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0627发布日期:2019-07-10 11:0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试管。



背景技术:

尿液是人体代谢的废弃液,其成分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任何系统的病变都会影响尿液成分的变化,每位入院病人和大多数门诊病人都需进行尿液的检验,它是疾病的诊断、观察疗效以及判断愈后的首选项目,所以称为尿液常规检验。

现有的尿液检验过程一般是由检测者采用尿液采集杯收集尿液,再将采集杯中的尿液倒入试管中,最后由检验人员对试管内的尿液进行相应的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测结果。

但是,现有的试管在使用时,试管的开口被开启后往往会处于完全敞开的状态,则尿液的气味会自试管中散发开来,对检验人员的工作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不利于保持检测人员工作环境的清洁,甚至会影响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试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试管使用时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试管,包括具有敞口端的管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敞口端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包括与所述敞口端的端部抵靠并形成密封的呈圆环状的抵靠部以及位于抵靠部内侧的能遮挡所述敞口端端口的呈圆盘状的密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管体内的一端端面沿径向开设有数个呈长条状的穿刺槽,且数个穿刺槽的一端均延伸至位于密封部端面圆心处的穿刺点,数个所述穿刺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抵靠部的连接处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穿刺槽的底部与所述密封部相对于管体内的另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距。

本试管在未使用前,密封塞将管体敞口端的端口封堵并实现密封,需要验尿时,可将采集尿液的采集杯上用于出液的一端刺穿密封塞并使尿液送入试管中。在此刺穿的过程中,密封塞相对于管体内的另一端的端面处会沿着数个穿刺槽的开设方向被撕开,随着采集杯上出液一端的直径变大,密封塞上被撕开的长度也越大,使得密封塞被撕开的口的大小能始终与采集杯上出液一端相配合,保证密封塞被刺穿时试管处的密封效果。当尿液送入完毕,将采集杯拔出,因穿刺槽的长度并未覆盖整个密封部,即密封部远离圆心的外沿处仍保持一体式结构,则当采集器拔出时,采用橡胶或者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塞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重新封堵敞口端的端口,进而保证试管处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试管中,所述密封部相对于管体内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穿刺盲孔且该穿刺盲孔位于所述密封部端面的圆心处,所述穿刺盲孔的底部与上述穿刺点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穿刺盲孔外沿的密封部上还具有用于导向的导向部。穿刺盲孔与穿刺点之间具有间距,即密封部的圆心处并不贯穿,将尿液送入试管时,随着导向部的导向刺入穿刺盲孔并刺穿至密封部另一端的穿刺点处,该圆心处的密封部最薄,方便穿刺。

在上述的一种试管中,所述导向部呈台阶状。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试管中,所述导向部为锥形面。

在上述的一种试管中,所述穿刺槽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均布于所述密封部的端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试管中,所述试管还包括呈圆环状的密封盖,该密封盖与所述管体敞口端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上远离管体的一端具有向内凸出的圆环形挡沿,所述抵靠部的两端面分别抵靠在所述挡沿和所述敞口端的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试管中的密封塞能在被刺穿的过程中以及被刺穿以后均保证试管敞口端处的密封性,避免了试管内尿液的气味散出,保证了检验人员工作环境的洁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试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试管中密封塞朝向管体内一端的密封部的视图。

图中,1、管体;11、敞口端;2、密封塞;21、抵靠部;22、密封部;23、穿刺槽;24、穿刺点;25、导向部;26、穿刺盲孔;3、密封盖;31、挡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试管包括具有敞口端11的管体1、设置在敞口端11的密封塞2以及与管体1敞口端1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的呈圆环状的密封盖3,密封盖3上远离管体1的一端具有向内凸出的圆环形挡沿31,密封塞2大致呈圆柱状,且密封塞2的边沿被压接固定在挡沿31和敞口端11的端面之间。

其中,密封塞2包括压接于挡沿31和敞口端11端面之间并形成密封的呈圆环状的抵靠部21以及位于抵靠部21内侧的能遮挡整个敞口端11端口的呈圆盘状的密封部22。

密封部22的内端面,即密封部22朝向管体1内的一端端面沿径向开设有数个呈长条状的穿刺槽23,数个穿刺槽23的一端均延伸至位于密封部22内端端面圆心处的穿刺点24且相互连通,数个穿刺槽23的另一端与密封部22和抵靠部21的连接处之间具有间距,穿刺槽23的底部与密封部22外端面,即密封部22相对于管体1内的另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距。

密封部22的外端面,即密封部22相对于管体1内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穿刺盲孔26且该穿刺盲孔26位于密封部22端面的圆心处,穿刺盲孔26的底部与穿刺点24之间具有间距,穿刺盲孔26外沿的密封部22上还具有用于导向的导向部25。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5呈台阶状,包括数个自外向内逐渐缩小的台阶,当然,根据需要,导向部25也可为锥形面;穿刺槽23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均布于密封部22的端面上,这里,穿刺槽23的数量具体可为三个,当其数量为四个时形成十字槽。

本试管在未使用前,因密封塞2上只开设了穿刺盲孔26和穿刺槽23且两者均未贯穿整个密封塞2,则密封塞2将管体1敞口端11的端口封堵并实现密封。

需要验尿时,可配合具有穿刺头的采集杯使用,将采集尿液后的采集杯上用于出液的穿刺头刺穿密封塞2并使尿液沿着穿刺头送入试管中。

在此刺穿的过程中,穿刺头沿着导向部25的导向伸入穿刺盲孔26中,从密封塞2最薄处刺穿至穿刺点24处,此时,密封塞2外端面处会沿着内端面的数个穿刺槽23的延伸方向被逐渐撕开,随着采集杯上刺入密封塞2中的穿刺头的外径变大,密封塞2上被撕开的长度也越大,使得密封塞2被撕开的口的大小能始终与采集杯上的穿刺头相配合,保证密封塞2被刺穿时试管处的密封效果。

当尿液送入完毕,将采集杯的穿刺头拔出,如图2所示,因穿刺槽23的长度并未覆盖整个密封部22,即密封部22远离圆心的外沿处仍保持一体式结构,则当采集器的穿刺头拔出时,采用橡胶或者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塞2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重新封堵敞口端11的端口,进而保证试管处的密封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