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5430发布日期:2019-03-27 11:17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滤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



背景技术: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和净水设备的研发使用,尤其是国内研发的PVC合金超滤膜,攻克了普通PVC材料产业化生产优质超滤膜的世界难题,降低了超滤膜的生产成本和运行能耗,提高了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使用寿命,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节能减排推荐产品。

目前中空纤维超滤膜通常是膜与膜壳为一体的,采用立式安装方式,膜更换时,需整体更换,成本较高且安装不便。在专利CN107308820A的改进中,对更换结构的改变做得较为复杂,容易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发明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通过设置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有利于当需要更换超滤膜时,检查超滤膜损坏的位置,将半圆形超滤膜丝从第二固定盘内取出进行替换,结构简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膜更换时,需整体更换,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包括承压壳体以及两个关于承压壳体对称的封头,所述封头内部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外部环绕设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固定盘一侧设有一组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所述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包括半圆形超滤膜丝,所述半圆形超滤膜丝内部设有半圆形中心管,所述半圆形中心管内部设有多个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封头与承压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输水管与封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盘与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盘与第二固定盘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一组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与第二固定盘设置为套接。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超滤膜丝与半圆形中心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与半圆形中心管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有利于当超滤膜损坏时,打开承压壳体两端的封头,观察损坏的超滤膜,将损坏的部位的半圆形超滤膜丝从第二固定盘中取出,进行更换,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盘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侧视图;

图中:1承压壳体、2封头、3输水管、4第一固定盘、5第二固定盘、6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7半圆形超滤膜丝、8半圆形中心管、9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方便拆卸的超滤膜结构,包括承压壳体1以及两个关于承压壳体1对称的封头2,所述封头2内部设有输水管3,所述输水管3外部环绕设有第一固定盘4,所述第一固定盘4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盘5,所述第二固定盘5一侧设有一组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6,所述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6包括半圆形超滤膜丝7,所述半圆形超滤膜丝7内部设有半圆形中心管8,所述半圆形中心管8内部设有多个出水孔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封头2与承压壳体1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所述输水管3与封头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盘4与输水管3固定连接,方便对第一固定盘4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盘4与第二固定盘5相契合,方便对第二固定盘5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组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6与第二固定盘5设置为套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圆形超滤膜丝7与半圆形中心管8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3与半圆形中心管8相契合。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在长时间使用装置造成超滤膜损坏时,旋转封头2,将封头2从承压壳体1上取下,将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6和第二固定盘5从第一固定盘4上取下,观察半圆形超滤膜丝结构6上的超滤膜的损坏位置,将损坏的半圆形超滤膜丝7和半圆形中心管8取下进行更换,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使用更加的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