

2、切换装置与水路组合集成,因此无需腾出个专门位置设置切换装置的区域,从而节省了占地空间,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水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闭水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通水状态图。

图中:10-本体;20-出水件;30-第一弹簧;40-固定座;41-过水孔;50-中心栓;60-密封圈;61-第一密封圈;62-第二密封圈;70-第二弹簧;80-切换装置;81-第一棘轮组件;81a-卡齿;82-第二棘轮组件;82a-卡槽;82b-第一卡槽;82c-第二卡槽;90-出水面板;100-套筒;105-进水口;108-卡接部;110-压盘;120-斜水体;130-叶轮;140-第三密封圈;150-第四密封圈;160-第五密封圈;170-第六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置有出水件(20),所述出水件(20)与本体(1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0),所述出水件(20)包括固定座(40),所述固定座(40)上开设有过水孔(41),所述固定座(40)内设置有能活动的中心栓(50),所述中心栓(50)上设置有用于启闭进水端的密封圈(60),所述中心栓(50)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第二弹簧(70),所述中心栓(50)的另一端配合连接一切换装置(80),所述切换装置(80)上配合连接一出水面板(90),所述出水面板(90)与过水孔(41)相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将出水面板(90)与切换装置(80)及水路结合在一起,用户通过按压出水面板(90)来控制该出水面板(90)的出水状态,大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紧凑性,减小了占用空间,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孔(41)设置在固定座(40)的中部,所述过水孔(41)中部的设计能使活动栓(50)有一个较佳的活动范围,具体为:第二弹簧(70)压缩在一定程度时,实现过水孔(41)的封堵;第二弹簧(70)压缩在另一程度时,实现过水孔(41)的开启,从而使用户在按压出水面板(90)时能更具有手感,且能够直接清楚此刻出水面板(90)的出水状态,从而方便用户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栓(50)上设置的密封圈(60)包括第一密封圈(61)和第二密封圈(62),所述第一密封圈(61)设置于相对过水孔(41)的上端,所述第二密封圈(62)设置于相对过水孔(41)的下端,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40)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密封圈(61)与通孔内壁接触时,形成止水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61)与通孔脱离接触,即第一密封圈(61)置于通孔的外端时,形成通水状态,此时水流从通孔进入到固定座(40)内,经过水孔(41)流向出水面板(90)。因此第二密封圈(62)的作用是为了使进入固定座(40)内的水流完全从过水孔(41)流出,防止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装置(80)包括第一棘轮组件(81)和第二棘轮组件(82),所述第一棘轮组件(81)上设置有卡齿(81a),所述第二棘轮组件(82)上设置有与卡齿(81a)相配合的卡槽(82a),所述卡槽(82a)包括第一卡槽(82b)和第二卡槽(82c),所述第一卡槽(82b)与第二卡槽(82c)为多个,且交替布置,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棘轮组件(81)对第二棘轮组件(82)做功,第二棘轮组件(80)进行旋转,所述第二棘轮组件(80)的旋转改变了卡槽(82a)与卡齿(81a)的配合位置,所述卡齿(81a)与卡槽(82a)的配合位置决定了第二弹簧(70)的压缩程度,当卡齿(81a)与第一卡槽(82b)配合接触时,中心栓(50)上的第一密封圈(61)与固定座(40)的内壁接触,水路不通,因此第二弹簧(70)的压缩程度实现了第一密封圈(61)与固定座(40)的配合关系,从而决定了出水面板(90)的出水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40)外还套接一套筒(100),所述套筒(100)上开设有进水口(105),所述套筒(100)上还设置有用于第二弹簧(70)固定的卡接部(108),所述水流从套筒(100)上的进水口(105)进入到套筒(100)内,再而进入到固定座(40)内形成出水面板(90)出水。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100)外还配合连接一压盘(110),所述压盘(110)与出水面板(90)之间依次设置有斜水体(120)、叶轮(130),所述压盘(110)与出水面板(90)的配合将斜水体(120)与叶轮(130)稳定的固定于出水面板(90)上,所述斜水体(120)与叶轮(130)的配合作用,形成更有力的水流冲击,增强用户的淋浴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30)设置在压盘(110)与本体(10)之间,用户通过按压出水面板(90),使第一弹簧压缩(30),在出水面板(90)内压的过程中,第二弹簧(70)同时也进行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密封圈(61)与通孔分离,形成出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40)与套筒(10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0),所述固定座(40)与出水面板(90)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50),所述套筒(100)与压盘(110)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160),所述套筒(100)与本体(10)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170),所述第三密封圈(140)、第四密封圈(150)、第五密封圈(160)和第六密封圈(170)的设置目的在于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防止漏水现象。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按压出水面板(90)从而改变第一弹簧(30)与第二弹簧(70)的压缩程度,在第一密封圈(61)置于通孔外端时,水路通道打开,水流从进水管进入本体(10)内后,再从套筒(100)上的进水口(105)进入到套筒(100)内,再进入到固定座(40)内,再经固定座(40)上的过水孔(41)流向压盘(110)与出水面板(90)之间的腔体内,水流在斜水体(120)与叶轮(130)旋转拍打的作用下,形成有力的出水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