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分离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724发布日期:2019-05-17 20:3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湿分离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湿分离桶。



背景技术:

干湿分离桶用于将物品中的水分分离出来,通常采用挤压式脱水分离,即将物料放入干湿分离桶,向桶内的物料施压,将物料中的汁液挤压出来。

现有的干湿分离桶在脱水完毕之后,汁液和料渣混合存放在干湿分离桶内,需要再次通过过滤将料渣和汁液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分离桶,物料在脱水过程中自动完成过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干湿分离桶,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套接在外桶内侧,内桶的外侧面与外桶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内桶表面开设有固液分离孔,间隙通过固液分离孔与内桶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桶和所述内桶之间设有间隙调节装置,间隙调节装置分别与内桶的底面以及外桶的底面相连接以使内桶的底面与外桶的底面相互隔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桶上连接有至少三个偏心调节件,偏心调节件绕外桶的中心轴线圆周分布,偏心调节件与外桶可沿径向相对运动,偏心调节件与所述内桶的外壁相抵接以调节内桶外壁与外桶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心调节件为顶杆,顶杆与所述外桶相螺纹连接,顶杆朝一个方向旋转后可调节顶杆伸入外桶内侧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桶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顶端与外桶的外壁相连接,支撑装置的底面低于外桶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为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滚轮,滚轮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滚轮的底面低于所述外桶的底面,滚轮的滚动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外桶竖直滑动连接,弹性件套接在支撑柱上,弹性件的其中一端与外桶相竖直抵接,弹性件另一端与支撑柱相竖直抵接,外桶沿支撑柱向下运动后压缩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桶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对铰接轴,铰接轴的中心轴线与外桶的中心轴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桶外侧面的底部开设还有排液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调节偏心调节件可使内桶的桶口与压板相对齐,避免压板压在桶口边缘上;脱水过程中,汁液与料渣自动完成过滤,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打开排液口后可将汁液排出,然后在翻转外桶,将内桶中残留的料渣倒出,操作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体现内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顶杆与内桶和外桶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体现排液口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体现支撑装置在外桶上分布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体现顶杆在外桶上分布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中体现顶杆与外桶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中体现底面间隙调节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6中体现托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7中体现隔离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的剖视图。

其中,

1、内桶;11、固液分离孔;2、外桶;21、顶杆;22、铰接轴;23、排液口;24、提手;25、滑槽;26、滑块;3、支撑装置;31、支撑柱;32、滚轮;33、弹簧;4、底面间隙调节装置;41、调节螺栓;42、托板;421、通孔;43、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干湿分离桶,如图1所示,包括内桶1和外桶2,内桶1套接在外桶2内侧,内桶1的外侧面与外桶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结合图2,内桶1表面开设有固液分离孔11,间隙通过固液分离孔11与内桶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工作时,将物料放入内桶1,向内桶1施加压力对物料进行脱水,物料中的汁液从固液分离孔11流入至内桶1和外桶2之间的间隙中,脱水完毕之后,将汁液排出,然后再将料渣清理掉,不需要进行二次过滤,在脱水过程中自动完成过滤,操作方便省力,工作效率高。

如图3所示,外桶2上连接有四个偏心调节件,偏心调节件为顶杆21,顶杆21与外桶2螺纹连接。顶杆21绕外桶2的中心轴线圆周分布,顶杆2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与外桶2的中心轴线相交,旋转顶杆21后可使顶杆21沿外桶2的直径方向与外桶2相对运动。顶杆21的其中一端位于外桶2内侧,另一端位于外桶2的外侧,用手可从外桶2外侧旋转顶杆21,顶杆21位于外桶2内侧的一端与内桶1的外壁相抵接,朝旋入的方向旋转顶杆21时,顶杆21可顶压内桶1增大内桶1外壁在该处(顶压的位置)与外桶2内壁之间的距离,通过分别调节不同位置处的顶杆21,可调节内桶1中心轴向与外桶2中心轴向之间相对偏离的方向和相对偏离的距离,以便于内桶1的桶口与压板(用于挤压脱水的板)相对齐,避免压板挤压在内桶1的桶口边缘上,也可以对内桶1沿径向进行支撑固定。

如图4所示,外桶2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装置3,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柱31、滚轮32和弹性件,支撑柱31的上端与外桶2的外侧壁竖直滑动连接,滚轮32与支撑柱31的下端转动连接,滚轮32的底面低于外桶2的底面,将外桶2放置在地面上时,外桶2可通过滚轮32在地面上移动,滚轮32的滚动方向相同。

弹性件采用弹簧33,弹簧33套接在支撑柱31上,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外桶2以及支撑柱31相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竖直抵接),外桶2的高度下降时,外桶2与支撑柱31相对滑动后压缩弹簧33,弹簧33可对外桶2进行缓冲。

结合图1,外桶2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对铰接轴22,铰接轴22的中心轴线与外桶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两个铰接轴22的中心轴线重合,需要对内桶1中残留的料渣进行清理时,将两个铰接轴22架设在支撑件上或将两个铰接轴22插入铰接孔中(图中未画出),即可推动外桶2绕铰接轴22垂直翻转,便于将内桶1中的料渣倒出。

如图4所示,外桶2外侧面的底部开设还有排液口23,干湿分离桶内的汁液可通过排液口23排出,不需要翻转外桶2,操作省力。

外桶2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提手24,用手握住提手24,便于牵拉料桶移动或带动外桶2绕铰接轴22翻转。

实施例2

一种干湿分离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支撑装置3具有三个。其中两个支撑装置3位于外桶2的其中一侧,外桶2的中心轴线位于两个装置之间的中心位置;另一个支撑装置3位于外桶2的另一侧,其位于另外两个支撑装置3之间的中心位置。

实施例3

一种干湿分离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顶杆21具有三个且绕外桶2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实施例4

一种干湿分离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顶杆21具有两个,外桶2上饶中心轴线开设有滑槽25,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6,滑块26可沿滑槽25绕外桶2中心轴线滑动,滑块26与外桶2的内外壁之间相卡接,可限制滑块26沿外桶2的径向运动。顶杆21与滑块26螺纹连接,两个顶杆2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滑块26沿滑槽25滑动后可改变顶压内桶1的位置,从而调节内桶1不同位置与外桶2之间间隙的大小。

实施例5

一种干湿分离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外桶2的底部连接有底面间隙调节装置4,底面间隙调节装置4为调节螺栓41,调节螺栓41与外桶2的底面相螺纹连接,调节螺栓41的其中一端位于外桶2内部且与内桶1的底面相抵接,调节螺栓41的另一端位于外桶2外部,旋转调节螺栓41后可改变内桶1底面与外桶2底面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改变容纳汁液量的大小。当投入内桶1的物料比较多时,挤压出的汁液会比较多,增大内桶1底面与外桶2底面之间的间隙便于内桶1内的汁液流出。

实施例6

一种干湿分离桶,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外桶2内部滑动连接有托板42,托板42的上表面与内桶1的底面相抵接,调节螺栓41与托板相抵接,旋转调节螺栓41顶压托板42,托板42沿外桶2内壁向上滑动提升内桶1,托板42可提高内桶1沿轴向运动的平稳性。托板42上开设有通孔421,位于内桶1外侧壁和内桶2内侧壁之间的汁液可从通孔421流至内桶1底面和外桶2底面之间的间隙中。

实施例7

一种干湿分离桶,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和11所示,间隙调节装置4固定连接在内桶1的底面上,间隙调节装置为隔离件43,隔离件43可采用块状隔离块、方管或条状钢板,隔离件43远离内桶1的一面与外桶2的内侧底面相抵接,将内桶1的底面与外桶2的底面相隔开,可以避免内桶1浸泡在外桶2底部汁液中,减少汁液回流到内桶1内部的料渣中,还可使残留在外桶2底面上的汁液更快地从汁液流出口23流出,流出更彻底。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