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130发布日期:2019-04-16 23:3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组件,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各项物资的产能都增长的十分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类环保问题却显得越发的突出。其中,水污染问题成为了各类污染问题的重中之重,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的污水处理行业都发展的十分迅速,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100%,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污水处理,就是指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关于污水处理的设备装置,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污水处理的模组件。

而目前市场上的污水处理膜组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传统的污水处理膜组件通常都只有一道过滤膜,污水处理的效果还存在着欠缺,当过滤膜一旦出现任何破损时,整个膜组件就失去了处理污水的功能;另外传统的污水处理膜组件通常为矩形,没有充分利用材料所能提供的处理污水的工作面积。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包括整体框架,所述整体框架呈圆柱形,其为圆形面的两端内侧壁都设有第一过滤膜框架,所述第一过滤膜框架上安装有第一过滤膜;所述整体框架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第二过滤膜框架,所述第二过滤膜框架上安装有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与第二过滤膜之间与整体框架所形成的空腔为外腔,所述两个第二过滤膜之间与整体框架所形成的空腔为内腔,构成所述内腔的整体框架的部位设有出水孔。

优选的,为了所述第一过滤膜与第二过滤膜能够恰好安装在相应的第一过滤膜框架与第二过滤膜框架上,所述第一过滤膜与第二过滤膜都为圆形形状,且半径与第一过滤膜框架、第二过滤膜框架的内侧水平截面半径都相等。

优选的,为了满足污水处理的相应流程,首先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过滤,再将剩下的小颗粒杂质过滤,所述第二过滤膜上的过滤孔比第一过滤膜的过滤孔要小。

优选的,为了方便排出污水处理完后产生的净水;所述整体框架上构成所述内腔的部位顶端位置设有一排多个间隔为30mm的出水孔,且出水孔的直径为5mm。

优选的,为了整个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外观对称美观,且膜组件两边的过滤性能均衡;所述两个第一过滤膜,两个第二过滤膜都呈中心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了两道过滤膜,从而较传统污水处理膜组件拥有更好的过滤污水中各类杂质的功能,使得本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具有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增设两道过滤膜,从而还具有了当其中一道过滤膜出现破损时,另外一道过滤膜还可以继续工作的功能特性,使得本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具有了应对突发过滤膜破损故障现象的能力;通过将膜组件整体设为圆形,从而较相同材料下制作的矩形膜组件有了更大的过滤面积,使得材料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整体框架,2、外腔,3、第一过滤膜框架,4、出水孔,5、第二过滤膜框架,6、第一过滤膜,7、内腔,8、第二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包括整体框架1,所述整体框架1呈圆柱形,其为圆形面的两端内侧壁都设有第一过滤膜框架3,所述第一过滤膜框架3上安装有第一过滤膜6;所述整体框架1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第二过滤膜框架5,所述第二过滤膜框架5上安装有第二过滤膜8;所述第一过滤膜6与第二过滤膜8之间与整体框架1所形成的空腔为外腔2,所述两个第二过滤膜8之间与整体框架1所形成的空腔为内腔7,构成所述内腔7的整体框架1的部位设有出水孔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膜6与第二过滤膜8都为圆形形状,且半径与第一过滤膜框架3、第二过滤膜框架5的内侧水平截面半径都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过滤膜8上的过滤孔比第一过滤膜6的过滤孔要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整体框架1上构成所述内腔7的部位顶端位置设有一排多个间隔为30mm的出水孔4,且出水孔4的直径为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两个第一过滤膜6,两个第二过滤膜8都呈中心对称分布。

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本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件浸没于污水处理池中,污水处理池中的绝大部分污染物都会被第一过滤膜6过滤阻隔,从而使进入外腔2的污水只含有少量的细微粒污染物;然后,外腔2中的污水流经第二过滤膜8,其中的细微污染物再被第二过滤膜8过滤阻隔;这时候,透过第二过滤膜8进入内腔7的水已经是非常干净的净水了,最后再通过构成内腔7的整体框架1上设的出水孔4排出这些过滤的净水。而当出现突发的一道过滤膜破损情况时,另外一道未破损的过滤膜也还可以继续工作,从而不会对整个污水处理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等本次污水处理工作结束后,再对破损的过滤膜进行维修更换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